■ 摘要:绘本融入小学英语教育是实现英语学科核心素养、促进学科育人的重要途径之一。本文通过绘本教学案例说明了其育人价值并基于绘本教学的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

绘本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周琳等促进学科育人的实用绘本教学案例(1)

促进学科育人的绘本教学案例

绘本教学可以适用于各地区、各学段、各年级的小学英语教学,Neal & Moore(1991)主张教师可以运用绘本固有的吸引力为不同的学习者教授不同的内容和技巧。下面笔者介绍几个低、中、高年级的绘本教学案例,案例略有修改。

1. 培养拼读能力的绘本教学案例

北京市海淀区某校低年级每周开设一节自然拼读校本课程。该校 Z 老师展示了一节《攀登英语阅读系列·有趣的字母》中 Frank the Rat的自然拼读课,让一年级学生感知字母 a 的名称和其与短元音的区别,同时借助拼读学习阅读和朗读含有字母 a 的短音的单词、语句,体验自主读书的乐趣。

首先,教师在导入环节用之前字母学习时学过的单词 ant 使学生感知字母名称和字母读音的区别。

接着,示范拼读 rat 和它的名字 Frank,然后带领学生读绘本 “Frank the rat is in a bag / a hat / a pan. Frank is on an apple / a bat / a cat”,以图片环游方式学习拼读。本节课还让学生将所给单词 rat / hat / pan / ran / fat / man / map / bag / nap / mad / gap / cap / ham 等根据脚韵 -at / -ap / -an 进行分类,巩固拼读练习,训练归类思维。

本堂课的作业是听录音跟读和给父母读故事。

这个绘本本身没有太多的故事情节或寓意,主要是训练自然拼读能力。然而,该绘本画面趣味性很强,比较吸引学生,故事结尾是老鼠在猫背上,迎合了儿童的好奇心,颇有童趣,儿童在愉悦的气氛中通过阅读绘本学习了拼读规律。

2. 培养阅读策略、提高学生思维品质的绘本教学案例

北京市朝阳区某小学是某高等大专院校阅读项目的实验校。该校 P 老师在专家组的指导下,展示了一节六年级的《大猫英语分级阅读》四级 2 Robots的科学绘本课,并在读前、读中、读后三个阶段都凸显了对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

读前阶段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绘本的封面,让学生看目录说出故事的几个部分,预测内容。教师还就绘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呈现不完整的思维导图,即机器人的定义、外观、内部构造和功能。

读中阶段

教师让学生分组阅读、自主阅读,并分析内容、归纳信息,找到这四方面的答案,完成思维导图。读后阶段,教师展示了 12 种不同的机器人,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把 12 种机器人按不同的功能进行分类,训练学生思维。

作业

让学生根据机器人的外观、构造和功能设计自己的机器人,培养学生的创新性思维。

Zambo(2011)认为“绘本故事可以帮助形成许多新的思维方法。”这节科学绘本课的每个环节都需要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进行积极的思考,学生在讨论的过程中发展思维品质。运用故事地图模式让学生了解结构、预测主要内容、寻找重要信息、归纳总结等也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策略。

3. 促进合作学习、培养人文情怀的绘本教学案例

有些教师认同英语绘本阅读是儿童语言习得和身心发展的良好途径,因而努力地营造英语绘本学习的氛围。

北京市东城区某小学的 L 老师多年坚持将绘本教学融进小学英语教育,下面介绍她的一节科学绘本课。

《大猫英语分级阅读》七级 2 Africa’s Big Three 的主要内容是关于生活在非洲的三种大型动物——大象、犀牛和河马。L 老师采用小组合作拼图阅读的方法解决文本长、难度偏大的问题。教师首先让学生在本小组内选择自己想要了解的一种动物,独立阅读相关文本段落,完成任务单。

其次,教师将学生再次分组,让所有读同样段落的孩子坐在一起,组成大象组、犀牛组和河马组,与同伴讨论、归纳、整理有关大象、犀牛和河马的外观、生活习性、生存环境等信息,使自己成为大象、犀牛和河马知识的“小专家”,以大象的特征为例,分别完成关于三种动物的任务单。

绘本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周琳等促进学科育人的实用绘本教学案例(2)

接着,学生再次回到自己的小组复原故事,将自己了解到的关于大象、犀牛、河马的知识分享给同组的孩子。

最后,教师利用视频资源让学生感受到野生动物濒临灭绝问题的严峻性。

教师在这节科学绘本课上两次分组,以小组合作形式让学生学习英语。在了解非洲动物相关知识的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动物数量减少和濒临灭绝的原因,培养他们保护动物的意识。

4. 帮助学生成长的绘本教学案例

阅读绘本故事可以丰富小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Kiefer(1986)认为“绘本中的角色和事情通常能唤起儿童生活中的经历。”教师可以根据教科书的主题、内容、语言特点及育人目标选择与之相契合的绘本,将绘本阅读与常规教学结合起来。

北京市海淀区某小学的 L 老师基于学生成长过程的需要,结合人教版《英语》(新起点)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 “Chores”,开展了一节题为 It’s Not Easy to be a Mother的绘本课,内容关于孩子与父母的相互理解。故事中的小女孩与妈妈互换角色一天,从而体会到了妈妈的不易。

阅读前,教师引导学生阅读封面,帮助学生熟悉文本概念、推测故事内容、质疑内容。

阅读中,教师给学生充分的阅读时间,通过设计不同层次的阅读任务和问题使学生深入读图、读文字,进而体会绘本主题所要表达的意义和价值,对故事进行深度理解与思考。

教师在读后环节设计了 “Who is not easy in your family? Why?” 等开放性问题,促使学生将绘本故事与自己的实际生活相联系,通过对故事中妈妈的感受来理解自己父母的不易。教师在写的环节给出任务单,要求学生给父母写信表达对父母的爱与理解,使学生反思自己的行为,学会换位思考,理解父母的辛苦。

绘本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周琳等促进学科育人的实用绘本教学案例(3)

这节绘本课的活动设计成功地使学生将故事人物的情感经历投射到自己身上,从而在文本与生活之间建立联系,在绘本阅读中深化对父母的理解与爱。

总之,绘本教学融入小学英语课程可以有专门绘本课、定期定时的绘本阅读或随机趣味绘本阅读等多种形式。教师可以突破客观条件的限制,选择适合自己学校、学生特点的绘本教学形式弥补教科书在趣味性和育人功能方面的不足。

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实施的

问题与对策

绘本教学融入小学英语课程仍在起步和摸索阶段,当前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 绘本资源利用缺少系统规划

学校和教师选择绘本有很大的局限性和随意性。大部分学校没有比较成熟的校本教材和绘本资源库,开设绘本课和定期、定时开展绘本教学的学校也没有从绘本如何融入小学英语课程、促进学科育人的视角系统规划绘本资源的利用。

教师在选择绘本时,应熟悉和参照《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制定的不同级别学生阅读能力标准(王蔷、陈则航,2016),在这个大框架下结合自己学生的兴趣、认知特点和语言水平做调整,并尽量直接使用已经出版或引进的国内外系列分级英语绘本,找到相应级别的、合适的材料进行绘本教学。系列分级阅读材料有它自身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包含自然拼读和阅读技能训练,也有故事绘本和科学绘本。

此外,教师可以结合教科书,按主题、功能、形式、语言水平等收集绘本材料,逐渐建设绘本资源库,以便快速找到合适的绘本。

2. 对绘本教学认识不足,缺乏文本解读能力

绘本教学缺少学科育人意识是普遍现象。很多教师按照话题和语言难度情况随机安排英语绘本阅读,不太考虑从学生的能力发展及成长需要出发设计与安排绘本阅读。有些教师研读、分析文本的能力有限,绘本教学设计多指向语言理解,缺少对思维品质、文化意识及学习能力等方面的考虑,使绘本教学简单地变成了教科书教学的延伸。

要解决这方面的问题,教师需要加强学习,提高绘本教学的意识和能力,通过绘本教学发展学生的语言、认知、情感等。这就要求教师掌握绘本教学相关的知识及技能,包括儿童心理、语言习得规律、英语教育理念、美学、德育、科学等方面的知识。教师的综合知识和能力水平高,才可能更好地研读绘本内涵,灵活运用绘本。

3. 绘本教学模式选择不当

绘本教学模式的选择取决于绘本的题材、内容、学生的水平以及教学的需要。但在实际教学中,绘本教学模式的选择多是机械模仿,教师较少考虑学生及教学的实际需要。

不同的绘本教学模式有不同的特点,如持续默读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拼图阅读易于展开科学绘本教学,能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等。教师应了解绘本的题材、语言特点、主题意义等,由此确定相应的教学模式,实现发展学生语言能力、引发学生思考、培养学习能力等教学目标。

4. 英语课时有限,开展绘本教学困难

学校英语课时非常有限,仅通过课堂教学来开展绘本阅读是很难实现的,这也是很多学校及教师无法开展绘本教学的主要原因。教师可以通过课外阅读来解决这一问题。

首先,教师可以将课堂上有限的绘本教学时间进行课外延伸,将某个绘本分为课上讲读部分和自主阅读部分,或布置课后的绘本阅读作业,安排学生课前讲述自主阅读的部分,或把喜欢的绘本与全班同学分享。

其次,教师可制定评价体系鼓励学生进行系统化的课下自主阅读,如布置学生做绘本阅读记录,让低年级学生抄写喜欢的单词或句子,让中高年级学生写感想。

绘本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周琳等促进学科育人的实用绘本教学案例(4)

或建立自主阅读评价机制,鼓励学生课下自主阅读。

绘本教学如何激发学习兴趣 周琳等促进学科育人的实用绘本教学案例(5)

总之,绘本是很好的英语学习资源,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英语学科核心素养。在小学英语教育中融入绘本学习,对儿童语言发展、思维提升、成长需要都有一定的积极作用。教师可以根据自己学校的实际情况,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绘本阅读运用到课堂和课外学习中。

作者简介

周琳,文学博士,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教授,硕士生导师。

熊艳艳,中国人民大学博士生,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

王丹,首都师范大学初等教育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为小学英语教育。

以上内容节选自《英语学习》2018年第6期“教学前沿”栏目,原题为《学科育人视角下的小学英语绘本教学》,完整内容请翻阅当期纸刊。文章版权归《英语学习》所有,欢迎分享本文到朋友圈,转载请联系后台。

参考文献

Kiefer, B. Z. 1986. The child and the picture book: creatinglive circuits[J]. Children’s Literature Association Quarterly, 11(2): 63-68

Neal, J. C., & Moore, K. 1991. “The Very Hungry Caterpillar" meets "Beowulf" in secondary classrooms[J]. Journal of Reading, 35(4): 290-296

Zambo, D. 2011. Using the picture book thank you, Mr. Falker to understand struggling readers[J]. Journal of Adolescent & Adult Literacy, 48(6): 502-512

王蔷, 陈则航. 2016. 中国中小学生英语分级阅读标准(实验稿)[M].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