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书记载周瑜死于建安十五年,即公元210年,去世于巴丘,今湖南岳阳,年仅36岁。36岁的年纪对于古人来说,仍不是一个正常死亡的年纪,周瑜的死,史书用的是病卒,而且周瑜是在准备征伐益州的路上去世的,可见周瑜死的突然,连周瑜自已也没有料到,否则也不会在出征的路上病死。

赤壁之战是公元208年,周瑜亲率孙刘联军大破曹操,随后乘胜攻击曹仁占据的南郡,历时一年之久,周瑜占据南郡及江夏郡北边各一半和夷陵,曹仁退回襄樊,而同时刘备攻占荆南四郡,此时的刘备除了占据荆南四郡外,还占有南郡和江夏郡靠南边的各一半地盘,而刘备集团所占据的地盘从地图上来看,毫无发展前景,南边是南海,西边是崇山峻岭,北边和东边是孙权,无法向外发展,属于战略死局。

周瑜是怎样死的:周瑜是怎么死的(1)

周瑜

这基本上是周瑜的计划。周瑜的战略是二分天下,攻取荆州和益州,联合马超,打击张鲁,与曹魏形成南北对峙,那么必然与刘备发生激烈冲突,当刘备为破解战略困局向孙权借南郡时,周瑜是相当反对的,孙权在当时的态度就尤其重要。刘备是先向孙权提出借南郡的,孙权在鲁肃的游说下是答应了,后来周瑜听说后亲自面见孙权,提出不可借,并向孙权提出自已二分天下的战略构想,史书记载,权许之,也就是说孙权同意了,这里就有一个矛盾,同意刘备借了南郡,又怎么会同意周瑜的二分天下战略,这不是自相矛盾吗?孙权怎么回事?

孙权

周瑜只比孙权大7岁,与孙权兄长孙策是同辈人,孙策26岁遇杀身亡,之前的周瑜一直是在外领兵打仗的,孙策死后,周瑜将兵赴丧,也就是说周瑜带兵来赴孙策的丧事,并首先拥挤年仅19岁的孙权即位,同时心中护军身份与张昭共掌国事,史书没有记载周瑜将兵付丧是应孙权召进的,还是私自决定的?此处猜测孙权是私自带兵赴丧的,为何?孙策死时定下的托孤大臣是张昭,并没有周瑜,孙权也不可能在兄长丧事期间召回一个手握重兵的大将,这不符合逻辑啊,所以周瑜是私自赴丧的,再加上周瑜本身就是江东世家,而江东大族都是有私兵的,这和曹魏及蜀汉不同,所以周瑜此举必在孙权心中留下阴影。

孙权其人,最善于权术,从其为东吴利益左右逢源来看,孙权能够忍辱负重,弯腰称臣,并且他也经常这么做,刘备发动夷陵之战,孙权向曹丕称臣,为了利益经常向曹刘两家互动。而且孙权是个控制欲较强的君主,三国志作者陈寿曾评价孙价,善权术,好杀戮,这样的君主是不太可能希望身边有个非常能干、有独立思想、声名远扬的属下的,而周瑜在赤壁之战声名雀起,如今又要远征益州,不管成功与否,与他孙权都并无太多干系,成功了周瑜功高盖主 ,失败了孙权损失惨重,而且周瑜偏偏死在准备出征这个节骨眼,时间上又恰到好处,周瑜的死是否与孙权有关,历史没有记载,也没有证据,无从知晓。

周瑜是怎样死的:周瑜是怎么死的(2)

鲁肃

孙权选择鲁肃的的战略必然要放弃周瑜,否则自相矛盾无法说的过去。但如何放弃,不得而知。从当事人周瑜在临死前留给孙权的书信中,我们也只能看到周瑜说,自已病的突然,将要死去,请鲁肃做接班人,而鲁肃正是与周瑜战略完全不同的,虽然他们的私人关系尚好,但自已去世然后推一个和自已战略思想完全相反的人接班,这不合逻辑,周瑜一定是明白了什么,但不能明说。唯一的解释,周瑜在临死前,明白了孙权的安排,只能推荐鲁肃做自已的接班人,而不是选一个能继承自已遗志的人接班,看看诸葛亮选的接班人就明白了,继承自已遗志的人才会选为接班人,只有周瑜是身不由已,但他的死,终究是个谜,湮灭在历史的潮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