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侯书倩

石河街道美丽乡村(邹平西董街道乡村)(1)

红色研学、休闲采摘、农事体验、农家美食……每逢节假日,到邹平市西董街道大马峪村游玩的人络绎不绝。

“我和孩子每隔一段时间都会来这里游玩,体验酸浆豆腐制作,亲手摊煎饼,看看绿树环绕的青山,走走蜿蜒崎岖的山路,在农家小院里吃一顿,呼吸新鲜空气,度过悠闲惬意的一天。”市民张先生说。

大马峪村位于西董街道办事处西南,毗邻西普路,与济南接壤,交通十分便利。该村总面积2800余亩,耕地面积350亩,现有人口54户177人。

走进大马峪村,一条干净整洁的柏油马路直通初心广场,村口“邹平市党性教育基地”的标识格外引人注目,在这片红色热土上,还能看到当年革命先辈们不屈不挠的奋斗痕迹。今天,历史的硝烟已经散去,但镌刻在这片红色热土之上的革命精神仍散发着光芒、代代传承。

近年来,大马峪村坚持党建引领,立足自身优势,充分挖掘山水资源、红色文化,抢抓宅基地“三权分置”试点机遇,引进山东嘉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大力开展村企合作,开发了红色教育、军事教育、民俗体验、励志体验、劳动体验和休闲体验六大主题板块,打造大马峪党性教育基地。通过盘活14套宅基地,发展特色民宿、乡村旅游、民俗体验等产业,实现文旅融合发展,带动集体增收与群众致富,每年实现集体增收7万余元。群众通过开办农家乐、贩卖特色农产、出租旧宅基地等增收20余万元,走出了一条“村企合作、致富共赢”的乡村振兴路径。大马峪村先后获得首批山东省景区化村庄、山东省社会科学普及示范村、滨州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100强单位等荣誉称号。

“每逢节假日,我们的红色教育基地会迎来客流小高峰。仅一个暑假接待各类研学旅行60余批3000余人次。伴随着红色研学游的持续升温,我们着重在旅游产业链上做文章,扩大提质精品‘济云阁私厨’1家,统一制定用餐标准,接待游客用餐;开发可同时接待100多人的精品民宿,以红色经济带动村民致富。”山东嘉途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张山峰说。

农村变“景区”,真正实现了资源变资产。大马峪村党支部书记张卫清介绍:“今年以来,街道投入40余万元对大马峪初心广场、文化墙绘等进行了提升改造,不仅吸引了更多的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村民们也由衷地感受到了生活的幸福感、安全感、获得感。”

大马峪村村民马浩说,“在党委政府的带领和支持下,我们村的乡村旅游搞得越来越好,我就借势在家门口开起了农家乐,每逢节假日和周末订单都爆满,我们是越干越有信心!”

“以前村里生活条件差,大家习惯也不好,垃圾随便扔,污水随便倒。”村民张卫江说,“现在不一样了,政府帮我们修路,搞绿化美化工程,到处都打扫得很干净,大家靠着发展旅游挣了钱,日子真是好了!”

下一步,西董街道将以“1 3 N”机制为切入点,坚持党建引领,积极拓宽产业发展、资产盘活、合作经营等路径,努力实现村村有项目支撑、有经营性收入,全力推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