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论语中对人宽容的句子?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语中对人宽容的句子(论语的现代感悟)

论语中对人宽容的句子

<2.16> 子曰:“攻乎异端,斯害也已。”

【译文】

孔子说:“攻击(批判)与自己不同的说法,难免会造成(争论不休的)祸害。”

【感悟】

宽容的力量

这一章几位老师的理解甚至是完全相反的,我以为傅佩荣和王蒙两位老师的解释更加合理。二位都不主张相互攻击,反而更倾向(与异端)相互切磋,共同进步。在<2.14>孔子已经告诉我们“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这里如果主张要把异端铲除才能避免祸害不就是自相矛盾了吗?

根据尼采的观点,真正的强者(君子)根本没有动力通过攻击或伤害别人去证明自己的强大;如果他们不小心伤害了别人,那也只是他们在运用自己创造力的过程中的无心之为。只有弱者(小人)才会有意伤害别人并且希望看到被伤害的人受苦。这种行为背后所体现的“憎恨”本质是一种弱者思维,是一种基于别人反应的被动反馈。相反,强者只会满怀感激并不遗余力地肯定生活(方方面面,包括好的和坏的)。与其把自己引入战争,“不战而屈人之兵”难道不是更明智的策略吗?

理想主义似乎总是不得善终,毛病似乎就出在理想主义者总希望创造一个绝对纯净的世界,似乎只有这样,这个世界才是美好的。然而,如果恶不存在,怎么能突出善呢?纵然人类在征服自然的道路上成就斐然,但在改造人性上,我们似乎永远都在原地踏步不是吗?那是不是说,人性本来就是不可改造的呢?是不是只有接受了恶,才叫真正懂得了善呢?就像爱自己,只有完全接受了自己的不完美,才算是真正走上了爱自己的道路吧。

所以,去爱吧,就像不曾受过伤一样。这才是强者应有的姿态。

参考资料:

1.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2006年版

2.傅佩荣:《傅佩荣译解论语》,东方出版社2012年版

3.王蒙:《天下归仁》,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5年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