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生活、热爱写作的深圳学子,晶报为你们提供平台——晶作文。晶作文栏目已于7月16日正式与大家见面,旨在为中小学生提供展示才华的平台,为学子们搭建互相交流、互相学习的平台。

“晶作文”栏目面向全市三年级至九年级的学生征稿,学生可根据主题及要求写出作文,并在截稿时间前按要求投稿。优秀作文将刊登于每周五的晶报及晶报APP等新媒体平台。

在这里,你能让更多人看到你的文字;在这里,你会与优秀作文不期而遇;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实现你的文学梦想。为使广大读者更好地品读深圳学子的优秀作文,我们特别邀请各投稿小作者的指导老师为文章留下宝贵点评。

本期征文主题:《勇于担当,甘于奉献》。连日来,疫情当前,不少校长老师奋勇向前担当志愿者支援抗疫,显示了深圳教育人的责任与担当。在我们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在你熟悉的人的身上,你是否也发现了“勇于担当,甘于奉献”的感人事例?或许是你的家人、老师,或许你自己就曾是其中的一员?说说你的发现,写下你的感悟吧。

以下是来自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龙岗区实验学校、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深圳市横岗中心学校、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龙岗区布吉街道中心小学学生的精彩作文,请欣赏。

1.守得云开见月明

作者: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七(6)班 彭渝欣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1)

一觉醒来,小区变得沸腾,我正琢磨着怎么那么多人站在楼下,手机里就响起里了消息——是爸爸督促我赶紧去做核酸检测!突如其来的疫情打破了这个宁静的早晨……

我匆匆忙忙地下楼,发现楼下远比我想象的“热闹”多了,他们有和我一样穿着深圳校服的学生,有拿着手机焦急瞭望的上班族,还有手里提着菜篮子的爷爷奶奶,当然,最显眼的还是那些穿着红色志愿服的义工。

深冬的早晨,凛冽的寒风,沉默的队伍。

“能不能快一点,扫码程序都不清楚还做什么志愿者,我急着赶去上班呢?”人群中一声巨响刺破寂静。

随之而来的是附和,“是啊,排这么久的队,我还没吃早餐呢?”“是啊……”“对啊……”声音一个接着一个,人群开始躁动起来。

这时,我伸长脖子往前看,只见一位穿着红色义工服的人在那里着急地按着手机,几缕头发湿哒哒地粘在医护面罩下的额头上。涨红的脸庞在躁动的人群中,显得尴尬又不知所措。

“同学们,不要着急,排好队,马上就好了。”她突然大喊道,脸越发显得涨红。

可能意识到不对,她的脸变得更红了,立马改口说:“大家不要急,排好队,我的粤核酸不小心退出了,马上就好了,抱歉,让大家久等了。”

不知怎的,队伍又安静了下来,不一会儿,人群中一位大叔大声叫道:“老师,您辛苦了!我们虽然不是您平时教过的学生,但此刻我们都是您的学生。”排队的人们都笑了,一起喊道:“老师,您辛苦了,我们都是您的学生。”

她笑,我们也笑。我突然觉得这个冬天并不那么寒冷。

很快就轮到我们了,我爸打开早已准备好的核酸二维码,她也娴熟地扫码,过程不过短短十秒左右。那一瞬间,我有千言万语却不知道如何说出口,只是下意识地鞠上一躬:“老师,您辛苦了!”

她红彤彤的脸上又露出了笑容,轻轻向我点点头,又继续忙着给下一个人扫码去了。我并不知道她是哪个学校的老师,我只知道她的笑容很美,像沙漠里的驼铃,温暖了我,也温暖了整个冬天。

这个寒冬的早晨,那一抹红,那一个微笑,如那烟波缥缈处的翠柳,温柔了这个特殊岁月的碧海长空。

请相信,寒冬凛冽,终会有守得云开见月明的那一天。

深圳科学高中五和学校七(6)班语文老师谢祖超点评:

作文以小见大,生活气息浓郁,感情真挚,令人赞赏。深圳此次防疫过程中,有很多教师奔赴一线,志愿支援社区核酸检测,作者能够细心观察,发掘这一新颖题材,从小事情写起,以独特的视角去赞美防疫过程中那些平凡而伟大的英雄,语言幽默又不失优美。此外,这篇文章在谋篇布局上也能体现作者的精心构思,从一开始用题记点题,到结尾前后呼应,深化主题,结构完整,颇具匠心。

2.幕后英雄

作者:龙岗区实验学校八(5)班 张铭一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2)

“我走了,过几天回来。”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关切和注意,只是简单地撂下这么一句,就听到门“砰”的一声关上了。我赶忙来到门口——只剩下两双拖鞋,但这对我来说已不是什么偶然,与以往不同的是,这次父母两人都出去了。

区里要开展大规模核酸检测,父母的医院开始征集最早的一批志愿帮忙核酸采样的医生,父母想都没想就报了名。就这样,他们被派到了一个个核酸采样点,而母亲被派往了情况相对严峻的布吉。

“我们是医生嘛,新冠来了,总要为社会贡献一份微薄之力。”母亲临行前不住地说。我看着父母匆忙地收着行李,像是要去很久的样子,便问:“你们去几天啊?”

“不知道,也许很久,也许很快就回来。”

“那能不去吗?”

“不行,你看布吉的疫情多么紧张,我们要去支援一下,女儿你不用担心。”手机“叮”了一声,母亲赶忙上前查看,“来任务了,我走了啊!”说完就夺门而出。

乘着医院的大巴,拖着行李,母亲就这样急匆匆地去了布吉。一到地方,母亲连同其他几名医生,赶忙进行采样。母亲两个小时才休息一会儿,可是没过多久就又开始了,接着又是两三个小时的劳作,一直到深夜才能休息。

由于要防疫,母亲不能每天回家。自从她那次去布吉,我们已有十天没有见面了,虽然布吉到我家一个小时的车程。我跟母亲视频通话了,画面中母亲憔悴不已,脸上被口罩勒得一道道印子,冬天里汗水湿透了衣服。母亲该有多累啊,我说:“妈妈,你回来吧。”她说:“不行,我不能走,我是医生啊。”或许这就是医者仁心,我的泪水流了下来。

多少个白天黑夜,母亲坚守在那里,以自己的坚持与默默奉献关爱着他人,忘记了照顾自己却把群众时刻放在心中。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有人替我们负重前行,白衣天使们在疫情前方为我们支起了一扇安全屏障。他们和母亲一样在疫情中奉献,大爱温暖人间。白色的防护服下,是一颗颗甘于奉献的心。

这时代的帷幕后面,这安定和谐的环境之后,是千千万万同母亲一样的医务人员,是他们救死扶伤,甘于奉献的精神。我不认识你,也不知道你的名字,不清楚你的容貌,但我知道我们有着共同的信念,一起为疫情好转而努力,你,你们,可爱的医护人员,是最美逆行者,也是这个时代的幕后英雄。

龙岗区实验学校八(5)班语文老师郝建国点评:

小作者从自己真实的观察和切实的感受出发,细致生动地描摹了父母真实的抗议形象,尤其通过细腻的母女对话和典型的动作描写再现了母亲白衣执甲,毅然决然走上抗议第一线的光辉形象。有感而发方为文,真实的生活场景、细腻的内心感受,从一位龙岗学子的笔下款款流出,读来既有生活血肉,更有时代的强音。

3.只要有你

作者: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九(3)班 冯欣冉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3)

一月中旬,大寒将至,拂过鼻尖和双手的风一阵阵,带着干燥和寒冷。随之而至龙岗的还有新一轮的核酸检测——因为新增的几例感染病情,楼下又排起几十米长队。

夜幕早早到场,空气中夹杂着寒意。队伍缓缓地缩短,队伍中间的我终于看到检测场地蓝色帐布的影子。越往前,所看到的医护人员越多:站在场地边缘的他们,总是挥舞着手臂提示人群移动的方向;帐布入口处的他们,总是耐心地帮助老年人操作扫码……他们从头到脚被蓝白的防护服包裹,外貌特征基本被遮盖,唯有背后用黑色油性笔标明的大字能说明他们从哪里来——在帐布外的大部分是附近的学校老师和普通工作者,有时能看到自己学校的名字,自豪不免油然而生。

十分钟之后,我终于进入帐布内。坐在椅子上的那十秒,恐怕是我唯一能看清医护人员面容的机会。但我也只能看到对方的荧荧眸光。酒精消毒、取用长柄棉签、刮涂取样,一系列操作已经不能称之纯熟,应该说已经成为了机械动作。

在我戴上口罩和对方结束动作的瞬间,我还是趁机说了一声“辛苦了”,然后快速地让开位置。这是我第六次在此说出这句话,我不知道对方是否还是同一个人,也不知道他是否在嘈杂的人群中听到了我的声音。但我确信这是发自内心的脱口而出,他也会为此喜悦一刻——如果他听到了。

回到家吃完晚餐时,看向窗外,楼下又是一条新的队伍。这个视角刚好能看到出口处的两位医护人员,他们手拿检测标识贴站立在十字路口旁。我不禁疑惑他们到底会因站在通风处而感到寒意,还是会因长时间处于防护服内而感到闷热。

没有人能看清你们的模样,无数人经过你们的身旁。平日里有你们——从人群里走出的志愿者,为他人贡献自己的力量;前线有你们——医护工作者,为人民奉献自我。

明日的暖阳将会升起,新冠疫情战我们终会胜利——因为有你们,只要有你们。

上海外国语大学附属龙岗学校九(3)班语文老师马睿诗点评:

疫情中我们做了无数次核酸检测,同样一个动作重复了很多次,可我们却忽略了对于核酸检测人员来说他们每天将重复这样的动作成千上万次。小作者通过细腻的笔触,行云流水般写出了自己做核酸检测时周围所展现出来的一切,在记叙中议论,在议论中抒情,抒发了特殊时期我们对抗疫英雄的赞美。

4.奉献闲暇时光,担当青春使命

作者:深圳市横岗中心学校八(5)班 樊昊鑫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4)

前几天新冠疫情再次来袭,但在这种紧张的情况下,有些人却迎难而上,成为疫情中的“逆行者”,他们的职业各不相同,有的是警察,有的是医护人员,而更多的则是许多岗位上默默奉献的人。钟南山院士再次临危受命,踏上了义无反顾的抗疫之路。教导员邱文怡顶住压力,没日没夜地工作,硬是完成了繁重的任务。90后小伙彭绍明充当“后勤员”,解决了许多普通居民的生活困难……

抗击疫情的身影,不仅仅出现在新闻媒体中,同样出现在我身边。

上周的某个晚上,妈妈突然她叫了我一声“小鑫,快过来!”语调难掩激动。我纳闷“干嘛呀!”走到妈妈身旁,一部手机赫然出现在我眼前。“小鑫,你看,这是不是你们班主任杨老师?!”我一看,眼前照片中穿着红色党员义工服,扎着高马尾的,长发及腰的那个身影可不正是我们杨老师嘛!只见她站在公园人工湖的入口处,右手拿着“核酸检测点”的牌子,左手指着什么,顺着她的手势望去,旁边的一棵树上贴着“粤核酸”的图片,她正指引着行人扫码并引路呢!看着妈妈朋友圈里的这张图片,我瞬间有些感动,更有些自豪,原来,我们的老师也在默默为抗疫做着贡献。

于是,第六次核酸检测,我约上同学特地去了人民公园,心里隐隐期待着什么。

我们绕着各个入口处转了一圈,还未曾走进公园,已经看到很多红马甲了。可惜的是,没见到我们的杨老师,却发现了很多熟悉的面孔——小学部的刘老师、温老师,校医吴老师,还有初中部的别的班的很多老师。你们一定没想到吧,我居然还碰到了我们的校长!

后来经过了解,我才知道,在我们的学校中,有许多老师组团成为抗疫人员,每天勇敢奔赴在抗疫前线。不只是我们学校,龙岗区的很多学校都在行动!“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原来,我身边的老师们都在献出自己的爱心,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疫情当头,我们应该趁着这个机会像他们一样,对他人、对社会做出奉献,担当起自己应尽的一份责任。我们可以做好自己,自觉做好防控疫情。也可以奉献出自己的一点闲时,穿上红马甲也成为一名志愿者,去帮助他人,奉献上自己的一点爱心。

横岗中心学校八(5)班语文老师杨红伟点评:

本文没有华丽的语言,但有真挚的情感。小作者的行文思路非常清晰,先写抗击疫情中的那些著名的先进人物,继而由妈妈的朋友圈的一张照片过渡到对身边的真人真事,拉近了与读者之间的距离,文末抒发情感,点明主旨——乐奉献,勇担当!并呼吁大家付出行动。小作者的一颗赤子之心真切可感,我们做老师的,能用一次次实际行动,去为抗疫尽一点点绵薄之力,不经意间影响学生,不也是一种教育吗?

5.光

作者: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七(8)班 裴语菲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5)

那一晚的光,映照在雪白的防护服和红艳的志愿服上。

又是一年的开端,不知不觉中,已与疫情斗争了近两年,每逢疫情,揪心的新闻,不断上升的数字铺天盖地地袭来,接着,便是不断的核酸检测。

那时距离期末考试还有3天,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了阵脚,不得不停课在家,那天是周五,当晚,便被叫下去做核酸检测。队伍很长,宛如一条长龙,蜿蜒在小区跑道上。那时我拿着提纲,正在争分夺秒地复习,如此长的队伍正是复习的最佳时期。路灯的光不算非常亮,是暖光,我不时抬头看看队伍进程,抬头那一刹,一袭红衣出现在路灯下,头带着面罩,对我们说:“请大家间隔一米,不要靠的太近。”我看清了她的模样,头发扎起了一个丸子头,很干练,穿着运动鞋,应该是邻居。当她转身那一刻,我看到了三个大字:志愿者!

又是漫长的等待,我不愿再等下去,得知明天早上还能做,便先行回家。大概已经到了11点钟,洗漱完,我就打算进入梦乡了,临睡前,还往楼下望了望,人已经少了很多,依然是那几盏灯散发出微弱却让人感觉温暖的光。

约莫在12点,恍惚中,我被妈妈拉起来去做核酸检测,睡眼惺忪,迷迷糊糊地穿了个外套就往楼下走。那一天格外的冷,走到楼下,依然有人在排队,志愿者似乎也是疲倦了很多。终于到我了,那一张小方桌上,摆着棉签、手套等做检测的必备工具,桌子的正上方有一盏白炽灯,打在雪白的防护服上。那一霎,周围很亮,医护人员和志愿者相隔不远,白炽灯的光都不如他们身上无私奉献的精神所散发的光要亮。

4个小时的检测,志愿者忙前忙后,医护人员重复几个动作,每当疫情出现,永远可以看到他们的身影,这便是甘于奉献的最好呈现!

再漆黑的夜,总会迎来光明,疫情终会被奉献和担当所散发的正义之光打败!

深圳大学附属坂田学校七年级语文老师李秋艳点评:

“借物喻人”的写法,小作者运用的非常熟练。寒冷之夜,那盏盏给我们带来温暖的光,正是我们走出困境的法宝,它有另外一个名字——中国魂。小作者扎实的文字功底,促就了这篇文质兼备的佳作。

6.最美的奉献者

作者:龙岗区布吉街道中心小学四(2)班 吴鑫明

勇于创新甘于奉献作文(晶作文勇于担当)(6)

一波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人们感到有些猝不及防,就在这时,一位位头戴防护罩、身穿白色工作服的医护人员出现了,他们始终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成为了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美的奉献者”。

无论是狂风骤雨,还是烈日炎炎,凡是有疫情的地方,就能找到医务工作者的身影,当劳累了一天的白衣天使脱下防护服的瞬间,汗水倾盆而下,如果让你看到了这一幕,你是否也与我一样感动?他们的样子看起来很狼狈,却也最美丽。

正是有了这许许多多的奉献者的付出,才有了我们这个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新社会。叫得出名字的如詹天佑、雷锋、张桂梅等等,叫不出名字的那就更多了,比如不管严寒酷暑都坚守祖国边境的边防战士,你能想象在零下40摄氏度的温度下站岗的滋味吗?远远看去如雪人一样矗立在风雪中的身影,也是我心中最圣洁、最美丽的存在。还有那日日夜夜指挥交通的交警叔叔,还有那活跃在核酸检测现场的“红马甲”,还有……

我虽然叫不出他们的名字,却感谢他们的无私奉献。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平凡,也看到了伟大!

布吉街道中心小学四(2)班语文老师张媛媛点评:

小同学的文章从热点时事入手,以医务工作者的无私奉献和边防战士的坚守等为例,阐述了他对“奉献”的理解,表达了他对“奉献者”的感谢。表达流畅,详略得当。大美在心,愿此心长存!

来源 | 晶报APP

记者:马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