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1)

《狂飙》中,安欣深谙《孙子兵法》的智慧和实用性,把它推荐给了高启强。高启强把《孙子兵法》奉为生存法则,实现了从鱼贩子到集团老总的完美蜕变。高启强到底从《孙子兵法》中学到了什么?

原创才能活得久

《孙子兵法》为孙武所著,孙武,又称为孙子,和孔子同时代,比孔子小6岁,但是,两人志向相反:一个崇文,办学育人;一个尚武,研究兵法。

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2)

据说,《孙子兵法》最晚成书于公元前506年的柏举之战,距离今天两千五百多年。这部兵法之所以长盛不衰,它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它的许多基本观点是原创的,在此之前没有,而这个世界只有原创才活得久。

现存《孙子兵法》一共十三篇:《始计篇》《作战篇》《谋攻篇》《军形篇》《兵势篇》《虚实篇》《军争篇》《九变篇》《行军篇》《地形篇》《九地篇》《火攻篇》《用间篇》,全书六千余字,苍古遒劲、博大精深。

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3)

孙子在这部书中除了揭示战争最一般基本规律之外,还有许多基本的观点,用佛学的话讲叫大智慧。

生存的哲学、做事的智慧

兵法是什么呢?兵法是打仗的技巧。那为什么要兵法呀?这和战争有直接关系,自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人类走到今天,一共发生了14500余次战争,在这么多战争中,夺走了36.4亿人的生命。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人类只有290多年处于纯和平时期,所以战争是人类经常出现的社会现象。

到今天为止,人们还没有找到消灭战争的方法,既然找不到,索性退而求其次,保存自己,消灭敌人,于是有了兵法,也就是打仗的技巧。所以从这个角度讲,兵法是什么?是生存的哲学。哲学是干什么的?其中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我们如何做事的,这就是智慧。

《孙子兵法》中,孙老先生在文中开门见山第一句话: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这里的兵,本义是兵器,引申军事和战争;国之大事是和战争有关。战争的胜负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和民族的兴衰,不可不察也。所以,国家安全和民族的繁荣离不开富国强兵。

自古以来,富国强兵是辩证关系,那么近代以来列强入侵,中国人更加体会到强兵的意义,于是把强兵放在富国之前,强兵富国,为什么?这里说的就是不挨打的智慧,解决挨打比解决挨饿重要,饿几天人死不了,挨打可能会丧命的。

大家知道,旧时有讨饭的吧,讨饭的人手中,随手有个打狗棍,你别小看这个打狗棍,这个打狗棍有双重作用:

首先,掩门。早晨起来了,啪啪啪大门响了。主人说谁呀,很奇怪,一大早一拉门,一个衣衫褴褛讨饭的,你作为主人是不是会一关门,没有,这时候晚了,为什么?乞丐已经用手中的棍把门掩上了,大爷大婶,给点饭吧,饿了好几天了,打狗棍第一个作用是掩门的。

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4)

第二个,打狗的,大户人家一般都养狗,而狗眼看人低,专咬要饭的,所以恶狗扑上来了,那讨饭的呢,赶紧拿棍子挡,还不能打,打狗你看主人,准确地,打狗棍拦狗的。要饭尚需一根打狗棍,况且国家呢。

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5)

只要战争存在,国家就要养军队。孙子非常重视这一点,他在《火攻篇》讲: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国家死了,没了,一切都没了,土地没了,祖坟没了,女人没了,儿女没了,生命财产全没了,都是人家的了。所以这是孙子讲的大智慧:不能挨打。

慎战,才是大智慧

不能挨打,也不能盲目打仗,《孙子兵法》强调一个观点,就是慎战。慎重,悠着点,战争,人命关天,凡是人命关天的事,就不能随随便便,不能当儿戏。战争带来的灾难忒大,不是什么人都能承担得起的,是否进入战争你得悠着点儿,慎战。

孙子生活在春秋末年,他自幼目睹了诸侯兼并、大国争霸的现实,使他对战争有更深层意义的认识。一句不可不察也表明了,孙子是农耕民族军事理论家,他的战争观是追求和平的。

什么是农耕民族?农耕民族重视的就是定居的生活和稳定的粮食收入,追求安宁、守成、和平。

农耕民族置身于农业,生活虽然艰苦,但是稳定却有保障,春播秋收,春天扔下苞米粒儿,秋天就还你个苞米棒,只要你下得苦功夫,你就有生活保障。所以农耕民族追求稳定的社会形态不能乱,它靠天吃饭,老天爷给点风调雨顺没问题,老天爷不给点,不知这灾那灾饿个半死,如果战争来搅和,地种不下去,第二年春天吃什么?所以农耕民族的骨头里,它不希望社会动乱,否则无法实施农耕。所以孙子开宗第一句话,就包含了慎战。

怎么从孙子兵法里选对人生方向(孙子兵法中的生存哲学和做事智慧)(6)

不仅打仗要慎战,我们为人处世也要慎言、慎行?你对这个“慎”字还有哪些理解?一起留言讨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