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破瓶颈制约 提升旅游品质 调整产业布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秦皇岛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秦皇岛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秦皇岛市山海关区旅游业脱胎换骨展现新容颜)

秦皇岛滨海旅游可持续发展

突破瓶颈制约 提升旅游品质 调整产业布局

【阅读提示】走进秋日的古城山海关,无论专家还是游客都不约而同地感到:不到一年时间,对这里发生的变化需要刮目相看——服务质量明显提升,旅游环境更加优美,基础设施日臻完善,旅游市场秩序明显改观,景区内涵愈发丰富,可游可看可鉴赏可探赜的地方很多:北部的“山”——中国北方禅修养生休闲名山姿容初露;南部的“海”——现代海洋文化与军事文化相融合的时尚动感海岸正在美丽嬗变;核心的“关”——长城文化凸显、明清风情浓郁的魅力古城已跃然眼前。

近一年来,地处河北省最东端的秦皇岛市山海关区进一步强化机遇意识和担当意识,通过考察借鉴外地经验并结合区情实际,扎实开展旅游业整改提升活动,全力打破体制机制制约瓶颈,用心丰富景区历史文化内涵,积极调整旅游产业发展布局,努力提升全区旅游品质,如今的山海关景区已发生了深刻而明显的变化。这种变化不仅为国内各级媒体广泛关注,游客满意度也得到大幅提升。在今年旅游旺季90天的时间里,旅游管理部门先后收到游客感谢信603封,锦旗12面。

全方位推进体制机制改革,破解瓶颈制约

构建“3 1”模式,实现景区“所有权、管理权、经营权”三权分离。“3”即成立山海关区旅游工作领导小组,统筹推进全区旅游产业发展;撤销旅游局,组建旅游发展委员会,加强对旅游产业的协调指导;成立景区管委会,对景区规划、建设、保护、开发进行监管。“1”即按照《公司法》要求及现代企业制度管理规范设立“山海关区第一关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调整后,通过领导小组抓统筹、旅游委管行业、景区管委会监管资产,使行政管理权责明晰,更趋理顺。自主运营老龙头、古城、孟姜女庙景区,区属国有景区实现了市场化运营、公司化管理。

创新监管机制。在全省率先成立县区级“旅游警察大队”,补齐了旅游执法短板。强化一站式受理。在天下第一关·古城、老龙头等7个景区设立“旅游巡回法庭”,推进“工商旅游分局”进景区,派驻法官和工商执法人员到基层一线,配合旅警大队和监察大队,在第一时间处理涉旅投诉,提高涉旅案件办结率和游客满意率。搭建旅游投诉受理平台,设立“山海关旅游投诉受理中心”和“景区投诉受理站”,景区旅游投诉实现了“一站式”受理服务。

开展旅游市场秩序“四项整治行动”,提升管理水平

“亮剑行动”——利用三个月时间集中整治各景区及周边重点区域黑导、黑车以及社会闲散人员扰乱旅游市场秩序行为。成立“旅游咨询服务中心”,对社会导游服务人员纳入公司统一管理。下设立古城景区、老龙头景区等六个服务片区,在景区入口、火车站、公交站点等重要点位设立33个“旅游咨询服务点”,统一着装上岗提供免费导游咨询。旅游交通秩序整治行动——重点整治古城、老龙头、乐岛、火车站和长途汽车站“四大片区”交通秩序。将古城的五条路和四个入口划分成网格,每个路口明确专人值守,强化巡逻执法,严厉打击扰乱旅游市场交通秩序行为。在乐岛景区设置停车场专用通道,组织引导旅游车辆有序进入停车场。严格管理龙海大道两侧的违法停车行为,保障旅游旺季旅游路线畅通。价格秩序整治专项行动——重点清查古城、各旅游景区商户明码标价和价格秩序,打击商户欺骗游客、随意涨价、商品不明码标价等行为。环境卫生专项行动——将每年4月至10月定为“全民洗城”月,每月的最后一个周五下午为全民洗城日。组织全区各机关、企事业单位、沿街商户、社区干部群众开展全面洗城活动,重点进行垃圾清除、道路清洗、城市家具设施清洁、工地抑尘、社区和单位保洁等。强化景区卫生管理,对卫生清洁区域不留死角划分为“网格”,每一个网格有专人负责保洁,有专人进行巡查。网格责任区内的垃圾、杂物停留不许超过3分钟。

狠抓旅游服务质量,全面提升服务品质

将2016年确定为山海关“品质旅游年”,倡导全区各部门、各行业共筑旅游品质、提升旅游形象。号召中小学生争做小导游员、出租车司机做好迎宾员、环卫工人争做城市管理员、社区居民做好城市宣传员、旅游从业者做好服务员,使山海关“人人都是旅游形象,处处彰显服务品质”。推行服务标准化,从规范化上提升旅游品质。按ISO9001管理体系标准,建立健全包括环卫保洁、营销点统计、销售摊点管理、服务流程等55项规章,形成了一套相对完善的现代企业管理运营制度。举办“关城旅游大讲堂”业务讲座,邀请专家开展服务规范和技能培训,从诸多细节入手,提升旅游从业人员服务意识和服务技能。先后开展“为山海关旅游发展建言献策”、“我眼中的山海关”系列活动,面向全国游客征集意见建议,借助游客视角发现问题、促进整改。结合游客意见建议,推出涉旅行业明码标价公示体系等“服务游客十大举措”。丰富景区旅游产品内涵,推出“通关文牒”、“戚帅巡城”等12场仿古演艺,满足游客参与体验。编制旅游商品一体化规划,研发40余种两百余款旅游商品,目前已批量生产并陆续进入景区。

狠抓基础设施提升,完善配套服务设施

立足打造精品,提升硬件水平,山海关区成立了“景区整改提升工作指挥部”,按照《山海关景区整改提升规划纲要》按部就班推进,景区整改提升工程总投资1.5亿元,目前已完成投资1.23亿元。围绕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导览标示系统四大基础设施,启动实施了八个大项的工程项目建设。按照“智慧 生态”理念,对老龙头和东罗城停车场进行改造提升,新建老龙头备用停车场;新建1200平方米的“山海关景区游客服务中心”,集售票、医务、导游咨询、游客投诉等多个功能于一体;新建老龙头入口服务区、东罗城入口门区和古城西入口服务区项目,完善设施和提升可进入性;修复提升2200米游步道和海边木栈道,增加文化内涵;建立山海关旅游门户网站、手机WAP网站,搭建智慧景区管理平台;按照3A级旅游厕所标准,改扩建厕所12个,新建厕所11个;实施古城内27处节点绿化提升工程和东罗城绿化工程;完善导览标识系统,增设景区内部导游标识牌184块,更换全景图10组,外部标示牌92块。

八个大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实施,使山海关景区环境面貌发生了巨变。在6月份省旅游委对山海关景区进行景观质量初评中,受邀参评的专家用“翻天覆地”来表达对景区变化的感受。在实施景区内部基础设施提升的同时,把旅游作为主导产业,把山海关当作一个大景区,同步推进了景区外部旅游环境的升级。打造便捷交通,启动实施了总投资1.4亿元、总长11公里的景区连接线、旅游路“白改黑”路面铺装工程以及姜女庙路旅游公路改造工程。设置火车站出租车专用通道,投放城市公共自行车1080辆。与沈阳铁路局达成战略合作,5月31日,山海关火车站动车所正式启用,陆续开通33组旅游专列。

全域旅游产业布局初显端倪

山海关自然资源荟萃、旅游要素齐全、资源禀赋极高,作为秦皇岛市的城市区,具有发展全域旅游的天然优势。顺应当前国内外旅游业蓬勃发展的大趋势,区委九届七次全委会立足“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理念,将建设“全域旅游示范区”作为山海关区四个重点发展目标之一,列入“十三五”发展规划。历经30多年的积淀,山海关全域旅游格局已初步显现。

科学整合优势旅游资源,突出“壮美长城、古韵雄关、动感海岸、福地燕山、灵秀河湖”五大文化品牌塑造,做好“山、海、关”三篇锦绣文章。

增添“山”的动力,以五佛山森林公园项目为抓手,推进北部浅山区开发,着力建设四季皆宜的中国北方禅修养生休闲名山。该区已经分别与战略合作者签订了23亿元的基础设施建设施工合同和2.3亿元的团元寺复建施工合同。目前已完成投资3.63亿元。

深挖“海”的潜力,以老龙头片区提升改造等项目为牵引,加速滨海片区开发建设,着力建设现代海洋文化与军事文化相融合的时尚动感海岸。投资3.5亿元的海上巴士项目,7月份已有两艘游船购置到位,并将于近日举行首航仪式;石河南岛项目即将开工,投资2亿元的乐岛二期项目也在扎实推进中。

激发“关”的活力,近期完成业态规划和四条大街首批资产置换工作,深度推进古城提升,拓展创新经营模式,搞活、盘活、放活经营业态,着力建设长城文化凸显、明清风情浓郁的魅力古城。经多次深入洽商,近期山海关区已经与北京华侨城达成一致意见:双方着力开展长期战略合作,推动天下第一关古城繁荣和老龙头景区提升,促进山海关旅游产业高质量发展。

目前,山海关区正在按照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总体部署,积极实施“旅游 ”战略,探索旅游业与其他产业联动互补、创新融合发展的新路径,努力增强产业素质、延长产业链条、提升产业层级。同时他们还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推动旅游向海、进山、入村,发展创意农业、生态农庄、特色民宿等新业态。按照“城市即景区、景区即城市”的理念,重点围绕出行便捷、环境优美做文章,规范服务行为,提升文明水平,全力打造山美水美人更美的全域旅游示范区。

(孟虹、杨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