育雏鸡的管理技术

_吴天生

一、环境控制

(一)温度

温度控制的好坏直接影响雏鸡的健康生长发育。温度过高时,雏鸡食欲减退,饮水增多,代谢受阻,生长缓慢,抵抗力下降,易患呼吸道疾病,以致诱发啄癖等。温度过低时,雏鸡不爱活动,严重时挤压死亡,易发生消化不良、白痢等疾病。育雏舍的温度控制与调节见表 1。

表 1育雏舍的温度控制与调节

育雏鸡养殖管理方案(育雏鸡的管理技术)(1)

1. 育 雏 舍 内 温 度 参 数。 测 量 温 度 时 要 离 热 源50 cm,距离地面 5 cm。育雏舍温度标准是远离门窗和热源,距地面 100 cm 的温度。

2.“看雏施温”。通过观察雏鸡的精神状态来判断温度是否合适。温度适宜时,鸡精神活泼,食欲好,饮水适度,羽毛整齐有光泽,安静睡眠,睡姿舒展,行动自如。温度偏高时,鸡远离热源,展翅站立,张口喘气,食欲不佳,过量饮水。温度偏低时,鸡靠近热源,拥挤打堆,颤抖,身体团缩,食欲、饮水都不佳,常发出“唧唧”声。调节温度时应注意,一是防止温度忽高忽低;二是白天气温高,应使白天温度低一些,夜间温度高一些;三是弱雏应高些,强雏应低些。

(二)湿度

湿度主要与鸡体内的水分蒸发、体热散发和鸡舍环境的清洁卫生密切相关,虽然没有温度变化表现那么明显,但是与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对雏鸡也会造成很大的损害,如孵化中出雏不齐,出雏时间长。接运时间过长,2 天后才能进入雏鸡舍,造成雏鸡脱水。这些现象都容易造成雏鸡食欲不振,见水就喝,发生消化不良或痢疾等疾病而死亡。另外,育雏时容易出现高温低湿,雏鸡失水而体质下降,影响蛋黄的吸收。低温高湿时,鸡舍内既冷又潮湿,雏鸡易感冒,垫料潮湿,易发生球虫病。高温高湿时,鸡不易散发体内热量,闷气,食欲下降,生长较慢。育雏舍适宜湿度见表 2。

表 2 育雏舍适宜湿度

育雏鸡养殖管理方案(育雏鸡的管理技术)(2)

(三)通风

雏鸡虽小,但是代谢较快,需要的氧气量及排出的二氧化碳量比较大。另外排泄的粪便及污染的垫料会发酵分解成大量氨气和硫化氢,要及时排出。

(四)光照

雏鸡的生长与光照密切相关,合理的光照可以保证雏鸡正常生长和以后的高产。采用人工光照法,出生 1~3 d 的雏鸡要开灯 22~24 h,以后逐渐减少,21 d时开灯时间保持每天 8 h。

(五)掌控适宜的饲养密度

饲养密度是每平方米地面饲养鸡的数量。0~40 d饲养 40~60 只 /m2,41~100 d 饲养 24~34 只 /m2;100 d 以上饲养 14 只 /m2。在掌握适当密度的前提下,还要分群,大群为 300~500 只,在育雏内可用挡板隔离成小群。

二、做好雏鸡的断喙工作

断喙能有效地防止啄癖的发生或减轻啄癖的程度,减少饲料浪费。经过断喙的鸡,每天可节约饲料10.4~15.2 g。从鸡喙部鼻孔到喙器,上喙断掉 1/2,下喙断掉 1/3。采用直切时,从距离鼻孔 2 mm 处断喙。断喙一般在 6~9 d 进行,在 56 天以后可以修正。断喙要领:一是要接通电源,使刀片达到温度要求;二是用手轻握雏鸡,压咽喉部,不要把舌头伸出来;三是选择和断喙部位直径相宜的孔径;四是要切烙结合,不能过快,防止出血,但也不能时间过长。注意事项:一是断喙前 1 天和断喙后 2 天在饮水中添加电解多维,饲料中加入维生素 2 mg/kg;二是断喙后,食槽中加满 料,水槽中加满水;三是断喙不能同时进行免疫。

三、周密看护鸡群

一是观察鸡群精神状态,饮食活动情况;二是观察鸡的粪便状态,发现异常,及早诊断;三是夜间听鸡的呼吸声音,若发现异常,应及早投药;四是要经常观察食槽、饮水器内食物及水是否够用,位置是否要调节;五是要注意天气变化,调节雏鸡舍的温度。

四、严格进行防疫

(一)滴鼻点眼

每 1000 头份疫苗用 100 mL 生理盐水或蒸馏水稀释,用标准滴管在眼膜和鼻孔各滴 1 滴。

(二)颈部皮下注射

在注射前,将疫苗的温度升至室温,摇均,用食指和拇指轻提鸡的颈部皮肤,用 7 号针头或 8 号针头注射。

(三)饮水免疫

先控制水,把饮水器挂起来,在水中加入 0.3% 的脱脂奶粉,加入疫苗立即使用,让鸡在 1 h 左右饮完。

(四)防止免疫失败

免疫失败的主要原因有雏鸡母源抗体低、疫苗质量差,水中含有较多金属离子致使疫苗效价降低,疫苗之间的拮抗作用,使用了免疫抑制剂等因素。

五、防治常见疾病

有些疾病通过疫苗接种能得到控制,但也有不少疾病没有有效疫苗进行预防。雏鸡阶段的感冒、脱水、白痢、脐炎、慢性呼吸道疾病、大肠杆菌病、应激等能通过投放药物进行预防。应根据疾病的种类来选择不同的药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