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9%,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投资陷阱?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投资陷阱(康养项目这么火)

康养产业的发展机遇与投资陷阱

截至2018年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2.49亿,占总人口比重达17.9%,平均近4个劳动力抚养1位老人。预计到2020年,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将增加到2.55亿人左右,其中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我国的老龄化程度越来越严重。

自2013年我国养老产业元年开始,到2018年,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已经走过了第一个五年,各种养老方式也逐渐被社会所接受,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仅仅是活着,还要健康多姿多彩的活着。各大牌企业也看中了这片蓝海,纷纷布局投资康养产业,希望分得一杯羹。总的来说,康养项目的投资主体分为三大类:房企、保险公司、医疗机构。

房企

企业资金实力雄厚,投资开发经验丰富的房地产企业。近年来,万科、恒大、绿地、保利等知名房地产开发商纷纷进军养老产业。房地产调控政策严格执行,楼市降温,面对房地产行业的困境,这些大牌的房企紧跟国家政策,提出去地产化的发展战略,这就需要重新寻找新的市场增长点。结合我国当前国情来看,养老地产,康养产业,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

保险公司

资金实力雄厚,手握长期低成本资金的保险公司,如泰康人寿、生命人寿、新华保险、国寿、太保、合众等。由于自身的属性,保险公司拥有大量的低成本资金,而且这些资金部分来自于寿险,留存时间长。保险公司将这些资金投资于同样回收周期长并与自身业务有一定关系的康养产业中,不失为一种明智的决策。

医疗机构

现在有不少医疗机构开始涉足养老产业。医疗机构开展养老业务具有其他企业无可比拟的优势。国家提倡和推动的“医养结合”,其障碍在“医”不在“养”。就如好多养老机构建设的各方面条件都很好,服务也不错,但入住率就是上不去。原因之一就是没有定点医院或者医院太远。而医疗机构开展养老业务,就能利用自身丰富的医疗资源为老人看病,解决老人的后顾之忧。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民营企业看中了康养产业的发展前景,纷纷涉足。

那么要做康养产业项目,资金从哪里来呢?

政府资金(政府补贴)

目前,全国多个省份城市已经出台了养老机构新建和运营补贴标准。

哈尔滨

《哈尔滨市加快推进养老服务业发展实施意见的实施细则》

建成补助:对新建、自有房产改建或购买场所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按相关规定经有关部门验收合格并取得合法从业资格,床位在10张以上500张收下(含10张和500张)的社会办非营利性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给予10000元(含省补贴2000元)的一次性建设补助;利用租赁房产(租用期限5年以上)开办的养老服务机构,每张床位给予6000元(含省补贴2000元)的一次性补助。

运营补助:依据养老服务机构入住老人台帐等相关资料,按每月实际入住老人数每人每床给予100元运营补助(含省补贴50元)。

济南

《济南市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市级专项资金资助项目实施方案》

养老机构方面,在省级财政资助基础上,对依托医疗机构改建、租赁房屋和征地立项建设的养老机构,分别每张床位资助1000元、3000元和4000元。

从2014年起,对入住养老机构的老年人,按自理、半自理和完全不能自理老年人分别按每人每年360元、600元和720元的标准发放运营补助。

县(市)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养护院建设方面,每处给予100万元的资金扶持,县(市)区级按1:1比例配套资金支持。城市街道综合性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方面,每处给予20万元的资金扶持,县(市)区级按1:1比例配套资金支持。城市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料中心建设方面,建筑面积达到部级标准,在享受省级补贴(按一、二、三类分别资助25万元、20万元、15万元)的基础上,市级按照1:1比例配套相应补贴资金;建筑面积达到市级标准,每处补贴7万至10万元,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运营补贴3万元,县(市)区级按1:1比例配套运营补贴资金。农村幸福院建设方面,在省、部级每处资助6万元的基础上,市级给予3万元资金资助,建成投入运营后,每年运营补贴1万元,县(市)区级按1:1比例配套运营补贴资金。

郑州

《郑州市资助民办养老机构实施办法》

建设补贴标准:郑州市财政对市区内养老机构自建房屋新增床位数,按每张床位3000元标准补贴(按照核定的床位数,每张床位每年补贴1000元,三年内完成建设补贴的支付);改建房屋新增床位按每张床位2000元标准补贴(按照核定的新增床位数,每张床位每年补贴400元,五年内完成建设补贴的支付)。市属县(市)建设补贴按以上标准,由市、县(市)财政各承担50%。

床位运营补贴标准:郑州市财政按照养老机构收住具有本市户籍、年满60周岁及以上老人数量,给予养老机构150元/床/月的床位运营补贴。各县(市、区)财政按照不低于50元/床/月标准对所属地养老机构配套补贴。

还有其他一些城市也出台了相关政策,如长春、沈阳、石家庄、太原、武汉、南京、杭州、长沙、广州等等。(各位如需要,可后台留言找小编要相关资料)

房企投资

在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力度、住宅限购和土地限供等多重政策作用下,商品住宅市场受到约束,而带动当地经济发展的产业型项目受到政府欢迎。我国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潜力巨大,房地产资金投资于养老社区、老年公寓等不失为房地产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

保险公司投资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社区、养老公寓,比较为人熟知的是泰康。泰康提供从摇篮到天堂的保障和服务,在全国各地布局建设养老社区,如燕园、粤园、申园、蜀园等等。

保险公司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具有积极的意义,一方面有利于扩展保险公司的投资渠道。保险公司长期持有大量可投资资产,一般投向银行存款、国债、基金等,投资渠道狭窄。而养老社区投资周期长、投资量大,与保险公司的资金属性相匹配。另一方面有利于提高保险公司的整体形象,提高附加值。保险公司如果投资建设养老服务设施,开发养老养生产品,延展保险产业附加品,能使投保人更加信任保险公司,提高未来投保人入住养老社区的可能性。

医疗机构投资

当前养老产业的投资主体多为房企和险企,而应该有所作为的真正主角——医院却投资缓慢。其实在国外,如美国、日本等国家的养老产业发展都是以医疗资源为主力军的,因为养老产业的核心是服务,而服务的核心是医疗和长期照料。无论是健康活力老人,还是半失能、失能老人都要依赖护理、生活照料、心理慰藉等特殊资源。《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色若干意见》提出“探索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合作新模式”。目前,多所医疗机构已经意识到“养”的重要性,正在积极探索,相信2019年医疗机构在养老产业方面的投资会越来越大。

社会福利基金投资

国家《中央集中公益金支持社会福利事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规定公益金总额50%以上用于养老项目。近年来,我国通过发行筹集的社会福利基金规模迅速扩张。根据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2017年福利发行筹资公益金为11633亿元,比2010年提取的公益金300亿元增长了38倍。根据规定50%用于老年人福利,这将会给养老服务设施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撑。随着我国老龄化不断加剧,社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会不断增长,为加快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和发展,社会福利基金未来应加大对养老服务设施建设的力度,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资金支撑。

一般民营企业的投资

一些一般的民营企业高瞻远瞩,看中了养老产业未来的发展潜力,通过联合成立项目公司,进行养老产业项目投资。这种类型的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也为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贡献了一定的力量。

结束语

如果您想进军康养产业,或者您的项目遇到了难题,都可以与我们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