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90年代,香港的电影,电视剧是一个黄金时代。当时的香港有很多很多的经典,鬼片和僵尸片的经典人物林正英,到现在至今无人能超越。无论是电影还是电视剧,当时的香港都是一个鼎盛的时期,从喜剧到,动作片,警匪片,鬼片等等的经典片基本都是出自香港,正是因为这样,也打造出了一批批的巨星,从无线五虎到四大天王都是香港娱乐圈的经典代表。虽然现在的香港电影已经开始退去了当时的锋芒,但是在我们心中很多港片依然是经典,放在现在的大片之中也好不许色。甚至已经远远超越了我们现在所说的很多大制作所谓的大片。

今天锤哥为大家分享一下鄙人心中几个最纯粹导演最经典之作。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1)

杜琪峰

杜琪峰对江湖恩仇背景以及警匪类型片非常执着,不过他不再靠单纯的惊险刺激场面吸引观众,而更多从小人物角度出发,着墨于普通警察的内心状态和情感纠葛,在充满个性的刻画和展现中并不避讳人物身上原有的缺憾和惰性,反倒令观众有一个新的角度重新认识警察,反思传统的警匪电影。

另外,作品中流露出的人生无常的主题,对现实生活的无情解剖,故事情节的独具匠心和电影技法的创新求变等都构成了鲜明的风格。与王家卫、关锦鹏等艺术片导演的“个人作品”只注重故事的情感积累,忽视细节的层层推进和布局的完整精妙不同,杜琪峰的作品却往往披着黑帮警匪商业片的外衣,实质上通过苦心雕琢的多元结构、多重线索的悬念故事来达到颠覆传统类型片的目的。

《暗花》、《暗战》的黑色游戏,《非常突然》的“意外死亡”,《枪火》的奇峰陡转虽然没有理会和刻意迎合观众的感受,却仍能令观众反复品咂、玩味不已。上面的几部作品,无一不是深深地弥漫着一种强烈的悲剧与宿命意识,刻意强调个人的精心计算统统都抗不过宿命无常,像《非常突然》里的一干警员,一个个英明神武够酷够强,但刚刚抓获了重案逃犯,就在集体庆祝之际却不期而遇,原以为手到擒来的两位“大圈仔”,结果一场混战众人皆命丧街头。再如《暗花》里梁朝伟饰演的澳门警察,屡次凭心计逃出险境,最终仍然逃不出命运的安排难免一死。还有《PTU》中肥沙寻找了一夜的那条惹事生非的枪,却在最后关头合情合理奇迹般地出现并救了肥沙,成竹在胸的杀手却魂归西天,不由得不让人感叹命运的无常。以风格而论,杜氏作品往往充满着黑色与荒诞的气氛,剧本的安排也同样是那么扣人心弦、难以捉摸,充满了特有的神奇魅力。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2)

对暴力的忠实描述,也是杜氏风格的一个鲜明特点,而且施暴方并不完全是匪徒,警察也常常是出手狠辣,这颠覆了一般警匪片中警察与贼正邪分明的常规印象。像《暗花》里的警察,为防止杀手领暗花而破坏乔治与基哥的谈判,不动声色地用酒瓶将怀疑对象的双手致残,而刘青云饰演的洪爷手下在逃离警察缉押的过程中用头撞破汽车挡风玻璃,以命博命的手法也映射出对生命无常的态度。还有《PTU》中小分队头领任达华在游戏厅查问马尾下落时对烂仔的冷静施暴,街角处众警员对线民的殴打,都显示出杜琪峰毫不掩饰对真实生活中人性“恶”一面的无情暴露。

与暴力息息相连的死亡也是杜琪峰惯用的主题,电影的主人公在他的手里似乎随时都有死亡的阴影笼罩。死亡对杜琪峰来说,或许并不是人生的终点或了断,而是伴随左右无处不在的恐惧,常常是24小时内决定生死。他似乎很喜欢这种把人物逼到尽头的残忍感受,生与死间的徘徊游荡,从而迸发最本能的潜在激情。

杜氏作品的另一特点就是动作设计,与吴宇森非常具有视觉冲击力和观赏性的“暴力美学”不同,杜琪峰更讲究以静制动的内在张力。与吴宇森相同的仅仅是杜琪峰对执枪姿势的着迷和刻意强调,如果说吴宇森更迷恋拔枪互射的刹那,枪林弹雨中一切灰飞烟灭的快感,那么杜琪峰则更注重开枪前后状态的描绘。在他的电影中,你看不到舞蹈般跳跃的开枪姿势,也不用慢镜头分解动作,完全用纪实手段和逼真的音效刺激着观众的神经。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3)

《非常突然》结尾六警员和劫匪遭遇的场面,每一声枪响都不具夸张的延时和故意的放大,虽真实残酷却抓人心魄。《枪火》中最令人津津乐道的荃湾商场的枪战足以表现出杜琪峰过人的智慧和深厚的功底。他呈现的不是花哨的动作和刺激的场面,而是那僵住的紧张和孤注一掷的气氛,对开枪前后各种人物的内在紧张状态,有一种很酷的传神表达。不时拉远透视出宽阔空间的长镜头,每个角色经过精心设计的占位和模特亮相般凝固的姿势,具有别致的电影感,不求合理的空间关系但求赏心悦目。虽然有一种舞台化的格式,但人人能感受到那种令人窒息的紧张。《PTU》同样延续了这种动作设计的风格,影片中经常可以见到几位机动队员分别站到画面的黄金分割点上,摄影师以长镜头推进的方式来营造那份映像张力,“静”的美在电影中被表现得淋漓尽致。

杜琪峰言论:

自己的生存理念就是宿命,很多时候人都会重复犯错,不是重复一次,而是不断重复,这就是人生。用在宿命上,人生是可爱的,可笑的,有趣的。 我的电影受到很多不同国度的电影人,电影的刺激影响,譬如黑泽明导演、胡金铨导演、山姆·佩金帕拍的动作片,欧洲的梅尔维尔都有影响我。

我个人最喜欢的是黑帮片。我觉得黑帮片的世界很接近武侠世界,武侠世界的人物很多是“无理由”的。但他们有抱负、有背负;有英雄感、义气感、情意感,往往这些人得不到他最想得到的东西。我是很喜欢这样的人的,我觉得他们的人生比较灿烂。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4)

我喜欢的作品:

《单身男女》古天乐、吴彦祖、高圆圆 2010

《复仇》黄秋生、林家栋、林雪、任达华、黄日华、张兆辉、Johnny Hallday、叶璇 2009

《文雀》 任达华 、林熙蕾、林家栋2008

《铁三角》(与徐克、林岭东联合导演) 任达华、古天乐、孙红雷尤勇、林家栋、林熙蕾 2007

《黑社会以和为贵》 古天乐、任达华、张家辉、林家栋、林雪、张兆辉、郑浩南、王天林 2006

《放逐》 黄秋生、吴镇宇、张家辉、何超仪、张耀扬、林雪、任达华、任贤齐、林家栋、张兆辉 2006

《黑社会》:梁家辉、任达华、古天乐、张家辉、林家栋、林雪、张兆辉、王天林 2005

《柔道龙虎榜》Throw Down、 古天乐、郭富城、梁家辉、应采儿、陈小春、张兆辉2004

《机动部队PTU》 任达华、邵美琪、林雪2003

《大块头有大智慧》An Intelligent Muscle Man 刘德华、张柏芝、张兆辉2003

《枪火》 The Mission 黄秋生、吴镇宇、吕颂贤、张耀扬、林雪 任达华、高雄1999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5)

陈木胜

陈木胜并不具有偶像气质,虽然他的一头白发非常有型,他没有前辈吴宇森、徐克的独特魅力和风范,也没有刘伟强、杜琪峰当下的风头正劲。他或许没有徐克那样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但陈木胜更像一个一丝不苟的工人,专业精神才是他的强项,我们甚至可以认为他是吴宇森后动作场面做的最好的香港导演。

如今在内地影迷心中非常乐于谈论的一部香港警匪片《冲锋队之怒火街头》正是陈木胜导演,而这部电影似乎也算是他最具口碑的一部电影,而也正是这部电影使得陈木胜成为著名的动作片导演。《冲锋队之怒火街头》像杜琪峰后来的《PTU》一样表现了香港的一种警察队伍,但跟《PTU》玩气氛、摆POSE不同的是,《冲锋队之怒火街头》非常成功的枪战场面和人物刻画才是它吸引人的地方。而这部电影也跟陈木胜之后的许多动作枪战警匪片类似,以场面取胜,刻画群体出色等等。 

但其实陈木胜算是杜琪峰的后辈,之前他曾经做过杜琪峰的助理导演,而他早期的一部电影也非常出名——刘德华主演的《天若有情》(又名《追梦人》),这部经典的混混爱情电影有监制杜琪峰和策划林岭东王晶等大牌导演的合作,使得陈木胜初出江湖就非常成功。之后陈木胜得到徐克的器重拍摄了《新仙鹤神针》,当时混混电影和古装武侠电影非常流行,《天若有情》和《新仙鹤神针》的出现并不奇怪,不过能够得到徐克杜琪峰的器重也说明陈木胜有人过人之处。 在又拍了几部电影后,比如混混电影《旺角的天空》和UFO小品电影《欢乐时光》之后,陈木胜导演了两部非常有影响的动作电影,成龙的《我是谁》——这是陈木胜首度和成龙合作,《特警新人类》——表现新人类的酷炫动作警匪片(多年后有些类似的《男儿本色》中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6)

和李灿森已经在这部电影中闪亮登场)。这两部电影进一步的让陈木胜成为香港主流商业电影的一个著名导演。而此事陈木胜已经开始了他几乎每年一部的主流卖座动作片之路。

我喜欢的作品:

新少林寺(2011)

全城戒备(2010)

保持通话(2008)

男儿本色(2007)

宝贝计划(2006)

三岔口 (2005)

新警察故事 (2004)

双雄 (2003)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7)

刘伟强

刘伟强在八九十年代为香港著名电影摄影师,曾以《五亿探长雷洛传Ⅰ之雷老虎》(1991)、《重庆森林》(1994)等影片多次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奖或提名。他亦于90年代初开始执导影片,并在90年代后半期以一枝独秀的“古惑仔”系列影片挑起救市重任。90年代末,刘伟强首次将电脑特技与动漫效果相风云雄霸天下

结合,拍摄了《风云雄霸天下》(1998)、《华英雄》(1999)等动漫古装武侠片,这些影片均早于徐克的数码特技武侠片《蜀山》(2001),开创了香港武侠数码特技电影的新纪元。新世纪之初,刘伟强又推出了在香港和内地都反响强烈的《无间道》系列片(3集,2002—2004), 为疲软的香港影市注入了强心剂,对日趋滑坡的香港电影业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由商业路线逐步向文艺路线转变。他后来的跨国制作《雏菊》(2006)、《伤城》(2006)更是有着浓郁的文艺气息。

《古惑仔》

“古惑仔”电影时期为刘伟强的第一个创作阶段。1996-1998年间,刘伟强和其最佳拍档公司的编剧文隽相继推出了《古惑仔之人在江湖》(1996)、《古惑仔之猛龙过江》(1996)、《古惑仔之龙争虎斗》(1998)等5部“古惑仔”影片,这些影片全都根据漫画家牛佬的流行漫画改变,更具流行性和动慢性。“古惑仔”影片延续了香港电影繁荣时期的“黑帮片”的某些主题,表现了街头边缘青少年们对抗社会、天马行空、为所欲为的生活态度和生存方式。因此这类影片又不同于面对一般观众的“黑帮片”,它的目标观众很明确,是拍给时下年轻观众的青春化的“黑帮片”。“古惑仔”影片也始终保留着以往“黑帮片”、“英雄片”中的 “忠义”主题,“古惑仔”们靠义气和群策群力打出江湖。影片专捧的主角陈浩南对兄弟讲义气,对女友不弃不离,而且尊敬老人,被塑造成为后传统社会中理想的英雄人物,进而引起多数青少年观众的“追捧”。作为摄影师出身的导演,刘伟强深谙商业电影的语言规则。他的“古惑仔”影片摄影多为肩抗、摇、移等运动镜头,除了暗合古惑仔们青春、狂躁的心理,也对整部影片的节奏有了很好地控制。另一方面,刘伟强巧妙地利用了漫画产生的影响,他的人物出场时,都是由漫画的草图开始,黑色人物的勾勒制造出了神秘的引子,观众在观影的过程中看到了以往漫画的投射,产生了进一步的认同感。 

“古惑仔”电影构筑起的个性化、时尚化、青春化的影像风格和人物群像,在香港掀起了一股热潮,不仅以“古惑仔”为名的跟风式漫画充斥全港,而且此类电影也一再延续,之后除“古惑仔”电影外又出现了如《湾仔十二妹》(1999)之类的“古惑女”电影。这些影片并非刘伟强执导,主题、风格也有较大差异,如钟继昌编剧、查传谊导演的《旺角揸Fit人》(1996)、《去吧,揸Fit人兵团》(1996)等对黑社会极尽嘲讽,表现“古惑仔”不过都是叶公好龙之徒,遇事时个个胆怯心虚,挖苦江湖中人的滑稽、浮躁与浅薄,深刻批判黑社会的暴力崇拜。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8)

动漫特效动作片的创作,为刘伟强电影的第二个阶段。这一阶段的影片如《风云之雄霸天下》、《华英雄》以及《决战紫金之巅》(2000)等同样改编自漫画。香港赫赫有名的漫画家马荣成的漫画原著,为这些影片赋予了流行和动慢的底蕴,如其流行漫画《风云》利用通俗的媒体形式,配合连环画的连载特性与视觉要求,再现一个没有时代背景、却与香港文化潮流息息相关的故事。刘伟强的电影《风云之雄霸天下》在这个通俗基础上进行修剪,删除了许多支线,把一些复杂的情节进行简化,使之更适合电影表达,剧情和人物性格也更符合大众所需。这些影片在影像上将传统古装刀剑片与现代科幻类型相结合,企图利用现代数码科技柔和东方武侠想像,更新以刀剑拳掌及轻功为格斗形式的动作画面。其中数码科技带来的科幻感和动漫感,把传统武侠奇情带入充满现代意识及未来想像的空间,同时,传统武侠片中飘逸的轻功、具有舞蹈感的剑招以及力拔山河的掌风等,亦通过数码科技而更加活灵活现。这些影片大量使用数码合成技术,如《风云之雄霸天下》数码镜头多达550个。影片的这些特技画面,大部分根据原著漫画设计而成,既具有漫画的神韵,又充满科幻和超现实的色彩。其中乐山大佛的比武、郭富城的麒麟臂、郑伊健劈起的雪饮狂刀等还具有电子游戏的模式,使影片更具时尚性。这种以电子游戏作为视听效应的特技画面,使影片风格在结合动漫的天马行空之际,也呈现出了东方武侠世界中独有的虚幻意境。《风云之雄霸天下》还很好地掌握了特技与叙事之间的分寸,把重点仍放在人物性格和情感表现上,较好地把握了商业价值和艺术品味的统一。《华英雄》票房非常好,以475万刷新了香港首映日票房纪录,上个记录是风云1以472万创最高首映日票房及最高周六票房纪录,但是华英雄的特技部分是硬伤,因为当时并不够钱去加很多特技部分,是一家特技公司资助的,所以该片有了一点点特技,但是和风云1是没法比的。《决战紫金之巅》内地票房:1500万(合约$180万美元) 香港票房:21,332,884港元(年度十大卖座华语片第5名)

六部古惑仔奠定了刘伟强的地位(杜琪峰陈木胜刘伟强)(9)

刘伟强的另一部根据日本漫画家重野秀一的同名漫画改编的影片《头文字D》虽拍头文字D摄于2005年,但它亦属于动漫特效动作片。与漫画原著相比,影片更突出了主角藤原拓海那种不屈不挠的精神,同时也细致展示了亲情、友情、爱情等情感层面的东西。在特效应用上,该片更体现出一种不露痕迹的味道,而且强化了音乐和音效的应用,再结合赛车专业人员的帮助,用充满视觉动感和心理刺激的电影语言营造出风驰电掣、疾风劲草般的赛车世界。

以《无间道》系列片为代表的警匪片创作,为刘伟强电影的第三阶段。其中最先引起轰动的《无间道》(2002)在内容与形式方面都与着力于创新,与传统警匪片有很大不同。如影片不再以暴力动作和江湖义气为推动力的传统叙事模式,不再从黑社会与警察对立的表面意义去诠释,而是以细腻的内心解剖和人性化的故事情节另辟蹊径。影片采用全知的视点,开篇便交待了人物的真实身份和被赋予的使命,这就决定了影片不以“到底谁是卧底?”来制造悬念,而是以“他们遇到危机时会发生什么?他们会怎么办?”来提醒观众时刻关注着人物的命运,关注着两个人物危机四伏的生活,探知他们未知的命运,同时也时刻关切他们恐惧、矛盾又充满压力的内心。影片以此获得了关注人物的生存状态的人文深度和文化含义。刘伟强本人对此有如下阐释:“这部电影就要体现出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和好与坏在现代社会的定义,借此启发大家对金钱、地位和真理的价值观。也就是说,做坏事而成功,并非表示他将来或离开人间之后的道路也如此地如愿”。在《无间道》系列的后两部影片《无间道Ⅱ》(2003)和《无间道Ⅲ之终极无间》(2003)中,这种人文主题逐渐向深度延续,表明刘伟强逐渐完成了从商业到文艺类型的转变。

与韩国影人合作的跨国制作《雏菊》,更是完美体现出了刘伟强电影的风格转变,雏菊也以此为分界,标志着刘伟强第四个创作阶段的开始。影片极力渲染了一个浪漫爱情故事,异国的邂逅与爱情、缓慢的节奏、较多回忆性的抒情画面、迷人的阿姆斯特丹景色等为其赋予了典型的文艺片风格。同时,影片又以香港类型片中的诸多商业元素进行包装,如警匪动作场景、营造悬念氛围等进一步增强了剧情的感染力;此外还使用三条线索并进的方法,分别以画家惠英,警察郑宇,杀手朴义三个人的角度,对故事同时叙述了一番,用三个人各自的角度来增强了“错爱”的悲情色彩和主题。刘伟强的影片《伤城》依然遵循着商业包装的文艺片路线,影片试图以“落难公子风尘女、同是天涯沦落人”的经典传奇模式,来疗救都市深处的黯然情伤。片中有《无间道》警匪身份认同的迷失和阴谋的戏剧张力,只是前者没有了后者那份警匪对峙、黑白混淆的凌厉之感和悲壮气势。影片注重的是人物内心的阴霾和城市背景的暧昧驳杂,并把溯源人性残缺的惊心动魄打造成电影的最大卖点。男女的情爱刻画较之《无间道》更为细腻深入,文艺片路线亦显得更为坚定。

我喜欢的作品:

雏菊 Daisy ------- (2006)

头文字D------- (2005)

老鼠爱上猫------- (2003)

无间道3/无间道3:终极无间------- (2003)

无间道2 ------- (2003)

无间道 ------- (2002)

胜者为王 ------- (2000)

决战紫禁之巅 ------- (2000)

中华英雄/华英雄 ------- (1999)

98古惑仔之龙争虎斗/古惑仔5之龙争虎斗98 ------- (1998)

风云之雄霸天下------- (1998)

97古惑仔之战无不胜97 ------- (1997)

古惑仔之人在江湖 ------- (1996)

古惑仔2之猛龙过江 ------- (1996)

古惑仔III之只手遮天 ------- (1996)

对于现在所谓的国产大片,早看不见那些成功,他们的作品有着我的回忆,最怀念的过去,也是那个我们都回不了的过去。


人的一生就像一篇文章,只有经过多次精心修改,才能不断完善。

关注本头条号,锤哥与您共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