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海外网

欧洲哭泣之石(德国饥饿之石因干旱重见天日)(1)

德国河流水位下降,露出“饥饿之石”

欧洲哭泣之石(德国饥饿之石因干旱重见天日)(2)

德国河流水位下降,露出“饥饿之石”

海外网8月25日电 据美国广播公司8月25日报道,受高温干旱天气影响,最近几个星期,莱茵河位于德国境内的河段水位走低,大量“饥饿之石”重见天日,部分刻有警示之语。

欧洲哭泣之石(德国饥饿之石因干旱重见天日)(3)

德国河流水位下降,露出“饥饿之石”

“饥饿之石”是一些河床岩石,只有在水位极低时才会露出,最早可以追溯到15世纪。历史上,每逢大旱,欧洲人便在石头上刻上年份和简短的警示之语,嵌入河道之中,用来标记水位,并以此警告后世。

欧洲哭泣之石(德国饥饿之石因干旱重见天日)(4)

德国河流水位下降,露出“饥饿之石”

最近,在德国沃尔姆斯附近莱茵河边发现的一块“饥饿之石”上,刻有多个日期,包括1947年、1959年、2003年和2018年。报道说,在过去,如果“饥饿之石”重见天日,便意味着旱灾、粮食歉收和饥荒。(海外网 刘强)

海外网版权作品,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