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荠菜味道好,掌握这4点种植技术,荠菜仿野生种植很简单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升,人们的健康意识也越来越强,吃腻了大鱼大肉,“返璞归真,回归自然”成为人们的向往,而野菜则变成了大家餐桌上的首选, 并逐渐成为一种绿色健康的饮食风尚。

荠菜种植的全过程(掌握这4点种植技术)(1)

在我国300 余类野菜种类中,荠菜的食用和种植可谓相当抢手了,荠菜富含蛋白质、胡萝卜素、维生素等, 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功能, 还能降血压、健胃消食, 治疗胃痉挛、胃溃疡、痢疾、肠炎等疾病,被称为“天然之珍”。民间就有“到了三月三, 荠菜当灵丹”的说法,可见它的食用历史也很悠久了。荠菜的嫩叶和根均可食用,最引人垂涎的便是荠菜馅的饺子了,清香的野味再混上一点碎肉,唇齿留香,当然煮点瘦肉荠菜粥以及拌面、清炒都是很不错的选择,既可饱口福又补充了多种营养成分。因此荠菜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绿叶蔬菜。如果想要收获优质高产的荠菜,就要做到遵循其野生的生长规律。

荠菜种植的全过程(掌握这4点种植技术)(2)

如何种植人工野生荠菜?

1、一般来说野菜的适应性都非常强并且生长周期短,荠菜也不例外,它的根系非常发达,主根扎土深,侧根分布广,耐寒性较强,喜温凉在12~20℃的温度范围内可正常生长,最低耐受温度可到-7 ~ -5℃,在2~5℃温度下经过10~20天的春化,即可抽薹开花,属于半冬性植物。但当温度高于22℃时,荠菜的生长则会表现出迟缓的现象,且最后的品质较差,因此荠菜种植一般会选择春季或者秋季种植。当然在一些高海拔,也可以在夏季种植,所以不同地区种植时节有所差异。目前我国种植荠菜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和长江流域,华北地区, 春季种植集中在3月上旬至4月下旬播种, 秋季种植在7月上旬至9月中旬播种;长江流域, 春季种植在2月下旬至4月下旬播种, 秋季栽培要延后到在9月上旬至10月上旬。

2、野生荠菜因产地不同,形态上也存在差异,目前荠菜的种植主要以板叶荠菜和花叶荠菜2种类型为主。板叶荠菜叶片大而厚,叶色为浅绿,塌地而生,不耐低温,低温下叶色变为深绿色。主要特点在于抗旱耐热属于早熟产品,整个生长期仅需40天,通常在秋季栽培,秋末上市。避免开冬季低温。其产量和品质俱佳,但由于其自身特点,抽薹偏早。花色荠菜相对于板叶荠菜,叶片小,叶色也为绿色,但在低温下会变为紫色,其冬性要强于前者,耐热性也强,更适合在春季栽培,生长周期在50天以上,其在口感,香气方面均强于板叶荠菜,因此商品价值更大。在品种选择时应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作出调整。

荠菜种植的全过程(掌握这4点种植技术)(3)

3、确定好栽培时间和栽培品种后,应在田间管理上做足功课。在荠菜播种前一周,应精耕土地,并施足底肥,深度在20公分左右,应保证熟土层的完整,上虚下实的土层更利于荠菜的生长,基肥可选择腐熟的有机肥配合硫酸钾复合肥,每公顷使用量分别在 45 t和750 kg左右。施肥后要将地耙精细,并做开沟做畦,畦面宽度应适中,通常以 1.5 m 为宜,这样更加便于畦面除草和荠菜采收,畦沟深控制在 10~15 cm,即可便排涝降渍。种子播种时,对于新老种子要做不同的处理,对于当年的种子要做低温春化处理,在2 ~6℃的冰箱中处理一周。隔年的种子已打破休眠,可直接播种。播种时一定要确定墒情,底墒不足时要浇水造墒,在播种后为了促进提早出苗,可以通过覆盖遮阳网或者帘子、芦席或者麦秆等遮阳保湿,确定墒情稳定。在出苗之前还可采用小水勤浇的方式保证土壤的水分。出苗后可适当加大水量,以免土壤出现干旱,除此,在有两片真叶时,应进行一次追肥,可施用腐熟的人畜粪尿,10天后,再施用硫酸铵进行第二次追肥,可保证苗壮后期产量高。

荠菜种植的全过程(掌握这4点种植技术)(4)

4、延长收获时长对于种植户也是非常重要的。首先第一采收可在12~18叶时进行,选择苗大的荠菜收获,做到收大留小,起到收获间苗的双重作用,对于苗稀苗密的地块要做出灵活选择,从而为留下的荠菜提供足够的空间再次发根生长。在每次采收后都要浇水追肥,保证剩下的荠菜尽快恢复生长。一般秋播可收获4到5次,从10月下旬到次年2月下旬,当然在11月份要进行扣棚保温处理。

荠菜的种植相对来说比较简单,而且周期短,适应性强,经济价值高,相信在以后的种植市场会越来越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