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往事叉烧
前不久,“西藏冒险王”王相军意外落水,有网友猜测他被谋杀。许多人在微博上呼吁神探李昌钰出山破案。李昌钰是一名刑事鉴识专家,曾鉴识过肯尼迪总统被杀案、克林顿总统桃色案、辛普森杀妻案等全球重大案件。
外界称其为“现场鉴证之王”、“当代福尔摩斯”和“华人第一神探”,但很少人了解他成名前的辛酸岁月。
有人让李昌钰用一句话概括自己的人生哲学。他说:“我这一生,就是把不可能变成可能。”
童年
"你要用功,要努力。“李昌钰小时候,母亲总对他说这句话。
李昌钰父亲经商成功,曾拥有老家江苏如皋一半的土地,一家人过着富足的生活。为了生意进一步发展,他们举家搬迁到台湾。
1949年春节前夕,李昌钰等待父亲从外地回台湾过年,却等来一个噩耗——父亲搭乘的太平轮在海上出事了。母亲雇私人飞机到出事地点附近搜索,找了好几天都没有结果,只好接受丈夫去世的事实。
母亲不懂商业运营,父亲的生意停摆。为了满足十三个孩子的生活和教育开支,她不得不变卖古董、字画、首饰。
家当卖得差不多了,母亲便出去给人做家教、洗衣服、做饭赚钱。回到家后,她经常和孩子们说:“我这么辛苦养育你们,不求你们回报,只要你们好好求学,好好做人。”
为了减轻母亲的负担,哥哥姐姐用课余时间给别人补习挣钱。李昌钰每天出门后,会把鞋子脱下来,赤脚走碎石路,到学校门口才穿上鞋。他说:“鞋子不磨坏,妈妈就不用买新的。“
< 李昌钰一家 >
李昌钰童年最叛逆的事情,是躲在被窝里偷看《福尔摩斯探案集》。母亲发现后把他骂了一顿,让他专心功课,不要读闲书,可他还是忍不住偷着看。
看多了犯罪故事,李昌钰的胆子大起来。有一次他和同学们到废弃的下水管道探险,几个人玩得很高兴,不知不觉迷了路。周围漆黑一片,丝毫听不到外界的声响。
找了几个钟头,他们都没有找到出口。一个同学害怕地说:"我们是不是要死在这里了?"其他两个同学听了,跟着哭了起来。
李昌钰对他们说:"别怕!可能我们刚才走得太快,没注意到出口,现在我们再仔细看看哪个地方有光亮,顺着光亮走,一定走得出去!"没多久,他们果然找到了出口。
成为警察
十八岁那年,李昌钰考上了海洋大学,同时发现中央警官学校在招生。
他想放弃海洋大学,选择免费的警官学校。母亲不同意,那时社会上普遍存在一个刻板印象,认为书读得不好的人才去当警察。可李昌钰坚持要去,他不想母亲太辛苦,也不想让刚出社会打拼的哥哥姐姐接济他。
第一节课,老师问大家:"为什么你们报警校?"
一个同学站起来说:"警察是人民的保姆,当上警察可以保家为民。"另一个同学说:"小时候我常被别人欺负,念警校可以学得一身武艺,以后就不怕被欺负了!"
轮到李昌钰,他犹豫了几秒钟,说:"念警校不用交学费,每个月还有生活津贴可以领,毕业后直接分配,工作稳定又有保障。"同学们听完后,都笑了起来。
< 青年李昌钰 >
一次,他被安排到台北松山机场附近的派出所实习。一架飞机出现意外,机身在半空中打转,拉扯到电线,几十公尺高的电线杆像保龄球瓶似的一个个倒下。
李昌钰到第一现场,周围随时会发生二次爆炸。他忍着呛鼻的汽油味,用手挖掘废墟,拯救了一个受伤的年轻男子。
把男子抱上救护车的过程中,李昌钰被咬了一下,手臂上涌出血液。李昌钰大叫:"我来救你,你为什么咬我!"后来,他才知道那是人类极端疼痛时的生理反应。
还有一次,李昌钰参与私烟私酒交易的案子。他跟踪犯罪分子进入小巷,命令那人不许动,谁知那人转身猛推了他一把,然后撒腿就跑。李昌钰好不容易追上,没想到犯罪分子又从怀里掏出一把刀。
李昌钰不知自己哪来的勇气,一下子扑上去,抢过刀,把罪犯制服在地。逮捕结束后,同事说:"李巡警,你身上怎么都是血?"他才惊觉刚才搏斗时自己被刺伤。医生说:"你真是命大,只差几毫米就刺中动脉了。"
经历几次办案,李昌钰感觉自己是做这一行的料。毕业后,超过半个班的人转业,因为那时警局人事制度不健全,升迁也没有保障,从事医生或商人更有前途。李昌钰却坚定了信念:"我要当一个好警察。"
< 青年李昌钰 >
李昌钰以第一名的成绩毕业于刑事系,任台北市警察局外事室巡官。
有一天军饷不翼而飞。奇怪的是,哨兵连夜看守,没有离开一步。长官让李昌钰在最短的时间内把军饷找回来。
李昌钰召集该区域内所有军官与士兵,说:"我已确定是连上的一员偷走军饷,如果他出来自首,连长将考虑酌量减刑。"等了大半天,还是无人自首。
李昌钰转念一想,可以从装军饷的木箱入手,查看是否留下了指纹。当时物资缺乏,没有指纹粉和指纹刷。李昌钰把粉笔磨成末,当成指纹粉,又把毛笔当作指纹刷,才得到半个指纹印。
可惜指纹是残缺的,且没有专业设备做对比,这条路被封死了。李昌钰不放弃,又回到心理战术。他再次让大家集合,一个个按下指纹印,说:"这是你们最后的自首机会!"
李昌钰仔细留意每个人的神情,发现一个士兵很可疑,每次快轮到他,他又找借口排回后面的队伍。经过一番详谈,那人承认是自己偷了。
一个看似不可能侦破的案件被侦破了,长官对李昌钰赞叹有加,李昌钰却暗暗思忖——台湾的侦讯技术太落后了!
在日常办案中,他发现某些警察过分依赖直觉,单凭嫌犯的举止态度来判断一个人的好坏,甚至对嫌犯拳打脚踢、刑罚灌水,最后嫌犯受不了,自然会招。他感到很困惑:"一个人有罪与否,不是应该通过证据判定吗?"
后来李昌钰当了一阵子外事警察,发现国外更注重现场侦查技术。他对母亲表达了自己想出国读书的愿望,母亲说:“好!你还要继续往上读,硕士不够,还得把博士读出来。”
留学美国
与母亲和十二个兄弟姐妹告别后,李昌钰和新婚妻子踏上了留学美国的艰难旅途。
抵达纽约时,夫妻俩的口袋只剩下50美元。租了公寓,再买一些日用品,身上几乎没有钱了。为了生活下去,妻子担任双语教师,帮别人带小孩补贴家用。
李昌钰在读书之余,打了三份工。白天在纽约大学实验室洗试管,晚上到中餐馆端盘子,周末去武术馆给外国人教中国功夫。此外,管家、司机、警卫他都干过。
为了节省几分钱车钱,他经常顶着零下几度的寒冷,走几里路回家。
< 李昌钰和妻子 >
其他同学参加派对玩乐时,李昌钰不是在打工就是在学习。一学期过后,他全科科目都拿了A。原本四年的大学课程,李昌钰只花两年半便完成了。
拿了学位证,有人笑话他:"你一个台湾来的小警察,竟然想在美国当鉴识科学家?"李昌钰知道自己学问还不够,继续苦读。
几年后,他拿下了纽约大学生物化学及分子化学硕士、生化博士学位,应聘到纽海芬大学刑事科学系教学。
成为大学教授,李昌钰依然会因为肤色遭遇歧视。
有一次,他开车和妻子去副校长家里吃饭,进入一个高级小区。两个白人敲开他们的窗户,问:"你们来这里干嘛?"他说:"这不关你们的事。"白人找来警察,查看李昌钰的证件,又跟副校长确认了李昌钰的身份,才将他们放行。
更让李昌钰难受的是,学校里也存在歧视。有老师跟他说:”你一个黄种人,或许在实验研究方面表现突出,但在课堂上,你怎么用带着中文腔的英语和学生沟通?"
为了让学生接受自己,李昌钰比别人多花好几倍的时间准备课程,每次上课前都把讲稿写好、背熟。此外,他还找来许多实际案例,印证课本上枯燥的理论,让自己的课比其他老师更有趣。
课后,他让学生免费出任公设辩护律师。一来可以让他们尽早接触实际案件,二来可以帮助弱势群体,避免他们因为请不起物证专家蒙受不白之冤。
学期结束,学生们把李昌钰评为年度最杰出教授。他说:"用专业实力可以证明,以肤色评论人是大错特错的事情。"
常年在国外任教的李昌钰,只能通过电话向母亲传达思念之情。
有一次他在电话里开玩笑说:“妈,你小时候对我这么严厉,在美国算是虐待儿童喔。”母亲笑完,又用严肃的口吻说:"你在美国也要好好做事,好好做人,尊重长辈,提携后进。"
加入州警
李昌钰想做回警察,接触更多第一现场的工作,苦于没有机会。
有一天,康州州长打电话给李昌钰,问他愿不愿意出任警政厅的鉴定专家,带领化验室团队。李昌钰高兴极了,尽管工资比大学教授低,他还是答应了下来。
来到警政厅,他才大惊失色——化验室是男厕所改造的,除了一个旧式显微镜,只有一些基础的化验工具。更糟的是,文书鉴定人员,眼睛都看不清楚。声纹鉴定人员,耳朵却不灵光。验血的人员看到血,全身就抖个不停。
李昌钰一问才知道,他们大多是因公受伤的警察,因为无法外出工作,被安排到这个边缘部门。
李昌钰重新培训他们,把人员优化配置到合适的岗位上。
无论时间多晚,路途多远,只要部门接到案件,他都会到现场取证。某天夜晚,一个独居老太太被发现在家里死亡。她身中数刀,全身血迹斑斑,倒在厨房地板上。
李昌钰发现尸体周围的地板很干净,推测凶手花了很多时间清理现场——他不担心被别人发现,可能是老太太的熟人,并且清楚她的日常作息,知道什么时间点不会有人上门造访。
通过现场取证,李昌钰又发现几个鞋印。与鞋子制造商的数据库比对后,他确定是某个品牌的鞋款。
大多凶手在犯罪后,会尽快清理自己的衣物。李昌钰跟刑警队长说:“你集合两百多个刑警到附近搜寻,不放过任何一个垃圾桶。”
队长面露难色:"李博士,外面一片黑漆漆的,能见度低。还下大雪,这么冷。再说了,深夜动员这么多人,要花一大笔加班费,还是明天再找吧。"
李昌钰坚持:"这个独居老太太被杀,会造成很大恐慌,只有第一时间破案,才能让民众放心啊。我们现在不加班找物证,到了清晨,垃圾被清走了,我们得到垃圾场找,工作量会更大。"
队长被说服,动员刑警队出去搜寻。天没亮,他们在一个垃圾桶里找到一双沾血迹的球鞋。李昌钰推测,凶手可能在垃圾桶附近的店面买一双新鞋。
顺着鞋店老板的线索,警局找到了凶手,是一个向老太太索要钱财的亲戚。案件破了,社区民众纷纷佩服警局的办事效率。
有同事问李昌钰:"为了一个独居老人,大半夜动员两百人,至于这么大费周章?"李昌钰想起母亲的话:“你一次性做好一件事情,就不会后悔,等到亡羊再补牢,可能就来不及了。”
屡破大案
在李昌钰的带领下,化验室逐渐成为警政厅最受欢迎的科室。他鉴识的案件越来越多,越来越有名望。
1991年,佛罗里达州发生了一起轰动世界的强奸案。被告人威廉·肯尼迪,是前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的外甥。
威廉回忆,那天晚上他和刚结识的女伴派翠西亚在海边散步。他们将浴巾铺在沙滩上,躺着赏月,亲密热吻,最后在沙滩上发生了关系。
派翠西亚却提供了另一个版本的故事。他们散步后回到别墅后院,威廉想侵犯她,她转身逃离。威廉追上来,将她按在草地上强暴了十五分钟。
由于涉案人员来自肯尼迪家族,这个案子瞬间成为媒体的焦点。有三个自称和威廉交往过的女性,站出来指控他曾经对自己施暴。
肯尼迪家族一筹莫展,威廉越坚称自己清白,大众舆论越丑化他。在危急关头,肯尼迪家族找到李昌钰。
经过仔细考虑,李昌钰接下这个案子,同时提出三项条件。
第一,他只能依据事实作证,肯尼迪家不能左右;第二,他的调查报告完全独立,律师及肯尼迪家族不能更改;第三,肯尼迪家族须将他的专家咨询费,捐赠给康州警政厅刑事化验室作为添购仪器和训练人员的经费。
根据DNA检验结果显示,派翠西亚内裤上的液体确实归威廉所有。再到事件发生地,李昌钰发现了各种疑点。
如果确实在草地上被压制了15分钟,衣服上肯定会沾染泥土、灰尘和青草汁液,但派翠西亚当日穿着的衣服上没有。她的皮肤应该有挫伤,经过检查也没有。这说明派翠西亚说谎了。
李昌钰的分析得到陪审团的赞同,为肯尼迪家族赢得了官司。此外,在克林顿桃色案、“9·11事件”、辛普森杀妻案等重大案件的法庭上,都能看到李昌钰的身影。
有一个案子不大,但李昌钰记忆非常深刻。一个中年男子在纽约中国城经营一家豆腐店。快打烊时,一个帮派分子冲进店里。老板之前已经交过500块保护费,帮派分子让他再交一次,还举起一把枪,说:"你要钱要命?"
想到房间里还有小孩和80岁的母亲,老板一着急,从抽屉里掏出防身用的手枪,对着帮派分子一连开了十几枪。他被控蓄意谋杀,背负18项罪名。
老板的母亲通过别人找到李昌钰母亲,请她儿子帮忙洗刷冤屈:"我儿子不是生性残暴的人,他只是想保护家人!"母亲跟李昌钰说:"为什么你不去帮帮他?"另一边,李昌钰的秘书接到电话,那边出大价钱给李昌钰,让他将这个案件定性为帮派互相残杀的血腥案件。
双方都坚持让李昌钰代表自己出席法庭,李昌钰审视所有的人证物证后,决定站在老板那边。
他在法庭上提出了"Snake Theory"(遇蛇理论)——"如果一个人跟他的母亲、妻子、小孩在后院突然看到一条蛇,刚好他手上有一把铲子,为了家人的安全着想,他一定会往蛇身上打,但他会只打几下就停止吗?不会。他会一直打这条蛇,直到它不动为止。这是人类出于恐惧的自然反应。"
在李昌钰的作证下,老板被陪审团判决无罪,当庭释放。老板一家人感谢李昌钰,李昌钰说:"我们从事鉴识科学,不能只为有钱人办案,面对没钱没势的弱者,一样要尽最大的努力。"
1997年,李昌钰母亲一百岁大寿,美国总统克林顿和纽约市长都来贺寿。
李昌钰问她想要什么生日礼物?母亲说,她想为家乡儿童的教育做点事情,后来李昌钰以母亲的名义为江苏如皋的学校捐建了操场。
1998年,李昌钰退休前接到康州州长的请求,希望他出任警政厅厅长。
李昌钰不喜欢做官,只对一线刑侦工作感兴趣,州长来请他三次,他都说:“Walk on my dead body(我死也不做)!”
州长知道李昌钰最听母亲的话,直接找到他母亲,请她说服李昌钰。李昌钰跟母亲说:“在美国当厅长,一天要开几十个会议,为了展现亲民的作风,看到民众都要抱一抱、亲一亲,每天工作回家,想了想自己一天干了什么?可能是抱了11个女孩、亲了23个小孩、开了27场会议......”
母亲说:“你要想想,你做事不能只为你自己,也要为美国的华人进入主流社会开创一条路。”
李昌钰认真考虑了母亲说的话,接下了这份工作,成为美国有史以来第一个担任警政界最高职位的亚裔人士。在他任职期间,提拔了很多华裔警察。
退而不休
从厅长的职位退休后,李昌钰依然一天工作14小时,每天行程排得满满的。
为了培养新的鉴识人才,他和同僚写了几十本鉴识有关书籍,在全世界各地的高校演讲授课:"以前很多人以为鉴识科学是秘密,不让外人知道。假如学生学成了,一个月破一个案件,那对全社会有很大的益处。"
后来,电视台找他拍纪录片《李昌钰之蛛丝马迹》,还原他鉴识案件现场的过程:"通过它可以让大众了解鉴识科学的重要,也教育观众在刑事案件发生时,如何保护现场的完整性。"
有一集,丈夫说妻子半夜醒来,胃部血管破裂,大量吐血。但她仍坚持自己开车去医院,让丈夫留下来看小孩。后来丈夫到医院,发现妻子不在,原来是去医院的路上出车祸去世了。
李昌钰察觉异样:“为什么现场没有刹车痕?”如果是高速撞击,现场应该有刹车痕,如果是低速撞击,尸体应该在驾驶座上,妻子的尸体却大大偏离座位。更奇怪的是,车祸一般是正面受伤,妻子的伤口却在后脑勺。
再到家里,他检测出大量血迹。丈夫说这是胃出血,但李昌钰经过血液喷射轨迹,分析出这不是“吐血”,而是重物撞击导致的“喷血”。虽然床单被套都换了,但根据斜侧照明法,可以看到数百点“中速重击血迹”。
还有一个疑点,如果丈夫在卧室击打妻子,再将其拖到停车场,为什么途径的楼梯和客厅没有血迹?李昌钰注意到一扇面向东边的窗户没有窗帘,早晨的阳光非常刺眼。
他打开窗户往下看,果然检测出接触型血迹。原来,丈夫直接把妻子的尸体从二楼卧室抛下至一楼停车场门前,所以楼梯和客厅才检测不到血迹。
丈夫在法庭上承认了自己的罪行,媒体把这个案件叫作"三度杀妻案",第一次是在卧室重击妻子头部,第二次是把妻子丢出窗户,第三次是载着妻子去撞电线杆。
警局的同事说:"如果没有李昌钰,我们也有可能逮捕罪犯,但犯罪的过程,我们永远无法那样条理分明地搞清楚。"
还有一个案子是妻子杀害丈夫。一个女子声称自己在枕头下放了一把刀,万一歹徒入侵,她可以防身。没想到那晚丈夫和她发生争执,想勒死她。
她情急之下抽出枕头下面的刀,刺死丈夫。她说:“再不反抗我就要死了,再也见不到我的孩子们了!”警方不相信她是自卫杀人,控告她预谋杀人。
丈夫的背上有刺伤,妻子可能趁丈夫睡着偷袭。而且,案发后妻子用推车把丈夫带到花园,埋在花圃的大坑里。这个坑是案发前一天挖的,有预谋埋尸灭迹的嫌疑。
李昌钰到现场,发现了奇怪的地方。如果妻子趁丈夫熟睡时从背部下手,丈夫躺卧之处应该有大量的血迹,但李昌钰在左下角的床边才发现较多血迹。
警方把妻子的床搬到法庭,让李昌钰模拟案发现场。从妻子肩部的抓痕,可以推测出她和丈夫曾发生正面争执。再看丈夫背部斜刺而非垂直捅下去的刀痕,可以推测妻子是自卫而非预谋。两人在床角缠斗,所以床角有大量血迹。
此外,李昌钰了解到过去每年这个季节,这位女子都会在院子挖一个坑种植花草。根据深度判断,它适合种花而非埋尸。最后,法庭判定这位女子是自卫杀人,而非预谋杀人。
这部纪录片国内外口碑都很好,豆瓣评分人数只有600多人,却高达9.2分。不少观众称其为自己的法证启蒙纪录片。
正大受欢迎的时候,李昌钰突然叫停:“拍戏太消耗时间,我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教学和侦查案件上面。”
他年纪大了,体力不如从前,很多时候没办法快速赶到第一现场。于是,他把注意力转移到冷案。
"李昌钰鉴识科学研究院"是美国重要的国家冷案中心。所谓冷案,指的是破不了的悬案。在美国,每年大约发生两万件凶杀案,但破案率只有70%。这种案子不要求很强的时效性,他可以按照自己的节奏来。
曾经有一名18岁少女被发现陈尸在停车场,一刀刺穿心脏。由于线索不足,被搁置了下来。
死者的父亲不肯放弃,起初在当地报纸上登全版广告:"今天是我女儿被谋杀第N天,案子还没有破,悬赏奖金100万"。后来他的钱越来越少,只能登一个小小的广告,插在报纸的中缝。
几十年过去,死者父亲还是没有找到凶手。他找到李昌钰,跪下来说:"我已经把自己的家产通通变卖,想尽一切办法,就是为了找到杀害我女儿的凶手,我已经绝望了,现在你是我唯一的希望,我实在不想让她死得不明不白!"
李昌钰深受震撼,赶紧联络当地局长,重新检查物证,但由于年代久远,很难找到蛛丝马迹。他用新研发的化学药剂和镭射激光,好不容易找到半枚可比对的潜伏指纹,可是在全美的指纹数据库中,却找不到相符的对象。
凶手要么是外国人,要么没犯罪前科。李昌钰一直惦记这件事,随身带着指纹照片卡,每到一个地方讲学、办案,他都叫当地警察局比对。终于有一天,指纹分析人员比中了这个指纹。那个人因为殴打某个女子被逮捕,才把指纹录入了系统。
这个三十年悬案终于告破,李昌钰想亲自告诉死者的父亲:"我们找到杀害你女儿的凶手了!"可惜,那位父亲五年前因为癌症走了。
李昌钰说:"许多凶杀案残忍得很,那些家人感到很悲哀,他们亲爱的人被杀死了,我们作为侦查人员责任很大,要替那些不能讲话的人讲话。像这位父亲,一辈子都在等待真相水落石出,这样的家属不知道还有多少。如果我们不关心,那就真的石沉大海了。”
遗憾
很多人问李昌钰:“为什么你退休了不休息?好像你从来没有停不来。”
他说:"我的生活已经不是我可以控制的了。每天收到几十上百的请求,听好多悲惨的故事。它好像成为我一个使命,我的使命就是做一个鉴识人员,替别人伸冤,保护无辜的人。”
一直投入在工作中,家人似乎成为了他生活的配角。
早晨他发动汽车准备上班时,后视镜经常出现妻子奔跑的身影:“你忘记带茶叶,还有午饭!”他有一个习惯,办案前喝一杯妻子泡的茶,混乱的思绪会清晰起来。
由于工作繁忙,他和妻子相处的时间几乎只剩下早饭前和晚睡前。他还经常在半夜被叫出去调查案子,妻子知道时间宝贵,很少问他案件的事情,就把他送出门去。
有些罪犯视李昌钰为眼中钉,李昌钰问妻子担心吗?妻子说:“人生死由命。到这个世界,应该为人做点事情。”
有一次他儿子受伤,他动了念头,想放下工作,专门去追这个罪犯。别人说:"如果你去追,一定可以追到。"他犹豫良久,觉得更多急迫的案件需要他。既然儿子已经平安归来,那么自己应该投入到更有需要的人那里。
长大后,儿子做了牙医,女儿当了银行家。他们说:“爸爸,世界上有更容易谋生的职业,你这个职业太难了。”
最让李昌钰感到遗憾的,是母亲的离世。
母亲含辛茹苦,把十三个孩子养大,每个孩子都有博士学位,在各个领域有所建树。
有人问李昌钰最感激的人是谁?他说:"我感谢我母亲鼓励我念书。假如我没有完成大学教育,虽然我会破案,但不会有现在的成绩。"
有人问:"李博士,你到那么多刑案现场,看了这么多尸体,什么事物最让你害怕?"李昌钰说:"我最怕我妈妈生气。她让我看什么案子,我就去看。"
可是李昌钰一直忙于办案,很少有时间去看望母亲。2003年,母亲去世。葬礼在纽约举行,很多普通人自发参加葬礼,康州政府将李昌钰母亲的生日定为康州的“李王岸佛日”(李母信仰佛教,这是她的法号)。
李昌钰回江苏如皋老家,给母亲塑了铜像。铜像揭幕那刻,李昌钰怔住了,连说好几次“太像了”。接着,他献上花篮,深深地鞠躬三次:“每个人只有一个妈妈,没有妈妈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母亲去世后,他经常在节目中分享一个小故事。
小时候,他的衣服都是哥哥穿剩下,母亲缝缝补补又给他穿,尽管衣服是旧的,但母亲总要求他穿得干净整洁。
大姐成家后,让李昌钰到她那里住,减轻母亲的负担。临行前,母亲给他一个针线盒,说:"衣服破了要学会自己缝缝补补,做人要保持干干净净。”
长大后,李昌钰才懂得那是教他做人的道理,从穿衣服到做人,都要干干净净。就像母亲经常说的:"你去看看这个人是不是他杀的?是他杀的就应该负责,不是他杀的就应该主持公道。”
李昌钰一直恪守母亲的教导,他走遍了全世界,破了无数的案子,却对母亲那个针线盒念念不忘。
"妈妈在里面藏了五块钱。五块钱现在看起来太少了,但这个五块钱,意义太重了。后来这个钱我没有用,我还给了妈妈。我真希望那五块钱我保留下来了,做个纪念。”
-END-
本文来源:往事叉烧
作者 : 叉少
部分参考资料:
[1]、《让不可能成为可能》,李昌钰
[2]、《李昌钰专访》,鲁豫有约
[3]、《不可能的可能》,开讲啦
[4]、《李昌钰:当代福尔摩斯》,杨澜访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