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郭春雨

千百年来,“母亲”这一角色总是被歌颂。

我们在歌颂母亲,实际上是在歌颂付出——一种倾其所有、不计回报的付出。

我们对“母亲”的角色倾注了太多的期望和要求,因为“母亲”和“奉献”往往紧紧捆绑在一起。实际上,当一个女孩成为女人、成为妈妈,角色的转变意味着压力的增加,这些压力有些来自于社会,有些来自于家庭,但更多的是来自于自身——一个女孩成为母亲,并不是顺理成章,这像是一条铺满鲜花的荆棘之路,之所以能够勇敢走下去,是因为妈妈对孩子有着发自肺腑的、天然的爱。

母亲节来临之际,我们跟几位年轻的妈妈谈了谈。不仅仅是聊“母亲”这一身份,更多的是女性身份转变后,对她们自身带来的转变。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1)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2)

同样是经历了剧烈的疼痛,张蔷觉得,最疼的是婴儿的哺育。

“当时没有奶水,找了催乳师按摩,按得太疼了,当时感觉疼的人都蜷缩了。”张蔷说,在有了奶水之后,因为孩子嘴劲儿大,吃奶的时候咬伤了,当时还得了乳腺炎,怕吃药不好,一直硬挺着。胸部破了再结痂,穿稍微厚一点的衣服,摩擦到就是钻心的疼。

除了疼,围观的羞耻感更让人难受。催乳师为张蔷按摩时,妈妈、婆婆以及一些女性长辈们都站在旁边,一起围观、指点。包括如何排恶露、如何抱孩子、如何喂奶等,产妇的隐私在孩子的生育、养育面前变得不再重要,“生了孩子之后,感觉自己没有隐私了,我觉得我更像是一个喂孩子的工具,所有的一切都是围绕着孩子,被公开、被围观、被讨论,这个过程对于我来说比生育更加难熬。”

疼痛背后的难以启齿

生育,带给女性的疼痛和挑战远远不止这些。

在生育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晓晓都不敢拎重物,原因难以启齿——稍微用力,就会漏尿。

实际上,作为家庭条件优渥的新女性,晓晓在出了月子后第一时间就报名了一小时超千元的复健班,有一对一的专属私教会指导动作,还会根据身体情况制定健康方案。

“其实很多女性都会有产后痔疮,会漏尿。只是多数情况下,女性会回避这些问题,就好像女人忍受这些是天经地义的。”晓晓说,在生产之前,没有人告诉自己生孩子后会得痔疮,会因为打了一个喷嚏而漏尿,至于胸部下垂、肚子上的肉掉下来、妊娠纹变色这些“小毛病”,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了。

“大家对生育的问题,了解和讨论真的太少了。”晓晓说,大家歌颂生育,但却回避了生育给产妇带来的问题。自己所遭受的疼痛和困扰并不是个例,很多人喜欢拿以前母辈那些生七八个还下地干活的女人说事儿,实际上并不是母辈不会经受这些细碎的折磨,而是她们不会去说,不会去表达。

晓晓说,很多女性就是因为在生产之后没有好的治疗,以至于落下所谓的“月子病”,甚至子宫脱垂,“我的医生告诉我一些她见过的病例,很多家庭贫困的女性在生育后很多都有妇科问题,甚至有人上厕所的时候子宫会掉出来,但她们羞于启齿。”

有数据显示,中国成年女性盆底疾病的发病率约为50%,就诊滞后约为10年,原因是许多人都认为生完孩子的女性或老年人都会有漏尿之类的问题,有的人则是对此羞于启齿。盆底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社会问题。不仅如此,农村女性妇科病患病率显著高于城市女性。

“这些问题,你往往没办法开口。”晓晓说,在“无时无刻不照顾孩子”和“去上复健课程”的选项中,自己选择了去进行复健训练,这就需要提前把奶水给孩子储存在冰箱里。在孩子不到一岁,就开始计划断奶,因为自己不仅需要投入到工作中,还要制定更严格的健身计划。

“就连我妈都不理解,她觉得女人都是这样的,为什么我不可以。”晓晓说,对于女性生育后的一些感受被淡化了,有时候提出来,反而会被列为个例,会被归类于“没有锻炼好身体”、“个人体质不好”,甚至是“矫情”、“娇气”。

很多时候,即使作为女性本身,对于痛苦也是默认的。比如我们的母亲,也不会告诉我们生育后的痛苦和尊严这些问题,“我之前从来没有听我妈说过生孩子的问题。一直到我生孩子,我妈才说当时生我后去医院拆线,用凉水洗了腿上的血,自己步行了十几里路去医院。”晓晓说。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3)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4)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5)

母亲是我们生命中的重要人(就是用生命去保护生命)(6)

雯雯和可爱的女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