旺扎的雨靴电影解析(藏族青年执导旺扎的雨靴)(1)

图为电影《旺扎的雨靴》海报。受访方提供

新华社上海4月12日电(记者吴宇、许晓青)2018年初,不到而立之年的中国藏族导演拉华加完成了自己的电影“处女作”《旺扎的雨靴》。2020年夏,这部影片在中国国内公映。近日,上海艺术电影联盟将《旺扎的雨靴》作为4月份国产艺术电影主打影片,在全市十余家影厅每个周末放映两场,并为众多都市影迷提供了一次与拉华加面对面交流的机会。

“电影中的景色源自天然,构图也非常迷人。”“你如何平衡不同年龄层观众的不同期待?”“你对自己代表的‘藏地新潮流电影’有什么看法,什么时候能看到你执导的第二部影片?”

自发的掌声以及连续的提问,显示出上海观众对青年导演拉华加以及《旺扎的雨靴》拍摄地——青海省化隆县的兴趣。

这部影片讲述了一位藏族少年渴望得到一双雨靴、进而祈盼老天下雨的故事。影片中既有藏族传统的寺院和法事活动,也有高原农民与天抗争的内容,电影镜头更是聚焦在身穿明快校服的年轻一代身上,揉入了电视连续剧《西游记》等时代感鲜明的背景元素。虽然主要演员不过寥寥数人,场景只是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但经过拉华加改编导演,平淡的情节饱含真情,小小的人物映射你我,一股高原的清风扑面而来。

“视角是这部电影的最大特色,即不是以外部人的视角观察,而是高原人自己生活的讲述,这也是我执导藏地题材电影的优势所在。希望不论是孩子还是成年观众,都能从中勾起对自身、对童年的回忆,引发共鸣。”拉华加说。

旺扎的雨靴电影解析(藏族青年执导旺扎的雨靴)(2)

图为藏族青年导演拉华加在上海与观众分享电影《旺扎的雨靴》改编拍摄经历。新华社记者吴宇摄

拉华加告诉记者,《旺扎的雨靴》故事背景距今大约已有20年,那时的青海农村,物质生活条件显然不能与已经历了脱贫攻坚的今天相比。“即便如此,电影的主题也不是贫困,而是讲述少年的梦想和快乐,这是每一个人都经历过的”。

“人们的梦想,可能就是小时候的一双雨靴,老师的一次表扬,也可能是长大后的一辆汽车,或者成为导演拍摄一部电影。在《旺扎的雨靴》中,孩子的快乐实际上非常简单。”拉华加说。

《旺扎的雨靴》问世后入围第68届柏林国际电影节新生代竞赛单元,拉华加也荣获举办地在青海西宁的第12届FIRST青年电影展最佳导演奖。青海当地的观众反映,“《旺扎的雨靴》讲述的就是自己身边的故事,很亲切”。

据拉华加介绍,由他执导的第二部电影也是一部儿童题材,主要演员仍为《旺扎的雨靴》男女主角,讲述人与鹤的故事,有望今年年内上映。

“除了儿童电影,我也开始尝试其他题材。但我心中最看中的仍是文艺片,属意那些打动人心的故事。”拉华加说。

上海艺术电影联盟相关负责人表示,选中《旺扎的雨靴》走进上海,“在于这部影片蕴含的慰藉人心的力量”。

“能够入选上海艺术影片展映平台,说明艺术影片在中国并不‘小众’。”拉华加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