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22启德留学英国与爱尔兰TOP院校展在线上拉开帷幕,在直播分享中,启德留学英国与爱尔兰项目总监孙波,启德考培产品运营总监、牛津大学应用语言学硕士郑庆利,以及KCL伦敦国王学院金融数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在读,目前申请第二硕士已获得伦敦政治经济学院和伦敦大学学院 Offer的胡哲涵同学,共同就留学申请、语言考试、在英就读等热门话题进行了探讨,并提供了实用的建议。

英国硕士申请必知道的7条建议(去英国读一个第二硕士)(1)

关于英国留学申请准备的建议

Q1:能够收到KCL这么好的Offer,请问你在出国留学之前都做了哪些准备?包括时间上、学术背景上还有其他的能力方面。

KCL伦敦国王学院学长 胡同学:

我是大一的时候就有了出国的念头,所以我也一直非常重视学校的GPA,最后以88.06的平均分毕业。我是在2019年下半年找到启德留学,然后在老师的建议下,结合我本科数学专业的学术背景,还有对金融方向的兴趣,确定了申请金融数学这个专业。启德的老师给了我一份非常详细的时间表,我就按照老师规划的时间线去系统地准备语言考试和能力提升项目。

同时,我在2020年初参加了线上量化布局的科研项目,这个项目涵盖的是纽约大学金融工程专业所必备的一些基础核心知识。因为我自己是纯数学的背景,这个项目不仅填补了我在金融方面的一些知识空白,同时这个经历本身也能够让申请院校了解到我在申请之前就已经对金融数学产生了兴趣,并且已经将学习付诸行动了,我认为这也是我跨专业申请能够成功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

此外我还参与了中信证券的短期学习,这也是在向申请院校展示兴趣所在和具备能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经历。启德老师在申请的时候也非常尽职尽责,我是2020年9月开放申请就递交了申请,启德老师也帮我及时去更新材料,跟进学校的反馈,因此我非常顺利拿到了 KCL的Offer。

启德留学总结:近两年英国申请竞争非常激烈,建议所有想要申请英国TOP院校的同学,一定要从大一就启动规划,大一到大三这三年的时间,努力提升GPA,准备语言考试,利用寒暑假,通过参与专业相关的实习、科研,提升软实力和申请竞争力。

Q2:胡同学目前已经收到了第二硕士的Offer,从启德的数据也可以看出,这两年大约有30%以上的学生会考虑申请第二个硕士。所以也想请你分享一下,申请第二硕士是出于哪些考虑?

KCL学长 胡同学:

首先是我认为PhD博士对于我来说时间比较长,在英国读博士一般需要大概三年的时间,并且花费比较高,所以我优先考虑第二硕士。更具体的原因是三点:

一是出于职业规划的考虑,我希望未来能够成为一名证券行业的分析师,所以在我对金融数学这个专业经过进行一段时间的学习之后,我认为金融数学这个专业更强调的是以数学为基础,建立收益模型去解决金融决策问题,更强调技术分析,如果我能够在掌握这样的技能之后,还能对整体的市场全局有一个了解,会让我更加有竞争力。所以我选择申请了LSE的金融史和UCL的公共政策专业,也都拿到了Offer,希望我现在擅长的定量方法和这两个专业可能会教给我的一些定性方法,能够碰撞出一些火花。

第二点是出于社交平台的考虑,我在KCL已经认识了许多非常优秀的同学,并且和老师也有一些交流机会,这些老师很多都是行业内的学术大牛或者是技术大牛。比如我现在专业的 Senior Lecture就曾经在高盛担任过执行董事。他在课上也会跟我们分享他自己在工作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他认为需要注意的地方,对于我们学生来说就是非常宝贵的经验了,所以我觉得与这些老师交流的过程也是拓展我自己事业的过程。第二硕士等于是给了我多一年宝贵的机会,去结识更多优秀的朋友,接触更多像这样很牛的老师,这对我来说非常重要的一点。

最后一点也是因为我的女朋友会在9月份入学UCL,所以我能有一年的时间和她一起学习。我也觉得如果同学们有对象是想来英国读书的,一起读一个二硕也是不错的选择,一举多得。

英国硕士申请必知道的7条建议(去英国读一个第二硕士)(2)

Q3:作为牛津的学长,请您分享一下,从您的求学和工作经历来看,像G5这种英国顶尖大学的教授更看重学生哪些方面的能力。

牛津学长/启德考培产品运营总监 郑庆利老师:

我当时在牛津读书的时候,有几个同学就是在牛津读的第二硕士。第一硕士有曼大的,有爱丁堡的。所以有一年英国第一硕士的经历,再申请牛津大学的第二硕士确实是一个不错的方式。接下来我也结合自己申请牛津大学的经历,以及之后进入国际教育行业,大概辅导了近百位同学进入牛剑等英国G5院校的经验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感受,特别是关于英国顶级的院校,比较看重申请人的哪些能力。

我觉得总体上来讲可以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学术能力,英国高校的申请和美国高校还是有些区别,最核心看重的是申请人的硬实力,也就是学术实力。学术实力首先就是在校期间的GPA要达到一个比较好的水平,像胡同学一样达到88分,或者90分以上。除了GPA之外,申请人还需要能够展示更全面的学术能力。比如说可以从论文或者是出版这个角度,能够有效地提升自己在学术能力方面的展示。但是因为论文或者出版上的要求比较高,所以也可以通过参加一些科研项目,展示自己的学术潜力。

学术能力是进入G5这类英国顶尖名校录取池的一个硬指标,但并不一定能成功,所以在申请的时候还要解决另外一个问题,就是证明自己具有“学术成长力”。英国顶尖院校在评估申请人时,实际上会看你是不是一个目标清晰且自我驱动力比较强的人。没有这两点,很难做到除了保持比较高的校内GPA,还能继续通过论文、项目、出版等方面去扩展学术能力,这些努力背后能够反映出你对于学术成长的追求。

学术界有一句非常重要的话叫做“Identify the gap and bridge the gap”,我们需要在学术领域展示出很深入的一种兴趣,基于这种兴趣能够在现有的某种论述或者是一些学术成果,发现一些小的gap,并且对于此有思考有尝试,还能够去尝试弥补这些小的空白,基于这样一种自我驱动力,你才有可能去做更多。牛剑申请,我经常举一个例子,在面试环节导师会提出一些问题,有一些问题实际上在你现在的知识范围以外,但是他可能会通过与你的交流,递一个梯子,看你能不能基于他提供的这些新知识,或者是这个梯子,能够达到一个更高的高度。

在成长过程中我还有另一方面也想和大家分享,核心的一点我认为是需要有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很多在国内读本科的同学,会觉得申请国外的硕士,不如在国外读本科,或者是已经在国外读了一个硕士之后再申请二硕的同学成功率高,为什么?我认为这里边有一个底层原因,就是你解决问题的思维模式以及背后的研究方法,跟国外硕士阶段的学习存在一定的差异,这可能会让你的导师觉得你尽管已经具备了一些基本的硬指标,但成长力不会特别高,所以你需要向学校展示出来,在所学的专业领域中,你认知并掌握了一些研究方式,包括量化的、质性的,并且需要在你的Research Proposal中体现出来。

很多同学的学术指标在写进PS或者Research Proposal的时候,建议不要用罗列的方式,而是要阐述你拿到这些硬指标背后的驱动力,背后的思维模式,背后的目标,以及一种想要对学术领域做出一些贡献的愿望。这些呈现在面试官或者是教授面前,也会更容易打动他,不只是看你已经取得了什么样的成绩,还要看背后的一种动能,能够冲击你,带领你在这一年到两年的学习中达到更好的一种状态。

最后再总结一下,第一个我们要有硬指标,具备学术能力,学术能力的范围不仅包括 GPA,也包括课外的一些学术和科研项目。第二个就是展示你背后的这种内驱力,包括你的这样一种思维模式,而这些东西在你的文书以及你的面试过程中需要能够很好地去展现出来的,也就是 Why和How的问题,因为有了Why和How才能去Achieve More才能去Reach Higher。

启德留学总结:郑老师提出了“学术成长力”的概念,而启德留学针对申请结果的统计分析,也印证了“学术成长力”的重要性。在启德协助下收获G5院校录取的国内申请人中,50%都在国内有3~4段能力提升的经历,包括专利、科研、论文,另外37%的申请人会有1~2段这样的经历,13%的申请人有4~5段这样的经历。而从 Top100院校的录取情况来看,46%的申请人有1~2段学术和科研经历,45%的申请人有3~4段,7%的同学有4-5段,只有2%的同学没有相关经历。

Q4:受疫情影响,不少雅思考点取消,请问有何建议与对策?

牛津学长/启德考培产品运营总监 郑庆利老师:

雅思考试取消的情况,相信很多同学都在经历着,目前能够成为天选考生还是不容易的。今年到5月份为止,各地的考试都有取消,包括纸笔考试也包括机考,总体来看大概7成左右的纸笔考试都取消了,机考场次取消的比例相对来说没有这么高,因为机考周一到周五都可以考,场次就会多一些。并且今年 BC一直都在中国内地投入更多的机考考点。

对于急需语言成绩,今年9月份就要开学的同学来说,用什么成绩去提交官方是个非常急迫的问题,我的建议是首先第一选择应该是去看一下当地还有没有可以参考的雅思机考,因为一直也在准备雅思考试,听说读写各种题型,题库都是一样的,转移到机考这种方式唯一不太非常熟悉的是熟练地操作电脑这件事情,并用雅思机考成绩的认可度等同于雅思纸笔考试,不需要有任何担心。如果确实没有可以参加的雅思考试,或者隔离在家无法出门参加考试,这种情况下比较适合选择的可能是多邻国这个考试,多邻国目前在英国的认可度还是比较高的,只不过是你在选择多邻国的时候,得需要提前注意一下,你的dream university是不是承认多邻国的考试分数,对应的分数要求是什么,可以去官网查,也可以联系启德的顾问了解。

启德留学建议:今年9月开学,英国大学基本都恢复了线下,所以请同学们提前做好签证准备。因为今年3月份英国的两个加急签证取消后,高峰期势必会有一部分签证审理周期延长。所以一方面准备语言考试,另一方面大家也不要耽误了签证,留出足够的时间。

关于英国留学期间学业、生活及职业规划的建议

Q1:胡同学目前就在英国,请胡同学谈谈目前英国的情况,现在前往英国开学,是否需要一些特殊的准备?

KCL学长 胡同学:

目前英国已经没有任何强制的防疫措施,公共场所包括公交、地铁都没人戴口罩了,但是我出门的时候还是会戴口罩,也会随身带一瓶酒精喷雾,摸过公交车把手,或电梯扶手这些地方会给手消毒,我觉得这也是非常有必要的。但是学弟学妹们来了之后也不用有特别大的心理负担,出发之前在国内打好疫苗,多准备一些防疫物资,包括口罩、防护服都可以带一些,来到英国以后可以打加强针。外出的时候做好必要的防护,注意消毒,平时多运动,补充VC、多喝水,避免到人多的地方堂食,做到这些,疫情对正常生活基本没有影响。

Q2:关于在英国留学期间,学习方面的建议

KCL学长 胡同学:

我认为来留学一定要好好体验一下生活,也要去亲身感受一下英国悠久的历史和自然风光,时间允许的话,还可以去周围的国家转转。

但是毕竟学业和个人能力的提升还是留学的首要目标,对于之后的工作也非常重要。比如我们KCL课程网站上会有明确的标注,除了上老师的讲座和研讨会之外,还需要留出一定的自学时间,才能够达到这门课要求的最低标准。特别是像我们这种数学本质的专业,如果平常放松不努力学的话,考试就会非常痛苦。所以最重要的就是希望学弟学妹能够在入学之后平衡好自己的生活和学习,抓住难得的机会在这边好好玩,但是也要保证自己的学业能够顺利完成。同时还要去及时关注学校发布的一些实习的机会,很多英国大学都会给学生提供这样的讲座和实习机会,所以一定要关注学校发的邮件。

另外还有两个中国同学在留学的时候经常要面对的问题:口语和写作,据我观察,所有的中国同学刚到英国的时候,因为语言环境的不同,会因为不适应或者害羞而不主动开口说英语,但是一两个月之后,开口就多了,也会发现英国人可能会觉得咱们发音不是特别标准,但是他们也会认真地倾听,不会给人特别大的压力,所以主要的开口压力还是来自于自己担心发音不标准。另一个针对英文写作,我最开始的习惯还是按照中文的思路去写,但是其实时间久了我发现还是要用英文的思维去进行写作,包括如何去培养这样一个思维,要多读一些英文的文献,包括也有专门指导如何进行英文写作的这样资料和课程。

牛津学长/启德考培产品运营总监 郑庆利老师:

我特别同意胡同学,其实更多的是你自己的问题,你自己可能觉得自己不行,在突破自我的时候自己先设了一道防线,所以在国外的时候,我们跟同学尤其是外国的同学,还有我们的导师老师之间的这种交流,实际上就被自己给禁锢住了。一年花三四十万,抛家舍业去留学,一定要有一个精神,就是Push yourself,推自己一把,你只有放开自己,才能看到一个更好的自己,我当时在英国的时候确实是就是在强迫自己,一定要去参加特别多的学院的活动,或者是学校组织的一些社交活动,或者学术活动,甚至是一些创业项目。对于外国人来讲,他看你能够去这么跟他们去交流,去表达自己的想法,他们其实对你还是很impressive的一种状态。

第二点,我当时出国的时候雅思是8~8.5分之间波动的水平,我认为,一般来讲,你如果能够在国外非常如鱼得水地去适应国外的学习与社交,并且能够真正从中受益最大化,你的英语水平从雅思的角度来衡量,应该是到7.5左右。而另一点,其实我们在国外跟别人交流羞于张口的情况挺多,也有一些同学觉得没有那么多话可聊,所以我的建议是在出国之前,适当地了解一下英国的文化和历史,比如说你可以了解一下伦敦那些常见的古建筑背后的历史,英国皇室的一些情况,还可以了解一下宗教改革或者当年的宗教运动是什么样的,如果你打算去旅游,比如去爱丁堡,你可能就得知道威尔士、苏格兰和英格兰之间的爱恨情仇,包括一些人文方面的知识,比如说诗歌、文学、绘画等等,多了解一些,交流起来就更容易。

另外一点关于中国学生留学期间,外语写作能力是最大的考验,我之前带过一些学生,在国内的时候雅思写作6~6.5分,去爱丁堡大学读计算机这样一个理工科专业,但是经常导师批评的就是他的英文学术写作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大论文也好,还是小作业或小论文也好,中国学生常见的问题既包括选词和一定的语法错误,更多的实际上是对于这种西方学术写作的风格、要求,以及对于reference引用,和怎么样去避免抄袭等都不太合格。这也导致不少在英文学术写作方面还没有做好准备的同学,到英国之后,需要3个月左右的时间来适应。对于一年制的硕士留学来说,三分之一的时间就消耗在适应中。所以我强烈建议在出国之前,要把学术写作这个部分的技能和能力提前补上。所谓“没吃过猪肉也要见过猪跑”,提前了解人家写作思路和逻辑上的要求,你必须遵循的一个范式。

我用自己举个例子,我在牛津的学业成绩还不错,我最后的论文得到了相当于80分的这样一个成绩,算是我们那一届的第二名。所以我觉得作为留学生,写作是我们最可能超越native speakers的方向,因为写作要有想法,要用脑子,虽然我们口语很难超越本地人,但学术学习我们可以做得很好。如果有同学想要去获得一些学术写作的支持,可以参考一下我们启德网课推出的学术写作课程,我相信对大家会有比较大的帮助。

Q3:接下来想请胡同学聊一下二硕毕业后的计划和未来的就业方向,英国在去年推出了毕业生工作签证,请问胡同学是否准备申请?

KCL学长 胡同学:

我计划是今年9月入学二硕之后,就开始关注明年暑期的时机和秋招,优先考虑的还是国内的岗位,英国这边有合适的机会再考虑。前两天我们KCL的专业群里也有在国内大型券商工作的学长发布暑期和秋季的招聘广告。由于英国硕士毕业时间是在11月份左右,所以恐怕一般的暑期实习是赶不上的,这也是我比较困惑的一个问题。因为企业通过暑期实习的转正机会高一些,所以我的计划是尽早在入学二硕的时候就开始看一下有没有适合自己的实习机会,如果有的话立马就把准备好的简历投递出去,然后尽早去参加实习,进入到工作的这个状态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