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竹富很喜欢自己的名字。

“这个名字,注定我一辈子跟竹子打交道。”8月22日下午,在江西省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的一间会议室里,金竹富对第一财经记者说。

他在资溪土生土长,是资溪县竹富竹业有限公司的创办人。从16岁起就开始做冬笋、毛竹生意。

“记得是1998年的时候,有朋友打听有没有山场和毛竹林卖。我当时多了一个心眼。”金竹富说,之后到当地的村里了解,果然有人愿意卖。于是5000元流转了305亩。经过打理后,第一年就长大了。改成通过砍杂培育,两年后立竹情况有较大改观,成林了。

之后的两年,金竹富陆续在当地购买了1500亩山林,最多的时候有12000多亩。“山场分散在各家各户,大多是残次林,木、竹都不成材,一亩只有20-30根毛竹。经过打理后,第一年毛竹就长大了。”金竹富毫不掩饰地说:“一年纯利就有10多万元。我发财致富就是靠那300多亩竹林。”

这之后,金竹富办起了竹条加工厂,也卖了不少山场。2020年,他将2500多亩杉木林地转让给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拿到了395万元。“杉木与竹加工关系不大,打理起来又得花费很多精力,不如转手。换来的资金可以扩大竹条加工生产。”他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在资溪,像金竹富这样转让林地的人不在少数。”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主任金建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截至目前,该中心已收储山林20万亩,河湖水面4500亩,闲置农房、土地经营权等生态资源资产20余项,总价值超过20亿元。

资溪是“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国家生态综合补偿试点县”。金建华说,资溪县“两山”转化中心是江西省最早成立的推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机构。按照“标准化设计、实体化运作、产业化经营”的思路,该中心设有“四中心一平台”,即资源收储中心、价值评估中心、资产运营中心、金融服务中心和资产交易平台。

我发财致富就是靠那300多亩竹林(我发财致富就是靠那300多亩竹林)(1)

金融支持下,竹产业链多个环节受益。图为资溪一家竹材加工企业生产车间。摄影/章轲

金建华介绍,“两山”转化中心采取赎买、租赁、托管、股权合作、特许经营等多种方式,推动山林、土地、流域、农房等碎片化资源收储、整合,最大程度上实现资源的集约化和规模化,提升生态资产质量。通过代偿收储担保机制,截至目前,已落地贷款12笔共3095万元,抵押林地面积19208.3亩;化解不良林权押贷款7笔3540万元,涉及林权31657.5亩。今年共完成生态资产交易104单3.45亿元。

“破碎化的竹林地整合、经营好了,对我们用材企业也是非常有好处的。”22日,江西竺尚竹业有限公司(下称“竺尚竹业”)总经理张春梅说,“原料有保证了,竹子的品质也高了”。

“生产的确受到了疫情影响,但从2020年4月起就开始恢复了。2020年销售额达到1亿元,2021年达到1.5亿元,保持了40%以上的增长。今年到目前为止的销售额已接近8000万元。”张春梅说。

当日上午,第一财经记者在竺尚竹业生产车间看到,生产线上机声隆隆,叉车往来穿梭。在车间的多个场地堆放着等待外运的产品。“如果满负荷生产,年产值能达到3亿元。”张春梅说,压制出的高密度竹板硬度大,稳定性好,不易变形,使用寿命可达20年以上,珠港澳大桥观景台、冬奥会旅游设施等都有其产品的应用。

一位现场管理员告诉第一财经记者,“企业已经拿到了产品碳足迹证书。碳标签正在制作,将来会按照规范贴到产品上。”

在资溪,大觉山景区也同样从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中获得了利益。大觉山景区行政总监戢党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资溪县联合第三方机构对大觉山景区进行了生态系统生产总值和核算,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核算,2018年大觉山景区生态系统生产总值(GEP)10.66亿元。其中,物质产品价值0.54亿元,占比5.05%;调节服务价值7.1亿元,占比66.73%;文化服务价值2.99亿元,占比28.02%。同时,大觉山拥有土地1444568.98平方米,建筑物55309.77平方米,评估价值234308371元,年均利润3000-5000万元。

我发财致富就是靠那300多亩竹林(我发财致富就是靠那300多亩竹林)(2)

资溪县大觉山景区,游客们正在漂流。摄影/章轲

“核算是过程,转化是目的。”金建华介绍,基于大觉山景区GEP核算结果,资溪县联合人民银行、工商银行先后进行7轮磋商。最终,工商银行资溪支行为大觉山景区提供了“特定资产收费权支持贷款”。

这项贷款,由传统的景区门票、索道、游览车和漂流四项收入质押和景区已办不动产权证的资产抵押4.3亿元,改变为固定资产2.34亿元 GEP价值(物质产品0.54亿元的60%比例,调节服务中的固碳释氧及酒店溢价2.42亿元的30%比例) 15年景区收益权4.41亿元,合计7.8亿元,溢价率达到81%。

戢党如说,依靠金融的支撑,大觉山生态旅游的经济效益逐步显现。旅游接待量从2012年86.3万人次上升到2021年19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从6013万元上升至13035万元。以大觉山生态旅游为龙头,辐射带动周边景区如法水森林温泉度假村、马头山原始森林、新月畲族民俗文化村等生态产业发展。为当地村民创造了直接就业岗位530个,创业惠及人数达5140人。

今年初,“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实践探索(资溪县)”被评选为2021年度江西省全面深化改革十佳案例。金建华告诉第一财经记者,近年来,生态银行从政策容许试点,到地方积极探索,再到各方参与、推动,目前进展顺利。今年初,江西省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发布了省级地方标准《“两山银行”运行管理规范》。

据第一财经记者了解,目前,我国各地已涌现出一大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案例,转化路径成果和模式进入密集推出期。

截至目前,自然资源部已推出三批共数十个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生态环境部也通过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及“两山”基地的创建,指导和帮助地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和绿色发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