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读王朔先生的作品《知道分子》,其中有一篇文章叫《我看老舍》,其中的一些观点让人耳目一新,今天特地来和大家分享一下。

我们知道,老舍是受辱之后自杀而死的,他一辈子没受过那么大的委屈,所以他在太平湖前坐了一夜,最后选择了投湖。老舍用他的死成全了他的清白,让人叹惋。

王朔的文学成就(王朔老舍不该自杀)(1)

王朔一开始当然也很钦佩老舍的这种做法,但是后来他朋友的一席话让他有了新的思考。朋友告诉他,作家自然有作家的职责,他的职业道德就是写下去,把他哪本未完成的《正红旗下》写完,让中国现代文学史别那么寒碜——一般认为,这本书是老舍的自传体小说,所以这本书感情饱满,一字一句都流淌自心底,极有可能成为他最伟大的作品。

王朔的文学成就(王朔老舍不该自杀)(2)

王朔的朋友对他说,作家也是社会分工之一,他的职责就是记录生活,就算是原始社会,也需要有猿人去记录大家怎么工作,哪里有山哪里有水,哪里野兽多哪首歌好听,这样的记录可以让大家之后少费很多力气。老舍也应该活下去,记录下去,而不是自己去当这个主角,被别人记,这浪费了他的才华。

王朔的文学成就(王朔老舍不该自杀)(3)

过去的中国读书人不是这样的,汉朝有个史官就司马迁,他被汉武帝一怒之下施以了宫刑,这样的耻辱无以复加,司马迁完全可以一死了之,但是他没有,他憋了27年,写了一本流传千古,甚至改变了中国历史走向的《史记》。

王朔认为自己的朋友说得很有道理,太多时候,我们都太关注一个人的人格了,我们常常把一个人的人格和他的作品联系到一起去看,如果这个人人品微瑕,他的作品自然也变得难看。但是,真的是这样么?作品的评价标准能以人格来作为衡量吗?忠臣就能写出好文章?

王朔的文学成就(王朔老舍不该自杀)(4)

长期以来,我们都太注重所谓的“完美人格”,把自己逼得不得不去做烈士,不得去不留取丹心照汗青,但是这样真的就对么?老舍先生在他的作品《四世同堂》中有一句很有名的台词:日本人厉害吧?架不住咱能忍!如果能穿越回去,真希望可以对他说这句话,如果能忍出一部伟大的作品,我相信是值得的,没必要非死不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