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看这部片子,我做了很长时间的心理建设,在进影院前,带了一大包纸巾。失母之人,泪腺比较发达。

不过,我只用了两张。

在影院里,我被深深感动,泪流满面,但出来影院后,情绪慢慢平复,感动也慢慢消散。

片子精准地用“母女情”刺中泪点,让人很难不被打动,特别是和贾玲有同类“子欲养而亲不在”的人,充满遗憾,在电影里移情。这是贾玲的第一部作品,完成度算是很高了,票房也证明了商业价值,年代滤镜虽然不能让人身临其境,但对于曾经经历过那个年代的人来说,会用回忆弥补其中的不足。说白了,每个人看电影,其实也是在审视自己的生活。

张小斐的表演让人惊艳,以前只觉得她是一个优秀的小品演员,大银幕上的张小斐,光芒四射,在知道真相之后,再回想张小斐的眼神和表情,的确是大有深意,让反转不是那么突兀,也因此而更有感人的力量。张小斐塑造了一个八十年代女性朝气蓬勃的银幕形象,和现在到处充斥的网红脸相比,格外清新。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1)

本来就喜欢张小斐,现在更喜欢她了。

当然,我也一直喜欢贾玲,不管是演员贾玲,还是导演贾玲。

但并不会因此,就过度偏爱。

正如感动会消散,片子为什么不能让人久久回味?值得深思。

“伟大的母亲”的形象,屡见不鲜,不管是现实、还是穿越(或梦境),总觉得片中母女情的内涵不足,价值观也值得商榷。

母亲嘴上说着希望孩子健康快乐就行——这也是众多父母会说的话——但是行动上,却还是会一再指责孩子“不省心”、让自己觉得没面子,这就让这句原本充满了深情的话,看上去更多是场面话,未必是真心,而充满欺骗性的父母,在很多孩子眼里,是缺少说服力的。

贾晓玲在邂逅年轻的母亲时,想到的解决方法,是给母亲换个有钱有前途的丈夫,让她成为王琴,或者说,代替王琴,过一种有钱有面子的生活。

后面有个镜头里,贾玲开着豪车,载着母亲,虽然只是幻想,但在她的心目中,满足母亲的虚荣心,让母亲觉得有面子,是回报母亲的爱的最好方法。

所以,权力、金钱、耀眼的学历,是解决母女关系的钥匙吗?看上去,贾晓玲的自我牺牲精神也很伟大,但是,这种选择,置父亲于何地?

为了成全母亲的锦绣前途,就要牺牲掉父亲吗?

即使是在乔杉扮演的贾文田出场以后,贾晓玲也并没有和他很亲近的感觉,特别是相比对张江、沈光林的热情。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2)

我起初想,就像贾玲帮苏联姑娘用套圈游戏赚钱一样,她既然来自未来,又怎么想不到其他赚钱的方法,直接改善父亲母亲的境况,为未来做好准备?

再一想,在影片中,贾晓玲的设定,是刚刚考上大学,对社会了解还不够深。然而这个满脸沧桑的贾晓玲,是委实让人无法相信是青春版贾晓玲的真实模样,何况在现实里,贾玲那时候也很瘦。

然而,在二人转一节里,高中刚毕业的贾晓玲突然间又能够娴熟地表现二人转,而这个技能,应该不是人人都会的。

这个问题导致我在看电影时,有非常强烈的割裂感。

贾玲、沈腾、陈赫演得不是不好,在贾玲痛哭的时候,我也会受到触动,而且,这个故事也脱胎于真实,但是,眼前的贾玲、沈腾、陈赫,的确就是现实中的他们,不是那个年代的他们,张小斐是恰如其份的,而贾玲他们是让人出戏的,那不是贾晓玲,就是贾玲,那不是沈光林,就是沈腾,所以,好笑也罢,好哭也罢,总还是觉得“隔”了几层,年龄感和皱纹都在那里,不是演技所能弥补的,如果换成年轻演员,说不定会更好一些。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3)

如果是真正年轻的沈光林,说着老气横秋的话,会更有喜感,而沧桑的沈腾,说那些话,却会感觉是装傻和扮嫩。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4)

不管是《冏妈》还是《你好,李焕英》,都在塑造曾经花样年华、前途无限,却为了家庭、孩子而做出巨大牺牲,因而伟大的母亲形象,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矛盾化解,要么是密闭的火车,要么是突如其来的事件,彼此关爱的形式,主要显示为物质层面的付出或补偿,这种中国式母子关系,即使在影片中获得了圆满结局,现实中仍然会感觉到纠结和窒息。

以前,我也听妈妈说过,她年轻的时候,也有不少人追她,其中一位,我们称呼舅舅,有权有势,我家盖房子的宅基地,还是他批的。我曾经问她,如果时光倒流,会不会选择那位舅舅,我妈妈说不会,她还是觉得我爸好。我也觉得我爸好,虽然他的原生家庭是真糟,但我爸上进、有才华,而且长得很帅,他们年轻时的合照,特别好看,所以我一直就知道妈妈年轻时的模样,而且据说我小时候和妈妈像是一个模子里刻出来,外婆带我走在街上,街坊邻居都能猜出我是谁的孩子。

我妈妈也曾经说就希望我健康快乐就行,我相信她的话,因为她不只是说说而已,是行动上也这样表现,高考的时候,爸妈说考不上也没关系,不用太紧张,到时候去学画画就好了。高考结束,我妈妈就给我报了绘画班。

她从来不是一个注重物质的人,所以我虽然会给她买很多东西,却也不觉得是补偿,就是心意的表达。她过早去世,我也有很多遗憾和追悔,但后来想明白了,我没办法对她本人弥补,但我可以如她所愿,过好自己的日子,并且,也帮助很多人,这是从她身上传承的。

我在农村出生,12岁的时候,举家搬往城里。

我们村里有户人家,那位婶婶早年间死了丈夫,抚养一儿一女,家里很穷。那时候农村虽然日子不好,但像她家那样穷的,仍然很少。八月十五,家家户户月饼都还是吃得上的,只有她家吃不起,婶婶就自己做几个菜馅的饼子,充当月饼。

我妈妈知道后,过中秋的时候会让我去送月饼给婶婶家。我问她为什么自己不去,要支使我,我妈说,小孩去比较好,显得不是多大的事儿,而且本来也不是多大的事儿。

另一件事我不记得是不是妈妈教我的了,就是没爸的孩子,经常受欺负,要对他们更好点。所以我一直称呼那两个孩子清哥哥、敏姐姐。

每个家庭不同,每位母亲表达爱的方式也不同,但的确更希望在影片中看到超越物质层面爱的描写,就像《无问西东》里米雪扮演的母亲,对儿子有严厉的训教和温和的劝导,但在失去儿子之后,她没有呼天抢地,而是平静中有悲壮地接受了这个噩耗。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5)

看完电影以后,我补看了小品《你好,李焕英》,我觉得,反而是小品更加感动我,里面的李焕英,也更加真实和丰满,她不是一味为孩子牺牲的母亲,她同时也是美丽大方、还带点调皮的妻子,是好工人、好朋友和好邻居,在小品里,贾玲父亲的形象憨厚又可爱,幸福家庭跃然其上,影片里,在贾晓玲印象里,李焕英似乎是过了不幸福的一生,所以会动念替母亲选择有钱的丈夫,但是在小品里,李焕英是幸福的、满足的,也因此,意外的发生让这一切终止,更有悲剧性,影片夸大了母亲对孩子的失望、孩子对母亲的愧疚,反而淡化了原本纯粹的爱。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6)

相比之下,我更喜欢小品。

《无问西东》中,沈母说:“我们想你能够享受到人生的乐趣。比如同你自己喜欢的女孩子结婚生子,注意,不是给我增添子孙,而是你自己能够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

小品里李焕英和童年贾玲的相处,能够感受到“享受为人父母的乐趣”,而在电影里,特别是前半部分,并感觉不到,主要就是“不省心。”

这部片子,我仍然列为春节档推荐,片子放在春节档,是非常明智的,它像一张坚实的大网,兜住了人们需要觅地存放的情感,成为真诚而有力的依托,只是,在一片热捧之中,值得反思的东西也有很多。

另外我很喜欢这部片子里的老歌,还有大张伟的片尾曲,都是亮点。

你好李焕英击中你的泪点了吗(你好李焕英我有感动)(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