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有一类比较特殊的青铜器:它们的造型或纹饰表现了“怪兽食人”主题,看起来觉得有些恐怖。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1)

虎食人卣

比如这一件日本泉屋博古馆所藏虎食人卣,可以看到虎口中含着一个人头。因为造型非常独特,所以了解青铜器的人应该对它都不陌生。和它类似的虎食人卣还有一件,保存在巴黎塞努斯基博物馆。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2)

上面这幅图是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司母戊鼎,也能看到两个老虎大张着嘴,一个人头位于虎口之中——感觉这可真是太危险了,为什么会设计出这样的造型呢?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3)

类似的造型也见诸于安徽阜南出土的龙虎尊。安徽阜南出土了很多非常有特色的青铜器,和殷商中心区域的青铜器风格不大一样。比如这个青铜器腹部,两只老虎似乎正在扑击中间这个人。

这种“虎食人”或者“怪兽食人”主题的青铜器还有不少,施劲松曾说已发现带有此类人兽共存主题的青铜器已有三十余件,比如殷墟妇好墓出土两虎扑噬一人头的青铜钺、美国弗利尔美术馆所藏的人面盉、三星堆出土的青铜尊等等。这些青铜器上,人被怪兽(尤其是虎)扑击,似乎下一刻就要殒命。那么,制作这种貌似残忍的青铜器是为了什么?仅仅是表现人被野兽袭击的痛苦吗?

(一)怪兽是在吃人吗?

为什么青铜器中会出现“怪兽食人”的图案和造型?

叶舒宪于《虎食人卣与妇好圈足觥的图像叙事——殷周青铜器的神话学解读》一文中对虎食人卣列出了十种不同的观点,分别是:

1、奴隶主威吓奴隶说;

2、巫蹻说(即借通灵的神兽以升天,张光直)

3、与神兽合一说(李学勤等)

4、“虎食鬼”说

5、恐惧/依附自然说

6、人虎交欢说

7、虎乳人卣说

8、虎方方国图腾说

9、帝神与祖灵升天说

10、通向死亡之途说

学者们对“怪兽食人”提出了各种各样的看法,其中有的观点只是依据不足的猜测,有的却比较合理。我们可以立足于青铜器本身来分辨。首先,我们要问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你觉得这些青铜器上的老虎之类怪兽,是在吃人吗?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4)

我们一眼可以看出来,这些和怪兽共处的人像,神情都很安静,根本没有表现出恐惧害怕的模样。从上面这幅图我们可以看出,这个人不但面部表情静穆安然,脚还踩在虎足上,胳膊搂住了虎身,这是一种非常亲密的动作了。

张光直曾总结了包括“虎食人卣”、后母戊鼎等在内的七件人兽同现的商周青铜器特征,说:“这几种情形中,没有一件毫无疑义的在表现怪兽食人。唯一令人联想到‘吃人’的动作是怪兽把口张开而人头放在口下。但这一个动作并不一定表示食人,即将人头人身咀嚼吞下。如果有把人头或上半身都吞到肚子里面去而下半身还在口外的形象,那么这“食人”的意义便要明显多了。可是这种表现是没有的。两件卣所表现的是人抱着兽,兽抱着人,而且人的两足稳稳当当的踏在兽的两足上。大司母戊鼎和妇好钺的人头正正当当的放在两个兽头的当中,都不是食人的举动。”有人甚至说,虎和人的关系是和谐的,应该从“虎食人卣”更名为“虎拥人卣”( 吴卫、龙楚怡:《虎食人卣纹饰及文化寓意探析》,装饰,2014年第12期)。

所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这些人兽共存的青铜器,其主要目的并不是为了渲染人被野生动物袭击之痛苦。

(二)这些“被吃”的是什么人?

如果我们想要把这种青铜器当成“怪兽食人”的话,那么新的问题就来了:为什么这些人会被吃?

商周时期,有时会有“人牲”的情况,即把人当作祭祀的祭品。但是这些被当做祭品的人,或者是奴隶,或者是战俘,都是社会地位比较低下的人。

但在司母戊鼎鼎耳的人头像中,能看出此人眼部勾勒为代表神性的臣字目。有商一代,这种臣字目的图案是不能随意使用的,它的造型可以与“鸟载日”相联系,是商代最神圣的符号。可见此头像所表现的是神而非人。这个人头像要么是所祭祀的这位逝者,要么代表祖先神。同样地,在妇好青铜钺上双虎所围住的那个人头像,也应当是祖先神或具有神性的妇好自己。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5)

妇好墓出土的青铜钺

总之,“怪兽食人”主题中的人,身份不离于巫师、祖先神、上帝。

如果他们是巫师的话,那么张光直的“巫蹻说”就显得比较合理了。张光直是考古学家李济的弟子,对商周青铜器用功甚深。他把“把怪兽纹样作为通天地( 亦即通生死) 的助理”,认为怪兽食人主题中的动物张口嘘气成风以帮助巫师上宾于天(张光直:《中国青铜时代》,三联书店,1983年,第332-333页)。按照张光直的解释,先民们希望通过动物身上的神秘力量,获得永生或再生之神性。这种观点虽然不能涵盖“怪兽食人”主题的全部内涵,但我认为,它比较明确地指出了“怪兽食人”主题的核心意旨,是最值得重视的观点。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6)

1953年前后李济与张光直合影

张光直的“巫蹻说”,用来解读下图的西周母子虎擭人形玉佩也比较合适。商代以后,周代玉器中也出现了一些人虎、人龙共处的造型设计。这是美国西雅图艺术博物馆所藏一件西周玉器,可以看出一只扭头回顾的大虎正抓着一人。这是表现猛虎的残暴吗?很可能并不是,玉为瑞物,不可能用宝贵的玉石来辛辛苦苦地加工出无谓的内容。正如前文所说,它表现的应该是借神兽之灵升天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7)

同样,下面两张图分别为英国不列颠博物馆和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战国螭食人纹玉佩。这两件玉佩中,人均被螭龙含于口中,这是表示“吞吃”吗?应该不是,这是表现“龙引升天”。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8)

英国不列颠博物馆收藏的战国螭食人纹玉佩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9)

中国国家博物馆收藏的战国螭食人纹玉佩

(三)很快,怪兽们就不“食人”了……

伴随着周王朝从专注于鬼神世界转向关注现实社会和体察民情,从神权政治转向德治与礼治,对动物等自然事物的崇拜逐渐衰落,图腾引领升天的纹饰主题不再流行,人们在理性之光的照耀下慢慢摆脱了对自然、对神灵的完全“依生”状态,有意识地建立起“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的主体性思想,反映在纹饰上,就是有学者所指出的:

“早期自然给予人的精神束缚随着其神秘面纱的揭去也不复存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从消极被动转为了积极探索”,“春秋战国时期,随着狩猎题材流行,虎此时也成为了人们狩猎的对象,人与虎的组合形式由‘虎食人’变为了‘人刺虎’。”(王潇:《从虎食人到人刺虎——商周青铜人物形象的演变及观念变化》)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10)

春秋晚期铜壶上的人刺虎图样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11)

战国错金狩猎纹铜镜中的人刺虎图样

也就是说,西周中期之后,原本笼罩在民众心中的图腾崇拜的迷雾,大多被崇尚伦理的新文化所吹散,人性时代终于到来,人开始重新思考其在自然界中的地位。曾经崇拜过的动物不再尊贵了,它们在愈来愈强大的人类面前已经毫无神秘可言,成为能够完全被人征服的对象。人们不再畏惧野外的动物们,自然也就不再在精神世界里抬高它们。

“礼崩乐坏”的春秋战国之后,青铜时代缓缓落幕,“灵兽相合”的表现方式更加稀少。不过,在图腾崇拜氛围比较浓厚的楚国等区域仍然存在神兽助人升天的意识,这些神兽充当巫蹻而协助巫师沟通天地,曾侯乙墓出土的铜鹿角立鹤即为联系人、鬼、神的灵媒巫蹻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12)

铜鹿角立鹤,湖北省博物馆藏

人已经强大起来了,此时不用像商代和周代前期一样,被动地(甚至有些惨兮兮地)被神兽们叼着、含着、抓携着,而是以上位者的形象,正大光明地骑乘在神兽身上(参考战国时期的人物御龙图帛画),人凌驾于动物之上,堂堂正正地升天。

虎食人卣有几种:司母戊鼎虎食人卣这些(13)

人物御龙图帛画

注:本文部分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