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网 记者 杨威 通讯员 颜妤 ,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土三七中毒就一定会肝硬化吗?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土三七中毒就一定会肝硬化吗(三七和土三七)

土三七中毒就一定会肝硬化吗

杭州网 记者 杨威 通讯员 颜妤

杭州网讯前几天,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来了一位特殊的患者。来自上虞的谢爷爷今年70多岁了,来医院就诊的时候却像个孕妇般挺着一个大肚子,很是显眼。

谢爷爷回忆道,自己身体一直很好,今年2月初开始无缘无故肚子变大,感到肚子胀,一开始没在意,可后来肚子越来越大,原先的衣服裤子都穿不上了。

到当地医院就诊发现爷爷肚子里有大量的腹水,随即入院治疗。在当地医院治疗后没有好转,家里人十分焦虑,最后带着爷爷赶到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肝病科就诊。

医生在患者B超、CT等检查中发现,谢爷爷确有肝肿大、腹水情况,(正常状态下,人体腹腔内有少量液体(一般少于200ml),对肠道蠕动起润滑作用,而任何病理状态下导致腹腔内液体量增加超过200ml时,称为腹水。)而谢爷爷的腹水远远超过了200ml。

那么,但引起爷爷肝硬化的原因究竟是什么?

仔细询问病情得知,原来谢爷爷在2018年12月吃过家里自己种的土三七,听老人说,服用土三七水,可以治疗跌打损伤,散瘀、消肿止痛、清热解毒功效。小手指这么长的土三七他竟然泡了5,6根服用。难道谢爷爷的病情和这看似营养的土三七有关吗?

一听到“土三七”三个字,大家心里有数了。为了确认原由,肝病科陈公英主任随即组织了由血管介入科、病理科、影像科、消化科、胃肠肝胆外科等通力合作的多学科联合会诊。

在与患者及家属沟通后,谢爷爷先后做了增强磁共振、肝静脉压力梯度测定(HVPG)、经颈静脉肝组织活检等一系列检查,专家组详细分析了病情,综合判断,果不其然,谢爷爷被确诊为“肝窦阻塞综合征(SOS)”。

(肝窦阻塞综合征(HSOS),又称肝小静脉闭塞病(HVOD),是由各种原因导致的肝血窦、肝小静脉和小叶间静脉内皮细胞水肿、坏死、脱落进而形成微血栓,引起肝内淤血、肝功能损伤和门静脉高压的一种肝脏血管性疾病。)

多学科会诊后,专家组最后决定,手术方式采用经颈静脉肝内门腔静脉分流术(TIPS),由血管介入科周兵主任主刀。

手术后,谢爷爷的肚子很快就小下去了,肚子胀的感觉也慢慢消失了,体重恢复了正常,家属感到非常高兴,连声谢道多亏了多学科的专家联合会诊,成功为爷爷制定了最佳治疗方案。

陈公英主任说,三七能够活血化瘀的功效在民间流传已久,不少老百姓对它的认识根深蒂固。殊不知,三七是个系列家族,名字中带三七的中药就有七八种。正宗的三七属五加科,与人参同属,三七可用于跌打损伤及心脑血管淤滞的调理,而“土三七”虽和三七仅一字之差,却是天然之别。

陈公英主任解释道,谢爷爷食用的菊科“土三七”中含有一种叫“吡咯烷”的毒物,食入会导致肝脏血窦中内皮细胞损伤,肝脏的小静脉闭塞,导致肝脏的血只进不出,引起门静脉高压增加,肝功损害,形成腹水、黄疸、食管静脉曲张、脾肿大等类似肝硬化的症状。

“每年基本都会接诊误食土三七导致腹水、肝肿大患者,大都来自农村。”陈公英主任说,“这种病早期很难发现,往往都是腹水后才发现,一旦发生后果就会不可预测,因此日常规避诱发疾病的药物就显得尤为重要。”

医生提醒,引起肝窦阻塞综合征的药物常见有以下几种:

1. 中药:

• 菊科的千里光属、泽兰属、

菊三七属和蜂斗菜属;

• 紫草科的所有属;

• 豆科的猪屎豆属和野百合属;

• 兰科的羊耳蒜属;

2. 其它药物:

肝脏放疗及联合使用白消安和环磷酰胺也是危险因素,长期使用免疫抑制患者也可以引起SOS。

因此,陈公英医生提醒,广大市民朋友不要盲目服用所谓的土中药,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若要服用三七粉,建议去正规医院或药店购买,切不可自己种植服用或者在不正规的地方购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