尘世间最好的吟游诗(草堂读诗赏析)(1)

日常之欢

在窗前站了许久。整个小区被一片假日的阳光罩着

那些熟悉的鸟儿,已不见嘈杂的踪影

出东门是广益路,往南,是拥堵的中环路

今天却异常清冷,连接它的支路

也都少了滚滚车流,以及刺耳的鸣笛

所有的路,空旷得叫人不知所措

我去菜场逛了一圈

摊位前几乎都空空落落

一个职业杀鸭工,坐在桶盖上

剪着指甲,手机音乐在循环播放着

——今天是个好日子

这个做小本生意的异乡人

她五岁的儿子,蹲在身边啃菱角

小孩从嘴里抠出咬破的壳

再把菱肉放进嘴里……

偶尔会有顾客停下来盯着他慢下脚步,又漠然走开

我的日常,美得平庸,却又不肯落俗

诗歌就是生活,欢迎来到由封面新闻、成都广播电视台听堂FM与《草堂》诗刊联合推出的 “草堂读诗”,我是读诗人涓子。刚刚我们听到的诗歌《日常之欢》,来自诗人芦苇岸。今天我们一起来赏析这首诗。

芦苇岸是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会员、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员、浙江省诗歌创委会委员、铜仁学院客座教授。现居嘉兴。

对于芦苇岸的这首《日常之欢》,中国作协会员,武汉市作协副主席哨兵有这样的解读:

芦苇岸的诗,有筋骨和嚼头,有叙事日常的别趣与沉思。

叙事的伦理是阅读芦苇岸诗歌时刻要保持的警惕。不知道芦苇岸通过叙事要把读者引入江南的哪一片小巷、里弄和落日下,毋庸置疑,芦苇岸引领读者抵达了一片被抒情法则规制的诗歌世界。以精准的叙事完成抒情的使命,是芦苇岸诗歌最显著的特色,也是现代汉语诗歌日臻成熟的标志。如男孩的变声期,借助外凸的喉结和冒茬的胡须才得以实施成人礼。

“日常、平庸和俗世”是进入芦苇岸诗歌的关键词。“我的日常,美得平庸,却又不肯落俗”这行《日常之欢》的结尾句,用强度和张力恰到好处的语言,诠释了现代汉语诗歌之美并不在唯美,更不在于泛情和滥情,而在于节制、练达和期许。

在芦苇岸的诗中,现实作为宏阔背景,呈现出各种精神景观的可能和深层探知的力量。诗句摄取的细节意趣勃发,平中见奇,耐人寻味,彰显了经验审视的独特个性。情怀和哲理两个维度构成美学上的呼应,物况描摹与想象移植,互为张力,将诗与思始终维系在活力迸发的状态,而诗人写作上表现出来的去同质化的自觉,也值得关注。

诗歌就是生活,“草堂读诗”,有温度有质感。芦苇岸的诗作《日常之欢》今天就赏析到这里,感谢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尘世间最好的吟游诗(草堂读诗赏析)(2)

【如果您有新闻线索,欢迎向我们报料,一经采纳有费用酬谢。报料ihxdsb,338640571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