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朱宝庆

广西教育学家有韦茂生吗(开国上将韦国清之九十三)(1)

1978年,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二十周年大庆的时候,许多北京来的同志和记者异口同声地向广西的干部提出一个问题:“广西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地方,由于历史和自然条件等原因,发展不平衡,但民族团结的这样好,是什么原因?”干部们的回答也是一致的:“我们广西所以成为民族团结的模范,除历史的原因外,这和韦国清宏观的战略、博大的胸怀,以身作则团结各个民族、各个方面,容纳五湖四海之人才是分不开的。”

韦国清经常教育干部,和兄弟省、市、自治区交往要谦虚谨慎,讲礼貌。一次,有位同志高兴地向他汇报,说他们出去要物资,一讲我们是少数民族自治区来的,人家很快就给解决了。韦国清当即批评说:“你们不能用少数民族去压人家,我们要别人帮助,人家能解决自然会给我们解决,难道人家还不懂得广西是少数民族自治区吗?”

二十年中,韦国清不仅是广西经济建设的设计师,而且是广西科技、教育、文化建设的领头人。

1958年10月2日,广西大学彩旗招展,锣鼓喧天,一片欢腾。师生员工和来宾们庆祝广西大学重建和正式开学!

广西大学成立于1928年,建国初期,全国高等学校院系调整,广西大学被撤销。

1957年,韦国清利用到北京开会的机会,专门拜访了高教部长杨秀峰,力陈广西要求重建广西大学的意见。杨秀峰被说服了,他说:“我十分理解广西人民的意愿,我同意你们重建广西大学!”

韦国清说:“杨部长,你说话可要算数啊!”

“算数!算数!”

“那我们就一起署名上报吧!”

“有这个必要吗?”

“有!有您部长的签字,我们就好办多了!”

部长不好推辞,签署了他的名字。

在取得杨秀峰同意后,韦国清又找到中共中央宣传部长陆定一。

韦国清说明来意后,陆定一说:“国清,你同总理很熟,你直接去找总理嘛!”

“定一同志,你是主管文教部门的,不经你同意,我怎么好找总理啊!”

“你就同总理说,我表示支持!”

取得了高教部长和中宣部长的同意和支持后,韦国清亲自向总理作了汇报。周恩来说:“广西应该办一所大学,待我们商量后再正式决定。”

不久,国务院同意广西进行筹建工作。

1958年3月,在东北大学任教的郑建宣教授应邀回来参加庆祝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的活动,韦国清对他说:“中央已经同意广西重建广西大学,我们想先办工学院,今年秋季就招生。您是原广西大学理工学院的老院长,我们想请你回来主持工学院的工作。”

“重建广西大学,我十分赞成。本来,广西大学就不应该撤销,当时我们好多人都想不通。现在重建广西大学是时候了。先办工学院是个好办法,今年招生也在五年后才出人才。让我回来任教,我愿意,要我挑工学院的担子,我怕挑不起。”

“挑得起,挑得起!为了把广西的建设搞上去,希望您不要推辞。”

经过韦国清说服,这位比他大十岁的老院长终于接受了这个任务。老院长还向韦国清推荐了一批原广西大学的教授,说广西可以争取他们回来任教。

韦国清说:“好呀!原广西大学的教授,我们要尽力争取他们回故乡服务,您和他们熟悉,希望您能做他们的工作。我们需要一大批教师,只要愿意到广西任教,不管是广西人还是外省人,我们都欢迎!”

经过高教部和东北大学商量,郑建宣4月调回了广西。他一回来,就受韦国清的委托,到北京、东北、上海、武汉、广州等地物色和商调教员。陆定一还指定中宣部一位同志协助郑建宣在北京工作。

7月,自治区根据形势的发展和筹备情况,决定提前重建广西大学,将工学院并入广西大学。

广西大学校长由韦国清兼任。

开学之前,一共到了六十多位教授、讲师和助教,基本上解决了师资问题。本来,韦国清还想把原籍广西博白的著名语言学家王力请回来,但这位曾获得法国巴黎大学文学博士的教授,北京大学就是不肯放。韦国清说,北大不放我们就不再坚持了,王力教授是我国语言学的宝贝,他在北大会比在广西大学贡献更大。

9月,被录取的八百多名新生进校。工科有矿冶、电力、机械、化工、土木系,理科有数学、物理、化学系,文科有外文系。

广西大学重建以后,韦国清每个学期都到那里开座谈会,听取意见。有时,还把计委、财政厅、教育厅、交通厅等有关部门的领导人请去参加,及时为广西大学解决问题。师生反映,由市区到广西大学的公路没有修好,公共汽车没有在大学门前设点,大家想上街不方便。韦国清当场拍板,要把公路修好,在大学前面设公共汽车上落站,并指定有关单位去具体落实,很快就解决了问题。

1959年,韦国清指示设计一个十三层的教学楼。1960年3月,他参加了该大楼的破土动工。后来由于国民经济发生困难,被迫停工。1963年改建为化工大楼,1964年竣工使用。

有人反映,广西大学的教授要通过市区到医学院看病,用车有困难。一是学校车少,二是汽油供应指标不够。韦国清说:“这个问题应该解决。”他立即和有关领导商量,给广西大学增拨汽车,汽油按需供应,用多少就批多少。

韦国清经常过问学生的学习和思想状况,有针对性地到学校向师生作报告。1959年6月10日,他在报告中指出:培养具有社会主义觉悟和一定马列主义水平的能够掌握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身体健康的高级建设人才,是广西大学办学的目标。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他提出四十个字的广西大学学风:“团结友爱,互相尊重;认真学习,热爱劳动;民主讨论,服从真理;尊师爱生,教学相长;严肃活泼,艰苦朴素。”广西大学学风一向较好,学生勤奋学习,吃苦耐劳,服从分配,这和他的倡导是分不开的。

广西大学重建之初,一切都比较简陋。韦国清向教授们说:“这里条件差,住房不好,暂时委屈大家了。”

与此同时,他交代学校领导,一定要建好教授宿舍,教授宿舍要有书房。他说:“我们要给教授们创造一个较好的环境和工作条件,让他们安心做学问和教学。”

在困难时期,他深入学生饭堂,发觉有些学生脸色黄瘦,心里很难过。学校领导向他反映,学生因为营养不良,有些人浮肿了。他说:“这些孩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我们广西再困难,也得想办法保护他们。”他立即让财贸部门调拨了一批黄豆给广西大学,尽可能改善学校伙食。

1963年8月7日,广西大学举行毕业典礼,韦国清以校长的身分出席,向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六百多名毕业生表示热烈的祝贺。他说:“党和人民培育你们成为大学毕业生,使你们获得了知识和才能,是要求你们在建设社会主义祖国中付出更大的劳动,作出更大的贡献,成为一个坚强的革命战士。”

1964年8月3日,广西大学又有一千多名毕业生走上工作岗位。韦国清到会作了《高举毛泽东思想红旗,做一个好的革命接班人》的报告,勉励他们在人民最需要的岗位上“树雄心,立壮志,做一个好的革命接班人,使我们的革命事业永远昌盛。”

他十分关心教授们的进步,经常和他们进行座谈,沟通思想。一次,校党委书记黄传林告诉他,郑建宣有入党的要求。

韦国清说:“好啊!你们要好好培养他。”

黄传林说:“郑建宣历史没有什么重大问题,他参加过民盟,现在是民进党员,一向靠拢党,要求进步,工作积极,只是因为档案上放有两张照片,有的同志对他入党问题有不同的意见。”

“是什么样的照片,拿来给我看看。”

黄传林把照片拿到韦国清那里。原来是解放前夕在桂林拍的照片,一张是参加桂林各界人士迎接白崇禧回桂林,一张是参加白崇禧召开的所谓“戡乱”会议。

“两张照片都公开登报了,不是什么秘密!”“白崇禧打败仗回广西,还是要装门面的。郑建宣作为广西大学理工学院院长,叫他去迎接他能不去吗?叫他参加会议他能不参加吗?现在要是我从北京回来,办公厅通知你去接,你能不去吗?当然,我们不搞这一套。”韦国清明确地表示了自己的看法。

从旧社会过来的,谁没有一点问题。在国民党统治时期做事,总是有这样或那样的关系嘛!只要本人提高了认识,向组织作了交代,就不要老抓住不放了。看人要看本质,郑建宣的心是向着共产党的,他为重建广西大学出了力,有学问,工作热情,只要没有别的问题,应该做工作,解决他的入党问题。”

韦国清离开广西之后,广西大学的师生依然念念不忘他们当年的校长。郑建宣晚年出席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时,很希望再见一见韦校长。韦国清接见了他,询问他的身体和工作情况,希望他培养好接班人,注意身体,安度晚年,健康长寿!他十分高兴,一回到住地,就对陪他去京参加会议的夫人说:“今天我终于又见到我们的韦校长了!”

(未完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