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2月,原山东省青岛市黄岛区与所代管的县级胶南市撤销,合并设立新黄岛区。新黄岛区驻地目前在长江路街道办事处(属1985年成立的‘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而这座办公大楼则是2014年西海岸新区成立后的管委会、政务服务大厅、以及新黄岛区人大、政协等重要机关的办公场所。因地处黄岛区西部,且多行政单位集中在此,故称为“机关西部办公中心”(黄岛区政府那边被称为‘机关东部办公中心’)。这里也是从九十年代后期到2012年间,原胶南市政府所在地。之所以要在黄岛境内分设东西端两个行政机关,主要还是考虑到了目前西海岸新区与黄岛区体制合署,人员众多,需要在业务功能做细分调整。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

西海岸新区融媒体中心,也就是广播电视台(应该是由原胶南、黄岛两家县级电视台合并成立)。现在许多地级、县级广电机构,都改制统称为“融媒体中心”,以便更好的开展媒介信息传播。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

胶南市境内曾分属原胶县(州)、诸城县辖域。1943年中共建立“诸胶办事处”,次年8月撤销,又分别设立藏马、胶边二县,其中藏马县居南,胶边县居北。同年10月藏马、胶边合并为“诸胶县”。1945年8月抗战胜利后,藏马县再次恢复,诸胶县则于当年11月并入胶县(州)。1946年9月,胶县(州)洋河崖南九个区加青岛办事处管辖的薛家岛区共十个区组成“胶南县”(十个区分别为:环海、铁山、王台、洋河崖、艾山、辛安、薛家岛、隐珠、丰台、沙河),县委县政府机关初设王台镇当铺(今黄岛区王台街道,这个地方我此行也前往进行了探访,届时发王台篇的时候会做简述提及)。1956年藏马县撤销并入胶南县。1990年12月胶南获批撤县设市,次年1月举行了挂牌仪式。

先来到胶南市老城区,这里有一条穿越城区的小辛河,属黄海二级支流(注入一级支流风河)。左侧高楼是西海岸新区人民医院(原胶南市人民医院),右侧是华联商城,并通过几座横跨小辛河的车行/步行桥梁沟通往来。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3)

胶南老城区旧称“王戈庄”,原为胶县(州)所属的一座大集镇,现为黄岛区隐珠街道王戈庄社区。1948年2月,胶南县政府播迁到此,成为县城驻地。小辛河畔的灵山湾路与琅琊台路交汇点是原胶南城市中心,主要商业场所(如胶南商厦、华联商城等),都分布在此。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4)

“胶南商厦”这4个字体带有一种回到了九十年代的感觉。2022年是胶南撤市与黄岛合并的第十个年头,虽然“胶南”的行政建制没有了,但作为以前县级城市所在地,如今仍车水马龙,繁华热闹,毕竟积淀了老市区多年来的深厚底子。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5)

因为黄岛是行政区,西海岸是国家级功能新区(赋予了较大行政权),所以现在黄岛区与西海岸新区的各处机关事业单位挂牌上都有两个专名前缀:即于行政区的基础框架上设立功能开发区,实行共同(双重)管理体制(一套机构,两块牌子),以推动城市化协调发展。类似的情况还有河北省渤海新区与黄骅市。西海岸新区拥有“石化、电力、港口、仓储、制造、农业”六大基础产业,也是综合保税口岸。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6)

八、九十年代的胶南市政府旧址,现在作为西海岸新区/黄岛区综合行政执法局的办公点。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7)

在九十年代的《胶南市志》上看过老市政府的旧照,如今还对外立面进行过翻修。这个建筑形态,在当年肯定算县城(市区)内的重要地标了。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8)

位于老胶南城区东风路的“市府家属院”,曾经为胶南市政府做安居配套,几乎都是平房。目前里边所居住的人群应该是老胶南市(县)的离退休干部或家属。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9)

胶南老城区的城市主干道——灵山湾路,风格很具北方特色。左侧是原胶南市工人文化宫,这里有一座街区公园,今西海岸新区图书馆(原胶南市/图书馆方志馆)也位于此处。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0)

原胶南市方志馆,位于今西海岸新区图书馆(老馆)三楼,是查阅地方文献的好去处。当时这里还在举行“胶东五市古籍地图中的老地图”联展。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1)

1991年版《胶南县志》中的部分地图内容选取——

清代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由 宋文锦 修,刘恬 纂的《胶州志》中所配舆图。当时的西海岸新区(含胶南、黄岛)属“灵山卫”,明代为防御倭寇袭扰所设立。据《明实录》等文献载称——

洪武二年(1369年)正月,“倭人入寇山东海滨郡县,掠民男女而去”;洪武四年六月,“倭夷寇胶州,劫掠沿海人民”;洪武六年七月,“倭夷寇即墨、诸城、莱阳等县,沿海居民多被杀掠,诏近海诸卫分兵讨捕之”……

倭寇的猖獗让统治集团意识到边患危机,于是,为了巩固海防保护边境居民,朱元璋对前朝历代军事制度进行了经验总结,创立了卫所制度,大量的卫、所拔地而起,从洪武五年(公元1372年)开始,先后成立了胶州千户所、灵山卫、鳌山卫等。灵山卫时属莱州府所辖,设前、后、左、右、中五所。前所即夏河寨备御千户所,建有城池(今黄岛区琅琊镇)。防区与安东卫(今日照市)石臼所相接。后所即胶州守御千户所,依附于胶州城,防区与鳌山卫(今青岛市南区)的浮山所相接。灵山卫设有指挥使、指挥同知、指挥佥事、千户、百户、镇抚等武职官员。同时,还于沿海设烽火墩台30座,临海城堡12处,屯30个。军户驻于寨、屯中,烽烟告警,有敌人来犯时,则民即为兵;和平时期,则兵即为民。军屯耕种收入为军费,上缴都督府一部分钱粮,为国家军饷开支。”

《读史方舆纪要》卷36胶州载:“灵山在城东南百二十里海中。《志》云:在灵山卫南三十里。其山先日而曙,先雨而云,故谓之灵。”卫以灵山得名。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2)

1953年的胶南县与藏马县行政区划图。藏马县与胶南县同期设立,沿革归属且多有分合,直到1956年彻底并入。原藏马县今为黄岛区藏马镇,以秦始皇的“藏马山”典故而得名。1993—2019年间还一度称为“藏南镇”。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3)

合并藏马县之后的胶南县辖域就一直很稳定了,并经历了撤县设市阶段,直到2012年与黄岛区再次合并。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4)

1988年的胶南县行政区地图,当时的县政府还驻在王戈庄大集(今胶南老城区)。那会隐珠乡算是县城外围一个重要的乡镇聚落,后来胶南设市,便作为了城建拓展的首推方向。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5)

而那时候的黄岛区真得好小,现在却成为了青岛西海岸的行政区专名。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6)

而2002年版的胶南市行政区地图中,胶南市政府则搬迁到了海边(今西海岸新区管委会处/机关西部办公中心)。具体搬迁时间没有查到,应该是在1991年撤县设市后到2002这十余年间。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7)

1991年版《胶南县志》中的县城平面地图与实景全貌鸟瞰。这版县志刚出台,胶南就已设市,接下来就得编撰“市志”了。《胶南市志》的年限为1988-2012年版。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8)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19)

接下来去往了今西海岸新区的另一个组团部分——老黄岛进行探寻。黄岛古称“齐伯山(岛)”,地貌实为平冈,文献曾有记载:“潮落徒步可入”,因岛上地表土石呈赭黄色(坳陷沉积岩),故称黄岛。黄岛旧属胶县(州),1945-1946年间先后划入珠山县(诸胶县)、胶南县。1976年成立黄岛革委(县级),1979年改设黄岛区,1992年与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合署办公,2012年与胶南市合并为新黄岛区。

位于老黄岛的“柳湖公园”。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0)

柳湖公园里的亭台与拱桥,传统布局构造,勾起了儿时前往公园游乐的美好回忆。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1)

老黄岛组团位于胶州湾西岸湾嘴部,是七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后期的黄岛区驻地,走在老黄岛的街道上,如同置身于时光凝固的年代。老黄岛作为承载港口发展的老工业区,拥有电厂、油库、码头等功能,轮渡可通往青岛市区。

图中右侧这栋大楼应该是以前老黄岛的某座大酒店,但早已停止经营,成为了空置房产。旁边那两根烟囱是黄岛火力发电厂。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2)

老黄岛繁华的商业中心“中泽国货广场”,位于主干道—崇明岛西路上。商业设施服务居住在这里的企业居民们。老黄岛的街道由崇明、澎湖、刘公、田横、舟山、长兴等国内众座岛屿为名,凸显地域空间特色。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3)

今黄岛街道办事处,旁边是生肖公园,位于海滨一处三角形路口。老黄岛区政府早在九十年代后期就搬迁到了长江路街道(当地俗称‘开发区’)至今,而这里就是以前的老区府所在地么? 因时间关系,今黄岛区政府未去拍摄。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4)

老黄岛海滨公园,这里是公园西侧的文化广场。远处建筑为复盛大酒店与黄岛水产研究所。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5)

沿着海滨公园的人行步道前往黄岛轮渡码头。左侧球体构筑物叫做“港湾明珠”,海滨公园也正好地处海湾畔,球体喻意“明珠”,下端支撑点为船锚,代表海洋舶舟,以此更加突出了地域文化元素。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6)

老黄岛海滩上废弃的旧渔船,远处龙门吊车作业区就是黄岛轮渡码头了。左侧较高突出的旋转顶层建筑是气象雷达观测站,位于黄山头(老黄岛东侧,油库小区背后的一座小山丘)。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7)

老黄岛海滩人不多,相对青岛其他海滨场所且更安静,非常适合休闲观海、垂钓。胶州湾西侧景观也能尽收大半。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8)

从海滨公园到黄岛轮渡码头1.5公里,徒步约15分钟。轮渡码头处有一座公交首末站场,线路主要开往青岛西海岸新区范围内。黄岛轮渡以前很热闹,泊行往来频繁(可直通位于青岛市南区的轮渡总站)。但自2011年胶州湾大桥与隧道同步开通后,黄岛轮渡就渐渐沉了下来,现在每天仅有两班轮渡往返黄岛与市南之间:分别为上午九点与下午四点。如今码头不再喧嚣,一些零散店铺亦在此做生活坚守。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29)

九十年代一本《黄岛区志》中所拍摄的老黄岛全貌图片。1984年国务院批准设立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级),主体位于黄岛辖境。1992年青岛经开区与黄岛区合署办公,以便加强行政体制管理。所以黄岛的城市面貌发生了很大变化,城建规模亦有较深拓展。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也可以说是如今西海岸新区的最早雏形。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30)

领导们关心黄岛(青岛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经济发展。那个年代,“保税区”的概念也才刚刚开始。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31)

九十年代《黄岛区志》中的配套地图。那时黄岛区范围非常小,东边隔胶州湾与青岛市区相望,北、西、南三面均与胶南市接壤。区政府还位于老黄岛,经开区设立后,规模化城市建设也已全面启动。

青岛黄岛胶南老城区(行走老胶南与老黄岛)(3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