聂夷中是晚唐诗人,存诗不多,26首五叔读他的诗,能读出老杜情怀和乐天味儿盛唐时老杜光大了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沉重负担中唐时白居易引领的新乐府运动更是把讽喻的视野放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聂夷中呢,他用浅易的语词咏叹农民的生存境况,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充满了悲悯情怀,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聂夷中公子行二首?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聂夷中公子行二首(聂夷中咏田家)

聂夷中公子行二首

聂夷中是晚唐诗人,存诗不多,26首。五叔读他的诗,能读出老杜情怀和乐天味儿。盛唐时老杜光大了关心人民疾苦的现实主义传统,反映了安史之乱带给人民的沉重负担。中唐时白居易引领的新乐府运动更是把讽喻的视野放大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聂夷中呢,他用浅易的语词咏叹农民的生存境况,揭示了官民之间的尖锐矛盾,充满了悲悯情怀。

田家

父耕原上田,子斫山下荒。

六月禾未秀,官家已修仓。

此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却没有一句议论和抒情的句子。写了四幅画面,似乎没见到诗人的情感态度。然而,这正是一种巧妙的描写方式——白描。

白描主要用简练的文字描摹对象,不重辞藻修饰与渲染烘托。它如实勾勒描写对象的情态面貌,具有生动传神和突出主体的效果。如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诗人只是利用白描手法对景物进行了排列,却成就了一曲千古绝唱。

聂夷中的《田家》前两幅画面是父耕田和子砍柴,合在一起就是父子辛勤耕耘劳作,最后一幅画面是官府早早地筑起了仓库,急切等待着收租。两相对比,突出了封建统治者残酷剥削、压榨农民的深刻主题。起“转”效果的第三幅画面是禾苗还未成熟,点名时间节点,进一步强调农民的缺衣少食和官府的贪得无厌。

咏田家

二月卖新丝,五月粜新谷。

医得眼前疮,剜却心头肉。

我愿君王心,化作光明烛。

不照绮罗筵,只照逃亡屋。

这首诗依然语言直白平易。首联写农民早早就把缫出来的丝、种出来的谷给卖了,原因从前一首诗中可得知:官府催租。颔联用了比喻性的说法,官府的逼迫就好比“眼前疮”,疮都长到眼面前了,不医治处理不行了。可是,把劳动成果上缴了不就等于杀鸡取卵吗?今后的日子该怎么过呢?总不能吃观音土喝西北风吧?这些丝啊谷啊真就是“心头肉”啊!

后两联,诗人表达了良好愿望,期盼君王体恤民情,保全百姓。不然,农民们为躲避赋税将要全部逃亡了。在夷中看来,不固守民本,晚唐的颓势难以消除。

三农是国家的根基,而我们在这里看到的却是田家被官家催逼得无法存活。农民辛辛苦苦劳作,得出的生产资料连应付赋税都还不够,如何维持自家生活?勺子比锅都大,唐王朝能不灭亡么?

胡震亨在《唐音癸签》中认为聂夷中属于“五言古诗鸣者”,这里选讲的两首歌咏田家的诗便都是五言,虽然不古,但也很有乐府调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