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断断续续地看一部电视剧——《觉醒年代》。

当然我不是来安利好剧的(但是真的好好看啊你们快去看!!!),因为演员选角太过合适演员演技在线以至于我仿佛看到了许多伟人鲜活地站在我面前。

最让我感兴趣的还是出场不多的鲁迅先生,毕竟是中学课本里要背诵全文的男人。

对于鲁迅,我们都知道他是伟大的文学家和思想家,除此之外,鲁迅在设计领域也是数得上的,创作一本书,从主笔,到插画,到封面设计甚至到装帧,样样精通,全都是他。

除此之外他还是“中国现代版画之父”,他收藏的版画多达两千多幅,并且还创办木刻班,培养了一批优秀的青年木刻版画家和木刻插画家,产生了许多优秀作品。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1)

三味书屋

其实关于鲁迅的美术方面的天分,我们是可以在学过的文章中窥得一二的,在《阿长与山海经》和《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都有提到鲁迅先生儿时非常喜欢带有绘图的书籍。《三味书屋》中说过:“书没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

在三味书屋,鲁迅先生埋下了艺术的种子。

今天聊聊鲁迅先生最有名的设计作品——北大校徽设计

在《觉醒年代》中,有蔡元培校长请鲁迅为北大设计校徽的剧情: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2)

像极了提需求的甲方(手动狗头)

关于北大校徽的创作背景,剧中有做交代:

当时的北大腐败成风,甚至还闹出了丑闻,北洋政府想对北大进行改革,赏识蔡元培的大总统黎元洪便任命其为北大校长,让他在北大进行改革,并且在蔡公改革道路上给予了许多支持。

改革第一步便是为北大寻找优秀教师,当时的鲁迅在教育部任职,并且蔡公也是其恩师,自然而然便找到鲁迅,希望他到北大任职以及为北大设计校徽。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3)

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4)

瓦当

豫才不愧是豫才,他所设计的校徽,立意深远,蕴含丰富,简洁大气,透漏着浓厚的书卷气和文人风格。

校徽的造型上采用的是中国传统的瓦当形象,瓦当形象是中国特色,再没有比它更厚重的了,轮廓上简洁,使校徽具有现代的感觉。

“北大”由两个篆字上下排列,而且用篆体所书的“北大”,也是第一次将中国书法用于校徽。此后,书法成为校徽设计的一个重要元素。

上半部的“北”字是两个背对背侧立的人像,下半部的“大”字是一个正面站立的人像,一人背负二人,构成“三人成众”的意向,也有“北大人肩负开启民智的重任”的想象。

还设计成脊梁骨的形状,这是希望北大学生成为国家民主与进步的脊梁的意思。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5)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6)

修改后的校徽

蔡元培校长收到鲁迅寄到的图样后,马上采用成为北大校徽,鲁迅设计的北大校徽还被刘半农戏称作“哭脸校徽”。

这枚著名的“哭脸校徽”一度成为北大的标志,一直延用至1949年,之后因历史原因长期弃用,直到上世纪80年代又重新使用。

2007年6月,北大发布《视觉形象识别管理手册》,正式推出修改后的校徽,这一标识正是在鲁迅设计的校徽图案基础上丰富和发展而来。

鲁迅先生不愧是民国第一设计师,除了校徽,在这之前还有设计过民国的国徽,怕是越讲越多就不展开说明了,除此之外他一生设计的书籍封面大约有六十多本,累了,还是等我有空再整理吧。

讲一个再冷一些的趣事,鲁迅先生除了文学,医学、篆刻、设计绘画等技能外,在日本留学期间还练过柔道,也是第一批练习柔道的中国人之一,只是有没有获得黑带就无从考证了。

惭愧惭愧,我不光设计不如鲁迅,武还不如周树人。

最后,《觉醒年代》中鲁迅所书《狂人日记》镜头结尾。

40岁的鲁迅先生 因为沉迷觉醒年代于是再刷一遍鲁迅先生(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