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三十六计》是指中国古代三十六个兵法策略,成书于明清。原书共分六套,即胜战计、敌战计、攻战计、混战计、并战计、败战计。前三套是处于优势所用之计,后三套是处于劣势所用之计。每套各包含六计,共三十六计。每计名称后的解说,均系依据《易经》中的阴阳变化之理及古代兵家刚柔、奇正、攻防、彼己、虚实、主客等对立关系相互转化的思想推演而成。解说后的按语,多引证宋以前的战例和孙武、吴起、尉缭子等兵家的精辟语句。《三十六计》是根据我国古代卓越的军事思想和丰富的斗争经验总结而成的兵书,是中华民族悠久的文化遗产。

六六三十六,数中有术,术中有数。阴阳燮理,机在其中。机不可设,设则不中。


此计名源出《永乐大典·薛仁贵征辽事略》。

原文

备周则意怠①,常见则不疑。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②。太阳,太阴③。

注释:①备周则意怠:防备十分周密,往往容易让人斗志松懈,削弱战力。

②阴在阳之内,不在阳之对:阴阳是中国古代传统哲学和文化思想的基点,其思想笼罩着大千宇宙、细末尘埃,并影响到意识形态的一切领域。此计中所讲的阴指机密、隐蔽;阳,指公开、暴露。意思是在兵法上是说秘计往往隐藏于公开的事物里,而不在公开事物的对立面上。

公元644年,唐太宗决定率军亲征,攻打高句丽。唐太宗以刑部尚书张亮为平壤道行军大总管,率领水兵三十万,乘三百艘战舰出征。大军计划从山东东莱跨过渤海,直赴高句丽都城平壤。不久,大军到了海边。只见海涛汹涌、雾气缭绕,放眼望去一片茫茫无际。从未见过如此阵势的唐太宗,一下子就慌了神,说什么也不愿意过海。见此情景,众将领、大臣纷纷请见,劝慰唐太宗渡海没有任何危险。但无论众人如何劝谏,唐太宗都大摇其头。正在大家无计可施时,张士贵问下属薛仁贵有什么好主意。薛仁贵对张士贵说:“咱们只要瞒着皇上本人,悄悄地在海边建造一座设施完备的海上建筑,然后让军士们扮作百姓在里面自由走动。待建筑完成后,咱们再用计把皇上‘请’上船。这样他就会误以为是在市井之中,也就不会害怕了。”张士贵听后大喜,赶忙把此事分配了下去。几天后,张士贵禀告唐太宗说:“在附近的海上,居住着一位豪富老人,愿为您的三十万兵马提供粮草。”唐太宗非常高兴,就宣豪富老人觐见。豪富老人见到唐太宗后,提出让唐太宗亲自去海边验收粮草。唐太宗欣然答应了他的请求。当文武百官随唐太宗来到海边时,只见眼前上万间房屋都用彩幕遮围着。豪富老人请唐太宗先到海边的一座五彩营帐中歇息,并请文武百官一起陪同唐太宗饮酒作乐。一时间,笙歌四起、美酒飘香,唐太宗顿时陶醉其中。过了一会儿,唐太宗只觉得四面的帷幕被风吹得呼呼作响。哗哗的涛声如雷轰鸣,桌子上的杯子、盘子纷纷翻落在地上,唐太宗都坐不稳了。唐太宗心生疑惑,立刻命人揭开帷幕察看,只见一望无际的滔滔海水,分不清东西南北。唐太宗惊恐地问道:“这是什么地方?”张士贵回答说:“陛下,我们正在大海上,这是部将薛仁贵想出的渡海之计。现在,我们已借着风势顺流而下,快到东岸了。”唐太宗望着浩浩荡荡的海水,不禁感慨。过了一会儿,他才想起召见薛仁贵。原来,那个豪富老人就是薛仁贵假扮的。就这样,唐军顺利渡过了大海,而薛仁贵也因此得到了唐太宗的重用。因为皇帝贵为“天子”,所以这一计名为“瞒天过海”。

案例二:赵高密谋扶胡亥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巡游东南,小儿子胡亥与左丞相李斯、中车府令赵高陪同左右。在巡游返回的路上,秦始皇突然病倒,最终死在沙丘平台。丞相李斯担心秦始皇在都城外死去的消息传出后,诸公子和天下百姓有可能趁机作乱。于是,李斯秘不发丧,而是将其棺木放在温凉车中,派自己信赖的宦官驾驶。每到一地,李斯照旧向秦始皇进呈饭食,百官奏报政事也照样进行,由秦始皇最宠信的宦官负责上传下达。所以,只有胡亥、李斯、赵高以及少数几个宦官知道秦始皇已经病逝。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讲解完整版(三十六计系列1之瞒天过海)(1)

赵高是一个野心很大的阴谋家,小时候就被阉割。秦始皇听说他体力强壮,又通晓律法,就额外提拔他做了中车府令,让他教自己的第十八个儿子胡亥学习律法。胡亥是一个十足的纨绔子弟,但对老师赵高非常信任。赵高想利用秦始皇病逝之机假传圣旨,诛杀秦始皇的长子—公子扶苏,而改立胡亥为太子。才能显著的公子扶苏是秦始皇培养的继承者,为了让公子扶苏积累治国经验,秦始皇派他到北面边境与大将军蒙恬一起戍守边境。赵高想假传圣旨,自然有他的打算。第一,他能利用与胡亥的师生关系,逐步专权。第二,他也能借此机会,间接地报复曾经判过他死刑的大臣蒙毅。原来,赵高曾经犯罪,秦始皇派大臣蒙毅审理赵高的罪案,蒙毅依法判处赵高死刑。秦始皇看在赵高处事机敏的份上,就特别赦免了他,并且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从此,赵高对蒙毅一直怀恨在心。但是,蒙毅和他的兄弟蒙恬一直为秦始皇所器重,兄弟两人被称为“忠信之臣”,因此即使是将军、丞相也不敢怠慢他们。

制定好假传圣旨之计,赵高开始一步步实施。首先,他向胡亥说出他的计谋,急于登基的胡亥欣然同意。接着,他又去说服丞相李斯。起先,李斯一口回绝,但赵高“劝解”说,如果扶苏继位,肯定会重用蒙氏兄弟,至于他李斯,身首异处也不是没有可能。李斯听罢,认为赵高的计策对自己有利,就答应与他合谋。同流合污的三人假称接到秦始皇将胡亥立为太子的诏书,并派人把假诏书送至北面边境,宣读给扶苏和蒙恬。诏书责备公子扶苏没有能力开辟疆土、创立功业,将军蒙恬不能矫正扶苏的过失,失职严重,当全部赐死。公子扶苏无奈自尽,蒙氏兄弟也相继被抓。赵高发出伪诏后,命令巡游的皇家车队继续往咸阳进发。时值暑期,车中的秦始皇尸体已开始腐烂,变得臭气熏天。李斯迫不得已下令随从的宦官设法在车上装载一些鱼,利用奇臭的鱼味来迷惑众人,使人们分辨不清究竟是什么味。就这样,路旁的有些百姓虽闻到了臭味,但是没有一个人怀疑那是尸体的味道。李斯和赵高等人直至回到咸阳以后才给秦始皇发丧,太子胡亥正式继承了帝位,史称秦二世。

案例三:日本偷袭美国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清晨,日本海军出动6艘航空母舰,441架飞机偷袭美国太平洋海军舰队基地珍珠港。美军在毫无防备的情况下仓促应战,损失惨重,12艘舰船被击沉或损坏,188架飞机被摧毁,155架飞机遭到破坏,2403名美国人丧身。袭击结束后,日本大使向美国政府正式递交宣战书,这令美国总统罗斯福十分愤怒,他称这一天为“一个无耻的日子”。

三十六计瞒天过海讲解完整版(三十六计系列1之瞒天过海)(2)

其实,罗斯福愤怒的原因不仅仅是日本不宣而战,还有日本政府在此之前可以说用精湛的演技骗过了罗斯福所领导的美国政府。

起初,美国一直向日本出售武器和石油等战略物资,因为日本是岛国,资源匮乏,严重依赖进口。随着日本席卷东南亚,其势力范围越来越大,严重威胁到美国的利益。于是,美国决定停止向日本出口战略物资,这将会给严重依赖进口的日本以沉重打击。

美国此举引发日本的强烈不满,日本政府内部充斥着对美宣战的情绪,大家心里都清楚日本对美开战只是时间问题。日本政府清楚强大的美国太平洋舰队将会对日本造成严重的威胁,于是决心偷袭珍珠港,将此地的太平洋舰队一举歼灭。为了放松美国的戒备,在开战前夕,日本政府派特使来栖三郎协助驻美大使野村吉三郎与美国和谈,甚至不断在美国释放和平的烟雾弹。野村吉三郎和罗斯福有着极好的私交,美国人曾经评价野村“心地善良、真诚、毫无奸诈”。正是这个“真诚”的野村与美国进行了45次和谈,为日军偷袭珍珠港争取到足够的时间。日本报纸也在连篇累牍发表声明“日本政府决不放弃和平希望,尽最大努力调整日美关系”。

另外,为了探听当地美军的虚实,日本向夏威夷派出两百多名间谍,化装成记者、游客为日军提供可靠的情报。更为狡猾的是,日本在偷袭的前几天,让海军陆战队的士兵放假游玩,而他们的航空母舰悄悄向北集结,躲避美军的侦查。日本凭借影帝般的演技,成功的骗过了美国人,直到日本飞机飞到珍珠港的上空,美军士兵还以为是军事演习。不过,令美军深感幸运的是,遭袭当天,美国太平洋舰队的主力航母纷纷外出,躲过一劫,使得舰队主力得以保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