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动漫《杨戬》上映,评论两极分化,一些网友认为《杨戬》的上映和《大圣归来》《哪吒》《姜子牙》上映意味着国漫崛起了,我们要有文化自信,也有一些网友提出了批评。但笔者不敢苟同所谓的“国漫崛起”,认为这些国漫的出现恰恰暴露了现在国漫存在的问题。笔者是一个文艺爱好者,喜好日漫、电影、流行音乐……大学期间看了许多作品,下面就来谈谈自己的看法并提出一些建议。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1)

笔者认为国漫存在这些问题:

创新不足,体裁有限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大圣归来》、《哪吒之魔童降世》、《姜子牙》、《杨戬》都出自我国古代的两部名著《封神演义》和《西游记》。

纵观新中国成立以后中国动画发展史会发现,以《封神演义》和《西游记》为题材的动画作品多到几乎可以说是“烂”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电影《那吒闹海》《大闹天宫》,上世纪九十年代的动画片《西游记》,本世纪初的动画片《天上掉下个猪八戒》和《哪吒传奇》。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2)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3)

国人都说《哪吒之魔童降世》上映意味着国漫崛起?但笔者认为非也,只能说技术崛起,但创新度仍然不足,且剧情无聊、又令人难以理解,并不适合大众。

难道我们中国的文学作品就只有《西游记》和《封神演义》吗?当然不是。难道我们的题材就只能局限于文学作品吗?当然不是。

“功夫是中国的,熊猫也是中国的,功夫熊猫是美国的”“花木兰是中国的,但花木兰动漫是美国的”这种说法由来已久。确实,美国人的《花木兰》《功夫熊猫》等电影取用中国元素做题材并赚取大量外汇 ,但这不奇怪,因为美国历史短暂,文化题材有限,再加上又是移民国,从国外取材很正常。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我们的邻国日本也从中国取材,拍了《中华小当家》等含有中国元素的作品。

中国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难道就没有合适的题材?找不到合适的题材?非也,只不过我们国人不善于挖掘,老是吃《西游记》《封神演义》的老本。当然,迪士尼也有这种所谓的“吃老本”的问题,比如公主类不断翻拍,但迪士尼仍然推出了《冰雪奇缘》《疯狂动物城》这些优秀的新作品。

不善于挖掘新题材和创新新元素是国漫存在的一个很大问题,国漫要想真正崛起,技术要创新,题材更要创新 只有这样国漫才能真正崛起。

剧情不进反退

以两部动画片为例:1995年的动画片《大头儿子小头爸爸》是笔者曾经非常喜欢的动画片,现在这部动画片又有了新版但剧情和质量实在是不如1995年版的;曾经被人诟病的喜羊羊与灰太狼,虽然不断有新版本出现,但近日的《羊村守护者》更是让人诟病,质量也令人捉急。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4)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5)

作为一个95后和00后,我们的童年都有哪些国产动画片?可以说很多:《西游记》、《三国演义》、《哪吒传奇》、《中华小子》、《围棋少年》、《天上掉下个猪八戒》……这些作品题材广泛、剧情和质量都可以说都是上乘,但当我今天突然有幸“拜读了”今日的动画片《熊出没》、《羊村守护者》……后,实在是欣赏不起来,感觉剧情堪忧。

杨戬眼睛受伤非人哉(杨戬动漫背后的问题)(6)

都说现在国漫进入“黄金时代”,因为有了哪吒、大圣归来、姜子牙……这些作品,但笔者看来并不是,笔者认为1999年的《宝莲灯》才是迄今为止国产动漫的所谓高峰,因为剧情、配音和歌曲(李玟《想你的三百六十五天》张信哲《爱就一个字》和刘欢的《天地在我心》)都可以说称得上是典范,相反最新的四部剧情并不好,如《姜子牙》里纣王竟然成了神……

现在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科学技术不断进步,但文艺作品并没有什么进步,实在是让人感觉奇怪。剧情是电视剧、动画片、电影的灵魂,剧情不进步,何来进步一说 。

国人对动画动漫缺乏正确认识

去年一些家长指出《迪迦奥特曼》动画片有暴力倾向不适合儿童要求下架,但他们忽视了一个问题,动画片、动漫是一个作品,他的市场不应该局限于儿童,而应该普及大众。

如迪士尼上世纪30年代的作品《米老鼠和唐老鸭》、《白雪公主》等作品受众群体就并不局限于儿童,作品的中心思想也是在揭露社会现实。

因此国人必须转变对动画片、动漫的认识,即要认识到:动画片是一种艺术作品而非儿童读物,作为一个艺术作品,可以有自己的思想和对社会的看法。

网友们认为奥特曼除恶扬善是有暴力倾向,但幼稚的动画片就适合儿童成长吗?当然不是。

这些就是作为业余爱好者的笔者的看法,欢迎专业人士批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