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新乡日报我今年32“公岁”,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我们的新时代最后一段?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们的新时代最后一段(我们的新时代我今年32)

我们的新时代最后一段

来源:新乡日报

我今年32“公岁”

河南科技学院 茹振钢

开栏的话

新时代是大有可为的时代,更是梦想激荡的时代。新时代属于每一个人,大家都是新时代的见证者、开创者、建设者。牧野大地上,万千儿女用汗水浇灌收获,以实干笃定前行,唱响新时代奋斗者之歌。即日起,本报开设“我们的新时代”专栏,让我们走近他们,聆听一个个不负伟大时代、勇于筑梦追梦的精彩故事。

在我成长的人生轨迹里,伴随着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也见证了党的百年华诞、祖国的日益富强。我们是出生在新社会、沐浴在党恩下的一代人。今年恰值“十四五”的关键之年,奋斗正当其时。

1958年我出生在河南沁阳的一个农民家庭,幼小的时候就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在我的记忆深处,吃顿饱饭就是天底下最美的事。

我对小麦研究情有独钟。记得有一部电影叫《一九四二》,讲的就是我们河南遭受特大灾害,难民遍野。我的哥哥就是在那个时候被饿死的。所以我想,既然我是搞农业研究,搞粮食生产、培育好品种研究的,就要让原先的那种经历,在我们今后的历史上再也不会发生,要让我们的这个小麦用更少的土地产生出更多的粮食,让我们近14亿中国人吃得饱、吃得好,这就是我奋斗不止的初心!

自1981年参加工作以来,我一直从事小麦育种与教学工作。小麦育种工作是枯燥的、长期的,需要坚持不懈地机械式反复。一个新品种从开始选育直至大面积示范推广,需要经过十年如一日磨砺。我带领团队从生产中找问题、立课题,冒酷暑、战严寒,不分春夏秋冬,走遍了黄淮各类麦田,制定出符合各个时期需要的育种目标。

小麦品种只有耐得住极端天气,才能经得起生产考验。数九寒冬,我在大田里观察小麦受冻的过程,疾风暴雨中观察小麦的抗倒伏性能,烈日暴晒下评选小麦的耐高温特性。就这样,历经无数次的科研攻关,我先后培育出了“百农62”“百农64”“百农矮抗58”“百农4199”等10多个小麦品种,累计推广面积达4亿多亩,增产效益300多亿元。农民朋友亲切地称我是“粮财神”!我还多次受到亲切接见。

我是一名党龄达38年的共产党员,今年恰好32“公岁”。“育好小麦为百姓、搞好科研为国家”是我砥砺前行的初心和使命。只要是农民群众需要的我就去做,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就去干!为了给粮食生产储备新成果,用科技引领小麦生产向前发展,我们还研究出了杂交小麦、新物种品种……

奋斗是青春的底色,行动是最好的传承。初心不改,勇担使命,落实好“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的要求。未来我将继续奋斗在这条漫长而充实的小麦育种之路上,为我的初心、我的梦想、我的“青春”继续奋斗!(新乡日报全媒体记者 赵改荣 整理)

编辑:申彬彬

本文来自【新乡日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