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阳是一座有浓郁历史气息的城市,它身为十三朝古都(通常来讲),又是道学的发源地,儒学的兴盛处,自古以来便有“天下之中”的美称。洛阳的古墓极多,这些古墓当中出土了不少珍贵的文物,有一些流落海外,有一些藏于民间,还有一些则分布于国内各大博物馆。

西安历史博物馆虎符(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1)

洛阳博物馆凭借其地理位置的优异,也馆藏了不少本地出土的珍宝,其中有一件更是号称“镇馆之宝”。此物便是东汉石辟邪,辟邪这种生物十分奇异,跟龙以及麒麟一样,具有许多动物的特征,也是被虚构出来的神兽之一。辟邪长着两个大翅膀,长相有些类似狮子,却也有些像老虎,根据史册记载,辟邪最早出现于西汉时期的《海内十州记》之中,文中曾如此说:“聚窟洲有辟邪,天禄。”与辟邪一样,天禄也是被虚构出来的,它跟辟邪其实是属于一种生物,都统称为“貔貅”(pí xiū),许多人都喜欢买一些玉貔貅来把玩,据说可以辟邪。

西安历史博物馆虎符(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2)

貔貅有两种,一种是独角,另一种则有双角,辟邪跟天禄的区别便在此处。一角者名为天禄,双角者则是辟邪,这两种生物在古人的传说中都是成对出现的。作为被虚构出来的生物,一定有其原型,一些学者认为,貔貅的原型是大熊猫,因为《史记》中有记载:“轩辕教熊、罴、貔、貅、貙、虎,以与炎帝战于阪泉之野。”由于大熊猫实际上属于熊科,而非一般人所误以为的猫科,它在上古时期也属于猛兽之一,所以才有人觉得史记中说的貔貅便是大熊猫。

不过也有人对这种说法提出了质疑,他们则认为,貔貅的原型是神话中的另一种生物——穷奇。《山海经》中有这样一段话:“穷奇,状若虎,有翼。”这番描述跟貔貅的长相十分相似,因此这种说法更受到民间的认可。

西安历史博物馆虎符(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3)

洛阳博物馆馆藏的这个貔貅便是双角,所以一般称其为辟邪,因为它的材质是石头,所以又叫石辟邪。这个石辟邪出土于1992年,当时一干村民正在洛阳孟津县老城油坊街附近挖掘水渠,其中一个村民在挖掘过程中突然感觉到触碰到了一些坚硬的东西。这个村民刚开始以为是石头,后来发现不对劲,便把此事上报给了政府。孟津县政府得知后,随即传达给了文管会,他们立刻派人赶来,对此地进行深入挖掘,之后便发现了不少石头碎片,从其雕纹来看,应该是一件古代文物。

西安历史博物馆虎符(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4)

文管会的人兴奋不已,他们立刻把这些石块进行处理。经过几位专家的辛苦劳作,石块最终被拼接回原样,之后,经过专家的研究,他们确认此物便是传说中的辟邪。该石辟邪体型庞大,约有8吨左右,身高近两米,身长也有2.9米,通身都是由青石雕刻而成,看着便高大威猛。

关于石辟邪的出处,专家产生了争议。因为其出土地点离汉光武帝的陵墓十分近,只有一千米左右,所以有专家表示该辟邪应该是汉光武帝墓前的神兽。但也有专家持反对意见,因为根据《后汉书》记载,汉光武帝十分的勤俭节约,其死前更是曾嘱咐过手下人要把自己的丧葬从简,切不可铺张浪费。而从汉光武帝墓穴挖掘出来的文物也可以看出,事实的确如此。所以一部分专家便认为该辟邪是别的东汉皇帝墓中之物。

西安历史博物馆虎符(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5)

如此认为有两个理论依据,前文所述为其一。其二则是根据《三国志》中记载,董卓入主洛阳后,曾特意派人去损坏过东汉皇帝的墓穴,而恰巧,这件石辟邪出土时便处于损坏状态,其身上有很明显的人工破坏痕迹。

后来这件石辟邪便被送往洛阳博物馆,由其进行馆藏。近些年来,洛阳虽然一共出土了五件汉代时期大型石辟邪,但该件石辟邪体型却为最大,其雕刻也最为精美,所以最终成为了洛阳博物馆的镇馆之宝。有不少国家的博物馆听闻了此事,便想方设法申请将此物带去他们国家进行公开展览,我国也本着和平友好的原则同意了几个国家的请求。

但由于石辟邪体型实在太过庞大,路途也颇为遥远,运输难度巨大,成本又太高,所以此事便不了了之。直到2004年时,纽约大都会博物馆特意租了飞机,将文物运输到了美国,并在其博物馆最中央处展出了数月,之后大都会博物馆欣然将石辟邪归还。该次公开展出,也促进了美国人对中国文化的了解,令无数美国人对石辟邪叹为观止。

参考资料:《史记》《山海经》《三国志》《洛阳博物馆介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