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影》在朱自清所写的散文中,十分出名。其中朱父对他那种爱护,在朱自清简朴的文字下,表达得细腻动人。

但也许会有人好奇,既然这么爱父亲,为什么年轻的朱自清,还会让腿脚不便的他为自己跑上跑下,而无动于衷呢。其实,这一切都是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不善于表达的朱自清,选择把爱埋藏在了心中。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1)

一、对“父权本位”的批判

朱自清不是一个传统意义上的“孝子”,很多了解的人都知道,作为一个接受了近代民主自由思想的新人类,朱自清对儒家传统的父权思想,都有所不满和批判。所以在他的文章中,常常会体现出对父子之间,平等之爱的渴望。

如在《父母的责任》一文中,他指出:

“且只就中国论,从孟子时候直到现在,所谓正统的思想,大概是这样说的:儿子是延续宗祀的,便是儿子为父母,父母的父母,……而生存。父母要教养儿子成人,成为肖子———小之要能挣钱养家,大之要能荣宗耀祖。”

“另有给儿子娶妻,也是父母重大的责任———不是对于儿子的责任,是对于他们的先人和他们自己的责任;因为娶媳妇的第一目的,便是延续宗祀!”

朱自清虽然自小就被教育如此,但他思想解放以后,一直都站在社会的高度上,对这些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传统思想认为,为儿子娶妻是父母的责任,被他极大地否认了。

父母对孩子应该是没有责任的,即使他们承担着“父母”这一角色,他们也应该作为一个独立而自由的人存在。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2)

朱自清是矛盾的,他一直反对传统父母对子女的责任,但后来却依旧被这些父母之爱所感动。

二、与父亲关系的紧张

在《背影》问世之前,朱自清和朱父的关系,一直都很紧张。“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是在中国延续了几千年的等级观念,这种等级不可冲破。因此,孩子必须无条件顺从父母,否则就是不孝,这种思想一直笼罩在子女身上。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3)

而朱父也是如此要求自己的子女的,他是一个传统的严父。在家庭生活中,子女在在他面前都得以“礼”的方式,来顺从他的意愿。虽然后来朱自清竭力摆脱这些,但在他的文章中,这种被父权约束过的痕迹,却随处可见。

在《背影》中,朱父要求朱自清,“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朱自清乖乖地留在原地等待,就是被父权影响的证据。即使看着蹒跚的父亲,他也没有违抗这个“命令”。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4)

虽然两个人对对方都有爱,但因为传统思想的影响,他们总是会克制情感,很少用语言直接表达。而爱是需要理解和交流的,与许多传统家庭一样,朱自清和朱父的感情,在明面上,一直都紧张而难以缓解。

与朱父关系紧张,并且一直在批判父权,但回到《背影》中,破天荒般地,朱父在朱自清的笔下,成了一位不可多得的慈父。这个变化不是突然的。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5)

三、对父子关系的新认识

在写完《背影》后,朱自清与朱父的关系开始慢慢缓解。因为在这里,朱对于父子关系的认识,产生了新的见解。这个新的认识,让朱自清开始学会了怎么正确处理父子关系。

《背影》里,朱父总是在一些习以为常的话语,以及细微的动作间,表达出他对儿子的关爱。而同样,朱自清对于朱父的这些关爱,充满了无限的感激。

朱自清是一个怎样的父亲(从朱自清的作品中)(6)

“父慈子孝”应该是一个平等的对立关系,也是一个有严格顺序的关系。如果父不慈,也就不会有子孝。平等的父子之爱,是朱自清深切的期盼。

这在他自己作为父亲后,也有体现。但即使他总是在呼唤建立新型的父子关系,他也逃脱不了作为一个父亲,所要面临的传统老路。

在《儿女》一文中,面对自己的儿女,他表示

“仍旧按照古老的传统,在野蛮地对付着,和普通父亲一样。”他也会不断反问自己,“我为什么不像父亲的仁慈?我不该忘记,父亲怎样待我们来着!人性许真是二元的,我是这样地矛盾;我的心像钟摆似的来去。”

传统的父权思想,虽然被朱自清摒弃,但不可否认,这在生活中一直在影响着他的思想和决定。所以,他才以自己的切身经历,展现了当时传统家庭矛中盾,留下了他的批判和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