捻翅目的昆虫最早在1793年被发现,在全世界都可以找到,而且它们的宿主也多种多样,有超过34个科的昆虫都是捻翅目的归宿。


但实际上这种昆虫非常古老。科学家们曾经在距今1亿年历史的琥珀里发现了捻翅目的昆虫…和它们的宿主。


人类发现和研究捻翅目的历史很短,主要是因为它们实在是太奇葩了。公虫子长大成虫后的寿命只有6小时不到,全部使命就是繁殖,而母虫子一生住在别人体内,怪不得很少有人知道这类虫子的存在。


先来看看它们很不走心的长相。


先从公的眼睛说起。几乎所有的昆虫都有复眼,复眼的单位是小眼(ommatidium)。每个小眼只能看到一点点光线,分辨率不高,但是合起来能够成像,类似于一个个独立的像素点能够组成一副图一样。为什么说几乎呢?因为捻翅目就不是这样。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1)

磷虾复眼的小眼

@wikipedia


捻翅目的眼睛是昆虫里的奇葩。实际上,它们的眼睛类似于古老的三叶虫。它们的眼睛长得像桑葚,而且每一个都是一个完整的眼睛,有视网膜,能够接收一块较大的视野的信息,比普通昆虫的视力好多了。


你可能觉得不屑,那肯定也不如哺乳动物的眼睛啊?


倒不能这样说,考虑到捻翅目长大成虫后也就几毫米那么大,这样的眼睛已经非常厉害了。2017年,德国弗劳恩霍夫协会(Fraunhofer Society)的科学家受到捻翅目Xenos peckii 雄虫的启发,设计出了只有3.5毫米厚的智能手机微型摄像头facetVISION。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2)


捻翅目还有奇葩的一点,那就是这种昆虫的公母差别很大(两性异形),公的和母的看起来判若两虫。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3)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4)


_

_

_


图1:捻翅目的公(右1)母(左3)差别很大(两性异形)。图2的a和b是雌虫,c和d是雄虫。图3是雄性捻翅目的眼睛。

@alchetron


公的比较像桑葚精变的苍蝇,母的呢就比较像…emmm…母的一直是个宝宝。心理承受能力强的自己看吧…


实际上,捻翅目女孩子不会经历普通昆虫要经历的变态过程,它们一直延续着幼齿时候的样子(幼态延续),而且是没有眼睛、没有腿、没有触角、没有翅膀的那种幼齿。


牛津大学的昆虫学家 Jeyaraney Kathirithamby 是这么形容母虫子的:“她们就是一袋子卵,甚至连成型的嘴巴都没有”。想象一下,同桌女孩一直是她6周大(出生前)的样子。


好吧,这样的女孩子注定只能过寄生的生活(三枝五节蟊科 Mengenillidae 的捻翅目除外,她们会经历变态,而且一段时期离开宿主生活)。她们在还是小朋友(一龄)的时候,会找到节肢动物外骨骼的缝隙,然后钻进去,没什么特殊情况就再也不出来了。


但是母虫子不是没有眼睛没有腿,不会说话不会怼吗,那么捻翅目要怎样繁殖呢?


是这样的,母捻翅目会翘起一个叫做头胸部的结构,戳出宿主体外,因为她们的生殖管长在头胸部。这个外露的生殖管会散发外激素的味道,吸引附近只有6小时待机时间的异性前来。然后,它们就通过外露的生殖管火速完成生命大和谐。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可以看一下捻翅目Xenos peckii在宿主无意识围观的情况下,完成生命大和谐的过程。

@Mike Hrabar


对了,捻翅目中,三枝五节蟊科的就更奇葩了。这种捻翅目的雌虫有段时间可以离开宿主生存。公的遇到母的会用自己的小针一顿乱戳,把自己的精子注入除雌虫头部以外的其他任何部位。


然后公捻翅目就很快死去,留下母的独自抚养北鼻。


捻翅目一窝可以生下1000-75万个北鼻(捻翅目是卵胎生)。捻翅目的宝宝非常鬼畜了,它们从出生开始,就寄生在母体内,靠吃妈妈为生。


原来,二代北鼻们一开始是一种类似毛毛虫的闯蚴(Planidium)。它们从小就在已经是寄生虫的妈妈的血淋巴中爬来爬去,啃老寄生。


最后,它们会当初从妈妈头胸部进来的通道爬出来,寻找自己的终身归宿。不过,北鼻们的发育速度不一样,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宿主可能都会觉得肚子上痒,有东西爬出来。研究者们曾经吹过母捻翅目头胸部的管道,结果吹出了一个批次的二代北鼻。


捻翅目北鼻还有一个神秘未解的知识点:从妈妈和宿主体内出来的时候,还看不出男宝宝还是女宝宝。不过奇怪的是,从来没有在同一个宿主体内发现不同性别的捻翅目宝宝。所以科学家们猜测,捻翅目可能和鳄鱼、海龟什么一样,性别由环境决定。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5)


话说回来,宿主们都是活蹦乱跳的,捻翅目宝宝们怎么抓得住它们呢?


原来,捻翅目一般从宿主小的时候就陪伴它们成长了。比如,觅食工蚁可以充当捻翅目的搬运工,它们就直接被搬到蚂蚁的老家里,然后随便就可以找到很容易的卵或幼虫宿主了。


更厉害的是,当捻翅目宝宝钻入宿主体内时,宿主完全没有留下伤口,从外表完全看不出来,宿主甚至都没有感觉。


是这样的,一般异物会引起昆虫的免疫反应,异物会被包裹起来,但是捻翅目宝宝似乎找到了不被宿主免疫系统发现的诀窍。


比如,寄生螽斯的 S. dallatorreanum 能操纵宿主的上皮组织,它能把宿主的内表皮成春卷皮,把自己裹起来,让宿主以为这是自己多长的肉。


寄生是有害还是有利(被寄生了还可以益寿延年)(6)


捻翅目最奇怪的地方,就是对宿主特别温柔。


学术界直到现在还在讨论捻翅目究竟属于寄生,还是拟寄生,因为它们和会杀死宿主的寄生蜂什么的不太一样(点我查看寄生蜂如何杀死小强),对宿主有各种好处。


比如,被捻翅目,尤其是捻翅目雌虫寄生的昆虫可以益寿延年,比没有被寄生的小伙伴们活得久(虽然现在我们还不知道这是怎么做到的)。而且捻翅目和宿主的相处时间比较久,更像是从小一起长大的白吃幽灵室友。


一般来说,只有当公捻翅目爬出来,或者所有的二代捻翅目宝宝爬出来以后,宿主才会死掉,而且不是立刻死掉。


比如,公捻翅目爬出来以后,昆虫不会直接死亡,它们往往死于伤口引起的真菌感染。


而二代爬出来以后,宿主主要是饿死了,因为有时候母捻翅目可以侵占宿主肚子90%的空间。宿主的肚子变成了空壳,消化系统严重萎缩。当然,因为宿主也没有了余粮,捻翅目妈妈会和宿主同归于尽,相伴一生。


心理承受能力强的可以看一下雄性捻翅目Xenos peckii从宿主体内爬出来的情形。

@Mike Hrabar


话说回来,被寄生并不是什么坏处都没有。大多数情况下,被寄生后,宿主就不能再生宝宝了,蜡蝉和叶蝉的丁丁也会变小消失。


此外,和捻翅目相处后,一些昆虫的性格会发生细微的变化。


比如,被寄生的造纸胡蜂(Polistes dominulus)会在夏天离开巢穴聚集到一起,类似于大爷大妈每天早上到人民公园举行相亲会。当然,这不是为了它们自己的宝宝,而是为了给捻翅目宝宝找对象。


而被捻翅目寄生蜜蜂和黄蜂会受到体内神秘力量的驱使,爬到花上面等人。


少数被公的寄生的蚂蚁的昼夜节律也会发生变化,失去社会性,开始喜欢一个人爬到高处吸收天地精华(向光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