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庭坚行书《经伏波神祠诗卷》高清大图欣赏
▼
《经伏波神祠》行书,纸本33.6×82.6cm,凡16行,166字日本东京细川护立氏藏
《经伏波神祠诗卷》,为黄庭坚于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年)书,时年五十七。纸本,共四十六行,全卷长820.6公分,宽33.6公分。曾经宋龚敦颐(字养正)、明沈周、项元汴、清成亲王、刘墉、近代叶恭绰、谭敬等人递藏,后归张大千收藏。《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著录,《听雨楼帖》、《诒晋斋法帖》等收录,现藏日本东京永青文库。此诗卷老练苍劲,为黄氏晚年代表作之一。
此为书刘禹锡词卷,伏波指汉代名将伏波将军马援。卷后自题云:“持到淮南,见余故旧可示之,何如元祐中黄鲁直书?”盖其晚年得意之笔。明代文徵明评其:“真得折钗、屋漏之妙。”曾经宋养正善、明沈周、项元汴、清成亲王、刘文清及现代叶恭绰、张大千等人收藏。《清河书画舫》、《珊瑚网》、《平生壮观》等著录。《听雨楼帖》、《诒晋斋法帖》、《小清秘阁帖》等收录。有影印本行世。
经伏波
神祠
蒙蒙篁竹
下有路上壶
头漠垒
()溪霧
雨愁怀人
敬遗像
阅世指东
流自负霸
王略安知恩
泽侯乡
圆辞石柱
()力尽炎
洲一以功名
累翻思马
少游
师洙济
道与余
儿妇有
瓜葛又尝
分舟济
家弟嗣直
因来乞书
会予新
病()()
不可多作
劳得墨藩
漫书数
纸臂指
皆乏都
不成字若持
到淮南见
余故旧可
示之何()元祐
中黄鲁直
苏也建中
靖国元年
五月乙亥
荆州沙尾
水涨一丈堤
上泥深一尺
山谷老人病
起须发
尽白
黄庭坚在上溯晋唐、学习前人经典书法时,对其影响最大的莫过于苏轼,可以说黄庭坚的手札小行书在很大程度上是学苏轼的。黄庭坚作为“苏门四学士”之一,深受苏轼书风的影响。在黄庭坚书论中,评东坡书颇多,且多为推崇备至者。苏东坡不仅是黄庭坚文学上的老师和提携者,而且也是其书法的学榜样。在黄庭坚题跋中,即反映出黄庭坚从苏轼处学习书法的一些消息,如“予与东坡俱学颜平原。然予手拙,终不近业”,又如“东坡此帖,甚似虞世南公主墓铭草。余尝评东坡善书乃其天性。往尝于东坡见手泽二囊,中有似柳公权、褚遂良者数纸,绝胜平时所作徐浩体字。又尝为余临一卷鲁公帖,凡二十纸,皆得六七,殆非学所能到”。黄庭坚与苏轼相差八岁。二人交谊师友之间。从黄庭坚的行帮手札墨迹看,其撇捺开张、字形扁阔、字势向右上扬等,都明显表现出苏轼书法的特征,甚至有些夸张强调,唯嫌生涩,未有苏书圃熟也。而黄庭坚以禅悟书当与苏轼互为影响。如苏轼《祷雨帖》,笔意极似黄庭坚,特别是其末尾数字,从容娴雅,行笔松缓,几若黄庭坚代笔。
黄庭坚行楷大字书风的形成当为其于京口见断崖《瘗鹤铭》之后并不断师法孳乳而自成家法的。黄庭坚师《瘗鹤铭》有一个误会,即他把《瘗鹤铭》看做右军所书,且深信不疑,故而倾力揣摩师习。不过也算是歪打正着,这倒促进了黄庭坚长枪大戟、绵劲迟涩书风的形成。从客观上看,黄庭坚与苏东坡是中国书法史上早于清代八百年超越唐代书风的笼罩而远溯先唐碑版或者说进行碑帖结合的书家。对于苏轼书风形成的渊源,只要把其代表作《寒食诗帖》与洛阳《龙门二十品》做一比较,即可得出明确答案。黄庭坚则明确标榜师法《瘗鹤铭》。
图文源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河南省黄庭坚书法研习院微信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