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年的春晚,总是不尽如人意。

以至于大家都在怀念过去的经典节目。

有怀念赵本山,有怀念赵丽蓉,有怀念陈佩斯……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

还有1987年《西游记》剧组在大年初一推出的一场特别春节晚会——

《齐天乐》

这档古早的拜年节目更是在今年引起了热议,微博转赞高达14万。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

35年过去了,现在回看其中的每一个段落,仍然觉得有滋有味。

庞大的阵容和热闹的场面,担得起「拜年天花板」的头衔,更让人感受到久违的过年气息。

豆瓣上标记的人不多,但评分高达9.3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3)

趁着春节期间,今天就跟大家再回顾回顾,这场「神仙春晚」——

《齐天乐》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4)

《齐天乐》的问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热情的观众。

1986年春节期间《西游记》开播,反响空前。

唯一的遗憾是,观众只能看到11集,剩下的内容还未完全制作好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5)

一年过去。

不少观众等得焦急难耐,纷纷写信给央视,询问今年能否看到完整的25集。

这也让正忙着制作的杨洁导演犯了难。

她不愿意仓促地播出未制作好的内容,但为了不让观众失望,决定录制一场特别的晚会。

一方面可以回馈热情的全国观众,让多才多艺的演员亮亮相,给大家拜个年。

另一方面也可以借机向大家介拍摄进度,让大家再耐心等待一段时间。

一举两得。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6)

晚会刚开场,如来佛祖就来了一句「催更」,他问唐僧:

「你们何时才能到西天啊,我们都望眼欲穿了。」

机智的迟重瑞,立马将皮球踢给了身边的杨洁导演。

导演也实诚:别催了,快到啦。

(然而还是又等了一年,才全集问世)

这场拜年春晚虽然是在大年初一播出,但在当时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力。

晚会从导演、摄像、灯光,到演员、作词、作曲,全是剧组原版人马。

完全是86版《西游记》的原汁原味。

虽然是渣画质、五毛特效,但在创意上却充满了想象力,秒杀后来许多春晚节目。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7)

拉开序幕的,是鬼头鬼脑的猪八戒。

他抱着一根大炮竹,打算在央视大门口,点个响。

敢在央视门口玩火,这场面恐怕空前绝后。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8)

没想到,这炮竹越变越大,还追着八戒飞了起来。

原来,这是孙猴子变的戏法,故意来耍弄八戒一通。

等到进入演播室,便化作万丈烟火绽放开来。

三分钟不到,师徒四人悉数出场,个个生动,给人一种看「西游记番外」的奇妙感觉。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9)

序幕一过,一道彩虹划破天空。

伴随着宋世雄的主持词,所有角色先后入场。

若是仙佛道友,便是腾云驾雾而来。

若是国王王后,便是举旗开道,宛如奥运会入场。

若是邪魔妖怪,便是拖家带口,热闹到场。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0)

整个晚会完全以西游记剧组为主。

演员既有戏装,也有常服。

如此的安排,也让我们看到了演员们不同的一面。

比如,台上是谦恭有礼的唐僧,台下是戴鸭舌帽的「小鲜肉」迟重瑞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1)

台上是满脸长毛、活泼好动的孙悟空,台下是眉清目秀、温文尔雅的六老师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2)

观众席里,还时不时安插几个戏中人。

奇异的反差,倒是增添了不少笑点。

不仅人设反差,情绪也玩反差。像是「女儿国国王」朱琳,在观众席中双眸低垂,若有所思。

仿佛还在戏中尚未回过神来。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3)

晚会特意打造一种现实与电视剧相互杂糅的氛围。

将《西游记》的故事与人设,完全代入到现实中来。

轻松诙谐,又不失神话色彩,赢得所有人喜爱。

单是开场各路神仙高人齐唱《正月里来是新春》。

这感觉,怎一句「妙不可言」可以形容。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4)

除了氛围营造得神,节目质量也出奇的高。

各类节目,百花齐放。

《西游记》剧组中不少演员都是来自各个剧团的台柱子。

饰演唐僧母亲的,是被誉为黄梅戏五朵金花之一的马兰,八十年代正当红。

上来就献上一段黄梅戏小调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5)

再有红孩儿跟寿星,一起唱了段东北民歌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6)

还有乌鸡国王后与嫦娥,奉上一曲江苏民歌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7)

除了唱歌,舞蹈也是一个比一个绝

比如,张京棣的《唐舞》

她饰演的仙鹤精戏份不多,但舞蹈实力一点也不含糊。

身姿婀娜,静中有动,对影成三人。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8)

还有「杏仙」王苓华。

她在剧中就曾以一段曼妙的舞蹈,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这回在晚会上又献上一段高难度的独舞《倒踢紫金冠》。

行云流水,妩媚动人,令人赏心悦目。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19)

语言节目,同样有高人在。

前有「牛魔王」与「猪八戒」。

后有「金池长老」和「黄眉妖王」。

分别演出一段对口相声,其水准之高,不亚于专业相声演员。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0)

配角们各显身手,身为主角的师徒四人怎能不露两手?

唐僧换回袈裟,动了凡心,一曲量身打造的《唐僧抒怀》唱得情意绵绵。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1)

师傅都开腔了,徒弟们自然也逃不掉。

《猴嬉》中,六小龄童先是一身素装。

时而来一出「无实物吃桃」,时而跃至观众席偷喝酒水。

后又变回齐天大圣。

泼猴的顽劣,与大圣的英姿,拿捏自如。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2)

沙僧扮演者闫怀礼也不甘示弱。

他也不上台,在观众席里站起身就讲故事《猴吃西瓜》。

讲的是一群猴子争吵西瓜皮跟西瓜瓤哪个好吃。

简单的剧情,被他描绘得妙趣横生。

一会模仿猴子的调皮状,一会又扮起吃瓜皮的满脸苦涩。

到位的小表情,尽展深厚的表演功力。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3)

当然,一定不会缺席的就是《西游记》片尾曲《敢问路在何方》

蒋大为一开腔,鱼叔顿时感觉身体里的DNA动了。

不知不觉就要跟着哼起来。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4)

如此特别、精彩的一届春晚,哪怕过去了这么久,也依然让人津津有味。

《齐天乐》之所以能如此成功,不仅是沾了《西游记》IP的光。

很大程度上,还要归功于杨洁导演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5)

许多人不知道,杨洁其实是1979年央视第一届春晚的导演之一

她不仅电视剧拍得经典,制作晚会也是得心应手。

早年的联欢晚会,多为「茶座式」晚会。

演员和观众都围坐在圆桌周围,摆上茶水与零食。

再加上那时候舞台小,距离近,观众跟演员之间几乎没有距离感。

单从形式上就是满满的「与民同乐」。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6)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7)

因此,这才有孙悟空喝观众的饮料,玉皇大帝跟观众比邻而坐。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8)

杨洁导演曾用一句话介绍《齐天乐》的特点:

「几乎所有节目都围绕《西游记》,所有演员都在《西游记》担任过角色。」

借用《西游记》IP元素,这场春节晚会办得既热闹欢乐,又独特有趣。

当然,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它背后的人

一部《西游记》的拍摄,可以说是集合了当时无数的实力演员。

他们多才多艺,严谨敬业。

《西游记》少不了他们,《齐天乐》也少不了他们。

更有许多演员,被挖掘出了新的才能,从此一发不可收。

比如全场晚会最让人惊喜的,便是「车迟国王后」赵丽蓉老师。

在这场晚会上,她第一次公开出演小品,且压轴出场

刚出场就玩起了「反差萌」,穿着古装却突然拿出一把自动雨伞,逗得大家一阵捧腹大笑。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29)

之后又使出了一身真功夫。

一板一眼,颇有气场。

让人不停地叫好喝彩。

表现抢眼的赵丽蓉,在次年就正式登上了除夕春节晚会,出演小品《急诊》。

从此成了春晚小品节目的常客,为我们带来了无数的欢笑。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30)

当年的春节晚会年代久,舞台、特效都很简陋。

但大家还是乐此不疲地反复观看,就连玩梗也充满喜爱。

看到六小龄童,会一边喊着「六老师」,一边由衷地感叹:真功夫,本事强。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31)

看到猪八戒跳舞,还会开玩笑地刷出弹幕「极乐净土」。

最后还给送上「才艺双馨」的头衔。

略显笨拙的舞姿,也抵挡不住当下观众的喜爱。

春晚经典元素(它依然是春晚天花板)(32)

这其中,自然有一条很简单的道理。

技术的发达,并没有让春晚变得更好看。

让我们回味无穷的「特效」,从来不是画面的炫彩夺目。

而是表演者的真材实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