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演3天,日夜5场,昨晚落幕的上海京剧院经典保留剧目《智取威虎山》吸引了老少戏迷举家来看。这群“懂经”的戏迷不光是来看经典,更是来一睹上京第七代“杨子荣”——吴响军和赵宏运的风采。

杨子荣是样板戏吗(智取威虎山热演)(1)

图说: 《智取威虎山》海报 官方图

上周,第六代“杨子荣”傅希如、蓝天刚刚在城市剧院演了《智取威虎山》,第七代杨子荣要首秀的消息一出,老戏迷们纷纷购票支持。这次因为是暑期公益场,最高票价不过80,还有一部分票免费赠送给了退伍军人,现场气氛尤为热烈。前面3场,上海京剧院文武老生吴响军演上半场,武生演员赵宏运演下半场,后2场,两人再轮换次序。看完他们的首秀,上海京剧院院长张帆说道:“虽然离形成自己的风格还言之过早,但他们的表现非常可圈可点。”

第六代“杨子荣”们在舞台上风华正茂,培养下一代“杨子荣”依然有着正当时的理由。年初,上京从青年演员中挑选出吴响军和赵宏运2位青年人才,作为第七代“杨子荣”的传承人。三十出头的吴响军擅文戏,90后的赵宏运擅武戏。早已退休的第四代“杨子荣”何澍受邀来到排练厅,每天给两位新晋“杨子荣”说戏。

杨子荣是样板戏吗(智取威虎山热演)(2)

图说:吴响军饰演的杨子荣 上京供图

让吴响军印象最深的是,何澍并没有教给他们某一个动作到底要怎么做,“只要你们走得好看,但是记住一定要从人物性格出发”。于是,吴响军版的杨子荣,不仅有解放军的正气,到后来打进匪窟之后,还有一点坏坏的匪气。对他来说,表演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练气力。《智取威虎山》的上半场留给演员的气口不多,常常一口气就要唱一大段,杨子荣的英雄形象永远不倒,演员的声音也永远不能倒。排练的时候吴响军就觉得体力有点跟不上,经过一段时间跑步与力量训练的结合,才算是能把这出戏扛下来。

相反,到了赵宏运这里,体力问题简直是小菜一碟,全戏40秒的武戏对他来说根本就不过瘾。不过,上学期间只学过一出文戏的他,这次为了均衡发展可算有机会好好恶补了一下。戏里最出名的“披荆棘”唱段让赵宏运练了不知道多少次,每一个小腔儿都要吃准,再感情充沛地演绎出来。赵宏运的嗓子细,何澍就因材施教让他“拎着唱”,唱起来马上就轻松很多。

杨子荣是样板戏吗(智取威虎山热演)(3)

图说:赵宏运饰演的杨子荣 上京供图

演出时,何澍就坐在台下看,等戏结束,他来到化妆间,专门给两个年轻人提点,动作、眼神以及念白方面要如何再加强。不管怎么说,吴响军和赵宏运的“杨子荣”首秀算是顺利完成,在众多京剧名家演绎的范本下成为上京这部“压箱底”剧目的新一代传人,两位演员都深知还有很多不足。多琢磨、多排练、多演出,先拷贝不走样,再在一场场表演和总结中形成自己的特色,是他们拿下这部戏最好的捷径。(本报记者 赵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