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从哪里来的?”很多孩子都会问爸爸妈妈这个问题,面对孩子对生命的好奇,父母往往就开始编故事,比如“你是充话费送的”“你是从医院里抱来的”“你是从垃圾桶里捡回来的”,事实上这些“谎言”不仅无法让孩子理解自己的生命,甚至会造成新的困惑。

2021年6月1日,新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三章第四十条明确提出:学校、幼儿园应当对未成年人开展适合其年龄的性教育,提高未成年人防范性侵害性骚扰的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

将性教育白纸黑字地写入法律,这在中国“谈性色变”的环境下有特别的意义。国家有关部门已经意识到,性教育应该从幼儿开始。

新生问答100条(我是从哪里来的)(1)

一个17岁女孩的不幸引发的触动

“性教育是从0岁开始的。”在每次开展的性教育讲座中,胡萍都会这样告诉其他父母。“孩子生命每一项机能的发展都是有计划的,包括性的发展也是有计划的。”

胡萍是四川都江堰人,1986年毕业于重庆医科大学儿科系,毕业后当过医生,后来去学校担任儿科学专业教师。在这期间,她班上的一个17岁女生怀孕后在一家没有资质的小诊所堕胎,结果因大出血死在手术台上,这件事情震动了胡萍的内心,她很难受,觉得我们成人到底做了什么,孩子不相信我们,在她需要帮助的时候不来求助我们,这是值得成人反思的问题。她为什么不去求助父母?为什么不来求助老师?我们对孩子的爱到底是什么?

随后,胡萍辞职去儿子的学校当了一名校医,她接触到了更多年龄更小的孩子,她发现小学生在性的问题上有很多困惑,他们不知道向谁问,不知道去哪儿学。

在一位开明校长的支持下,胡萍开启了自己的第一堂性教育课,那一堂课胡萍准备的授课内容都没怎么讲,就被孩子们的提问给填满了。课后,胡萍开始了长达四年的对儿童性教育方面的研究和实践。2004年,她出版了《成长与性》这套性健康教育绘本,绘本面向小学和初中的孩子。

争议:小学性教育有没有必要?

但与此同时,胡萍的性教育课堂争议不断,很多家长认为“小学生没有必要开展性教育”,最后学校领导也顶不住压力,于是在2005年胡萍离开这所小学,开始自主研究和教学。

从那以后,胡萍通过著书、开设性教育课堂、举办讲座、建工作室、利用媒体和网络传播等方式,宣传和推广儿童性健康教育研究成果。2014年胡萍开始建立善解童贞儿童性健康教育品牌,培训讲师,让更多的人加入到儿童性健康教育的队伍当中。

儿科医师出身的胡萍认为,孩子在胚胎期性就开始发展了,出生以后孩子的性是跟身体的其他机能同步发展的,所以性教育也应该同步进行。所以,在2009年出版了面向父母的《善解童贞》系列五本之后,2021年胡萍又出版了面向小学生的《善解童真: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系列1-6册、面向幼儿的善解童真性健康教育绘本《我》系列六本。面对父母被问到最多的问题“我从哪里来”,胡萍计划在今年推出针对善解童真学龄前儿童的主题绘本《宝宝从哪里来》系列。

由于是面向学龄前儿童,因此这套图书以少儿绘本的方式呈现。胡萍介绍,这套学龄前性教育绘本的素材,主要来源于自己养育孩子的经历,以及自己在讲座或公开课上收集的孩子父母们分享的故事。绘本画家贵图子夫妇和他们的儿女就是绘本中的故事原型人物。为了绘本的专业性,贵图子还专门参考了很多医学素材视频,比如孩子在妈妈身体里的结构,发育的状态等等。

胡萍认为,绘本是给孩子看的,这套绘本很适合亲子阅读。父母在学龄前孩子的性教育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儿童性健康教育父母需要先学习,父母要先看绘本,理解绘本,跟孩子一起看绘本,再去跟孩子交流。”

这套绘本一共有三本,让孩子从三个角度来看待生命的美好,传递了“生命源于爱”的理念。

两套畅销绘本落地中国的背后

胡萍的这套新绘本是与蒲蒲兰绘本馆合作的,胡萍与蒲蒲兰绘本馆的缘分起因于两本很畅销的性教育绘本《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

这两本绘本是蒲蒲兰绘本馆在2012年策划推出的。现在蒲蒲兰编辑部的主编李波就是当年这两本绘本的编辑。

李波回忆,当时儿童绘本还不是特别被大众所关注,尤其是性教育方面就更被忽视。当时蒲蒲兰绘本馆已经非常关注世界范围内不同年龄段的优秀绘本,当看到来自日本的这两本绘本时,他们觉得,对性有所好奇是儿童成长过程中很自然的事情,中国家长也应该有这样的需求。

李波坦陈,当时在引入《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时,也担心会不会被市场接纳,担心过家长的质疑。但他们仔细研究过后觉得,绘本的内容表现的是很温暖的爱的主题,讲述的核心是告诉孩子要好好的珍爱和保护自己。绘本的颜色使用也很温暖,给人很舒服的感觉。他们觉得,这两本绘本传递的是爱的能量,于是就尝试了一下。“当时也没有现在这么多的宣传推广方法,基本上都是靠读者口口相传,但反响还是很不错的,很多读者都说面对孩子关于性的问题不知道怎么回答,有了这样的绘本,非常有帮助。”李波说。

在翻译和编订这两本绘本时,编译人员也进行了一些修改,李波介绍,修改之处主要是针对一些有文化差异的内容,使用了更适合中国读者的文字表达。

就是在这两本书的制作过程中,李波认识了胡萍,他们邀请胡萍作为性教育专家,来对这两本绘本的整体尺度进行审校,胡萍也认为这两本书的整体尺度适宜,只需要在一些专业名词上调整一下,让其更适合中国家庭接受的范围。

尽管有了修改和心理预期,也有胡萍来进行审校把关,但这两个绘本面世的时候,李波还是非常担心,就怕绘本无法被读者接受,“那时候我还没有孩子,并不切身了解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特点,以及家长的需求,如果读者不能接受怎么办?”

很快,李波的担心就被证明是多余的。这两个绘本的销量一直不错,当时每本印了5000册,后来又不断加印,最后印数甚至超过了在日本的销量。

但李波并不认为这是性教育绘本的成功,他觉得这两个绘本在中日两国的销量没有可比性。“因为日本类似题材的绘本比较多,读者可选择的余地更大。”

中国年轻家长的观念转变

其实这些年来,李波能够感受到中国家长对于儿童性教育方面的认识在不断提升。《小鸡鸡的故事》和《乳房的故事》两个绘本从2015年开始,印数明显增加。她估算了一下读者群的年龄,绘本是针对3-6岁儿童的,那么他们的父母应该是以八零后为主体。李波觉得,这是一种进步,年轻的父母已经会主动去为孩子寻找性教育绘本。

胡萍也发现,她的《善解童贞》销量也一直在增加,到现在已经在做第四版的修订了。

胡萍老师从完成《善解童贞》后就一直想把“我从哪里来”这个主题做成绘本,也进行了相应的设计。到这个时候,蒲蒲兰绘本馆和胡萍在绘本主题上达成共识,他们要做一套中国自主原创的性教育题材绘本,做一套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生命源于爱”的温暖风格绘本。

尽管双方一拍即合且有合作基础,但绘本的制作却没有那么简单。

胡萍从专业的视角完成了绘本的整体设计和构思,通过文字表达出来。绘本还需要找到契合的画家来呈现这个理念和设计。中国性教育的基础并不完善,加之这几年绘本才更多地被大家关注,所以一些年龄大的画家很少会关注这么小的孩子的性教育问题,而年轻的画家如果没当过父母,在把握孩子的情感心理方面又比较困难,出版社一直没有找到契合的画家。

直到遇见了贵图子女士,她本身是一位妈妈,并且她的作品中能表达出爱的味道,色调也很温暖。李波认为贵图子的画能够真正的让孩子感受到“性教育不是性的教育而是爱的教育”。

李波说,他们希望通过这套绘本告诉孩子们,爸爸妈妈是爱你的,你是爱的结晶,你来到世界上是为爱而生,应该珍爱自己的生命,也懂得尊重他人。

一个难点和一个好苗头

蒲蒲兰绘本馆专注绘本制作,对于绘本电子化的问题一直持谨慎的态度,李波表示,不仅仅是性教育绘本,蒲蒲兰对电子授权比较慎重,因为绘本的对象都是低龄孩子,他们还是希望父母能够拿着书跟孩子一起翻阅,依偎在一起,相互体验爱的感觉,促进亲子交流。

但李波也承认,很多家庭恐怕无法做到这一点。尤其是一些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家庭。“这样的孩子可能会有缺失,不是能靠一本书来解决的,还需要更多的社会关爱。”李波说。

深耕性教育二十年的胡萍可以明显感觉到,中国性教育的基础是薄弱的,关注者很少,而且还带着有色眼镜。想让孩子从小接受性教育的难点,其实不在孩子,而在于父母和学校。但他们同时也体会到,性教育的大环境在逐渐变好。随着父母和学校的不断接纳、基础设施和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性教育逐渐被重视起来,呈现好的苗头。相信性教育从一出生就开始这句话可以不再是口号,而是每个家庭逐渐落实的行动。

实习生 葛佳琪

文/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子渊

编辑/叶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