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赵小明 编辑:杨丽芸 崔贯利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1)


【小明语录】

知识分为统治阶层和被统治阶层的知识,只有产生真正思考的知识才是统治阶层的有效知识。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2)

承接上文:看《罗曼蒂克的消亡史》学心理丨这样看电影,再大的创伤也能疗愈

01 精神分析与心理咨询

我在培训中讲新精神分析的100个概念时,会提到“时空联系”这个概念,电影中有这么一句话:这个日本人和那些时髦的中产阶级一样,又是喝茶,又是泡澡堂子,经年累月已经看不出日本人的样子了。

这段话和导演在电影最后给出的这个电影的标题:罗曼蒂克消亡史。

两者之间就会产生时空相联系的关系。至于导演想表达内心的何种情结,我们需要听导演告诉我们。

在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中,我们会把感兴趣的内容提问给来访者,让他去解释给我们听。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3)

我们精神分析师要在听到来访者在不同时间告诉我们语言材料时,敏锐地找出他们的联系,这个就是心理咨询师所要做的事情。

精神分析师把这些联系放到一起,再呈现给来访者,让来访者去领悟,来访者又会产生新的潜意识意识化。

所以潜意识的意识化,不是我们看到来访者说完自己的故事后,我们说你这是巨婴,你这是母婴关系,你这是俄狄浦斯。那不叫精神分析,那是初学者错误的精神分析,大家要看清楚这个区别。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4)

02 潜意识与意识

蒙太奇被认为是电影的基础,有人说没有了蒙太奇就没有了电影,为什么?

因为电影本质上就是一种艺术,而意识的源源不断的素材就是潜意识,可以说电影一定是用潜意识的方法在诉说故事,只是说很多时候他的潜意识的东西更加的晦涩,这就变成了艺术电影,有的时候他的潜意识的东西要更加的清晰一些,就变成了好莱坞大片。

所以他的区别就在于我们说电影导演想让它更加的艺术化,更加的接近潜意识,还是更加的接近意识。

所以大家如果能够一旦训练出一种蒙太奇的思维方式,那么你就学会怎么做精神分析了。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5)

03 不要把精神分析学成了贴标签

我有一个课程,叫做扪心问诊,其实教大家如何在咨询中去听来访者的每一句话之间的联系,训练大家的蒙太奇思维,也就是潜意识的思维。

千万不要把精神分析学成了贴标签的巨婴式的精神分析和心理咨询。

这种贴标签的巨婴式的精神分析不但不能帮助来访者,他还会把来访者诱导向一个被概念化的错误。

因为贴标签会给人带来心理的退化,会导致人们产生一种对你的标签的认同,反而使得这个人病得更加的严重。

因为你给他贴标签是什么病,他就会变成什么病。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6)

那么我们要是给一个群体贴标签,如果这个群体认同,这就会造成整个群体的心理的退化,很多人看完巨婴这本书之后,就到处给别人贴标签,你这个巨婴,他那是巨婴。

为什么被别人贴标签会带来心理退化?

因为谁才有权利去诉说自己,不是心理咨询师,而是来访者,不是精神分析师,而是来访者自己,不是那些写作的心理网红,而应该是你本人。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7)

每一个人在描述自己的时候都应该是个性化的,每个人都是不同的,人性是复杂的,所以这才应该是叫做精神分析,每个人在诉说自己的故事。

当你有权利用自己的方式言说自己的故事的时候,你才会获得主体性资格,你才会拥有自我,才可能成熟。

被别人贴标签,被心理咨询师贴标签的来访者,永远无法拥有自我的主体性资格,你连自我都没有谈何成长?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8)

04 标签里面混杂了很多西方人的偏见

我们中华民族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应该是我们自己命名。

我们在鸦片战争打败之后,很多西方国家为我们贴上了偏见的标签,这些标签引起了很多民国时期的文人对自己的反思,有它的历史的价值、

但是这里面也混杂了很多西方人的偏见,现在很多人将西方文化对我们的偏见的标签捡起来,给我们自己命名,这是错误的。

罗曼蒂克消亡史(罗曼蒂克消亡史到底讲什么)(9)

记住,一个民族的民族性,必须要由这个民族去书写,不能用西方人创造的术语来给中国人贴标签。

那大家反过来想,那我们能不能用我们自己国家的国学里面的某一个概念去给西方人贴标签,然后再让西方人认同。

那么老外会说傻了我才会认同,人家才不会那么的傻呢。

所以拥护巨婴论的很多人是很幼稚的,他们用西方人创造出来的某一个术语词汇来给自己贴标签,那么觉得不亦乐乎啊,这说明心理上认知层次不够。


【小明语录】

人生重要的不是你经历过多少个十年与过去,人生更重要的是,你能创造多少个崭新的十年与未来。


原创公众号:心伙伴(ID:xhbe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