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

怀山之水必有其源,参天之木必有其根,1月29日,汪氏宗亲欢聚婺源金光岭,共同见证金光岭圆谱盛会,共贺与上届续修时隔一百一十五年的族谱终于续修告竣。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2)

当日上午,金光岭宗亲来到位于婺源县清华镇的婺源汪氏宗亲会接谱。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3)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4)

《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常务副总编、婺源汪氏宗亲会顾问汪湧,婺源汪氏宗亲会顾问汪立浪、顾问汪根林、理事汪贵平4人将《婺源汪氏宗谱》郑重交付至金光岭宗亲手中。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5)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6)

随后,宗亲们驱车赶往金光岭(金岗岭)参加发谱仪式。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7)

发谱仪式由婺源汪氏宗亲会秘书长汪海涛主持。

金光岭本次续谱倡修的汪印红宗长、汪关金宗长、汪加华宗长在现场与参加发谱仪式的嘉宾一一握手致谢!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8)

汪关金宗长宣布发谱仪式正式开始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9)

沱川金光岭续修族谱序

凡水流万派,无不从其源。木长千枝,亦必有其本。而人则本之于祖也。金光岭汪氏一族受姓自鲁颖川侯,五十六传,道安公奉命镇婺,因居婺源:而道安公次子濆公文武才能,奉国讨贼,征战铜步英逝,勋封为御史大夫,世称端公,居鳙溪,为鳙溪始祖。六十三传,昺二公始迁沱川三溪张村:七十二传,廿五公择金光岭宝地而居之,约元末明初。肇辟至今,且代远年深,户衍人繁。而世序清晰,千古不失,皆得益于康熙三十二年,乾隆四十年,道光十年,光绪三十二年,屡次续修。然,世事变换更迭,宗族文化在二十世纪四十年代因战乱及诸多原因而淡化,宗谱则成为模糊之事物,存世谱牒珍稀难觅。幸得国生宗亲偶知清华坦头天养宗亲亦存谱牒,择日前往,阅之:此谱于光绪三十二年蒇事于清华慎徽堂,主修戴垣,共收族三十余派。惜之为残谱!如若能全之,婺北各支派皆得继承,不坠伦叙。

为承先祖之志,蒙众宗贤合力,于己亥年底(二零一九)立谱局于清华,立志以收族敬宗为念。虽知寻谱之难,岂亦能畏其难乎!庚子初夏,车马迂回池州、鄱阳,终得此谱全卷。各派续梓皆水到渠成。

今幸,金光岭九十三世裔孙加华宗贤懐慎终追远之诚,勇挑族谱续订之重任,族众同心。在分迁汪王后裔孙德华的协理下,二贤夙兴夜寐,殚心竭力。岁初起事,岁末告成。开卷阅之:世系泽长,时序不紊。宗功祖德,垂范子孙,皆系二位用心良苦也。如今,时代日新月异,金光岭子孙皆满腹经纶,求知创业、天南地北任翱翔,也必散落迁徙他乡。唯谱者可联族属,正彝伦,合万殊而归一本。虽地壤遐隔,且相视至亲,灿然有礼以相接。

余本一布衣,今幸从始而终参与金光岭族谱续订之盛事。临付梓告竣之日,受加华宗贤托付,余不揣固陋,弁数言于端,以至始末。

时共和七十三年辛丑季冬穀旦

浙源大坑九十五世裔孙海涛拜撰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0)

汪湧代表《中华汪氏通宗世谱》编修工作室发言,他说,史是国之谱,谱是家之史!历史以来,凡是外夷入侵之时,必先试图歪曲或消灭华夏文明史。所谓史之不存国之焉在!同样的道理,宗族重视宗谱也要像国家重视历史文化一样,文化的传承,乃立国立家之根本。汪湧把自己对《汪氏宗谱》的深刻理解,用非常通俗的语言表达出来,向众人阐述谱牒的重要性,让众人明白什么是汪氏宗谱,续修宗谱的意义。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1)

最后,由汪印红、汪关金、汪根林、汪加华宗亲点谱,颁发《婺源汪氏宗谱》,金光岭各户宗亲上前接谱。发谱仪式圆满结束。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2)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3)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4)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5)

奉氏家族群谱(婺源金光岭汪氏今日举行圆谱仪式)(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