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涉及到的人物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

先帝:太安帝

三王:萧若瑾

七王:琅琊王 萧若风

天启四守护:青龙:李心月 白虎:姬若风 朱雀:司空长风 玄武:唐怜月

琅琊王追随者:李心月 雷梦杀 司空长风 姬若风 李寒衣

大内大监:伴读 掌香 掌册 掌剑 掌印

明德帝

二皇子:白王萧崇

六皇子:永安王萧楚河

七皇子:赤王萧羽

九皇子:萧景瑕

琅琊王:萧凌尘

新四守护:青龙:雷无桀 玄武:唐莲 朱雀:司空千落 白虎:姬雪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2)

二、天启八王之乱

二十年前,先皇忽然患上重病,天启城发生暴动。八位王子各自为阵,争夺那九鼎之位,史称“八王之乱”。其中七王子琅琊王萧若风才智武功均是一流,在朝中原本也颇有威望,本是太子的最佳人选,却偏偏不爱那权力高位,喜欢游历山水,结交江湖义士,常年不在天启。在“八王之乱”的风暴中回到天启,却不夺那至尊之位,而支持自己的同胞哥哥三王子萧若瑾。同时他带来了游历江湖所结交下的一众好友,均是当年江湖中的少年英才,其中就包括雷门雷梦杀,剑冢传人李心月。

先王驾崩的那一晚,各方势力都带着自己的兵马赶往平清殿,因为谁能成为那一纸诏书上的名字,谁就能成为新一代的九五至尊。其中三王子萧若瑾的兵马并不占据优势,只有区区三百虎贲将,原本那一日他是毫无希望的。但是那一日却在平清殿外却留下了很多传说。

比如剑冢传人李心月一身白衣若仙,一剑破百甲,打开入殿之路。

亦有雷门雷梦杀在百米之外,一拳击出,隔数十人击碎四王子头颅。

还有一个不满十五岁的少年,一手长枪,拦住了敌方近十个高手。

亦有一个手持长棍的长发男子,一人一棍坐守天城西方,拦住了十八位试图破城而入的一等高手。据说一棍既出,无边际,无穷尽,是无终。

而琅琊王萧若风自己亦是一个高手,虽然其他几位王子亦请来了江湖上顶尖的高手助阵,但他却以一人之猛硬生生挡下了几位王子的合力,最后护着萧若瑾杀到平清殿前的时候,已浑身浴血,几乎不能站立,可其他人却不敢上前半步。只有萧若风和萧若瑾两兄弟站在平清殿外,等待着传位诏书。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3)

当时的大内大监联通掌香监、掌印监、掌册监以及掌剑监,一同捧着传位诏书走出来。当时,活着的几位王子包括已经占据绝对优势的三王子萧若瑾一派也依然不敢妄动,因为即便这边有剑冢传人,雷门高手,但是天启五大监的锋芒,依然不可轻触。

所有人都眼睁睁地看着五大监,尤其是其他几位王子,明显在武力方面已经输给了三王子,那么最后的希望,便是期待那一纸诏书下写着自己的名字。那么凭借着诏书的名正言顺,加上五大监的助力,或许还能再拼一拼那皇位。

但是五大监却只是捧着诏书,迟迟没有说话。最后还是琅琊王打破了僵局,一步向前,拿过了大监手中的传位诏书,看了一眼后当着众人之面,将那张诏书撕的粉碎,然后朗声道:“本王已阅,圣上有命,传位于三王子萧若瑾!”

“传位于三王子萧若瑾!”

众目睽睽之下,琅琊王萧若风的这个做法简直可以说是大逆不道,但是奇怪的是,奉传皇命的天启五大监却对此保持了沉默,并没有上前阻拦。直至萧若风喊到第三遍“传位于三王子萧若瑾”之后,五大监反而率先下跪,其他几位还活着的王子看到此情此景,也丢下了手中的兵器,跪了下来,直至皇宫内所有的侍从兵士全都跪了下来,山呼“万岁”。

第二日三王子萧若瑾登基,琅琊王萧若风则官拜大柱国,称“北离大都护”,统帅三军,那天晚上护萧若瑾入城的众多高手中,则只有雷梦杀接受了官职,位列八柱国之一,而其他众人则回归暗处,不拜官职,不入军伍,称天启四守护,以青龙、朱雀、白虎、玄武为代号保护皇城。

后来有人猜测,那张诏书的确写着另一个名字,并不是三王子萧若瑾,而那个名字正是七王子萧若风,但是他选择撕毁了这张诏书,既然新皇自愿让位,那么五大监自然也不会多说什么。但是关于萧若风这样做的理由却是众说纷纭的,有人说是因为萧若风喜欢自由自在的江湖生活,不想要被困在天启城中,可事实却是“八王之乱”之后,萧若风官至北离大都护,四年没有离开天启城半步,四年后离开也是奔赴沙场。一直到他死的那一天,他都没有重入江湖。

所以有人说,萧若风之所以这样做,原因是因为幼时萧若风曾生过一场重病,几乎就要死了,那时他们的母后不得宠,宫里的人对他们甚是冷漠,连太医都不上心。萧若瑾以王子之躯匆匆赶来,给原本打算草草收场的太医下跪,才逼得太医不得不全力医治,最终才保住了他的一条性命。但是事实的真相是萧若瑾求着太医全力救治他弟弟,太医无动于衷,想要一走了之,萧若瑾拿剑捅伤了太医的腿,拦住了想要出门的太医,然后一直举着剑守在门外,太医医治了萧若风多久,萧若瑾就在外面守了多久。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4)

三、琅琊王“谋逆”案

北离明德帝十六年,也就是天启城“八王之乱”之后的第十六年,琅琊王忽然叛变了。起因在于明德帝颁布了“十二宗税法”,这条税法被称为北离开朝以来最严厉的税法,琅琊王当庭反对,与明德帝激烈争吵。那也是被朝臣所看见的,二人的第一次争吵。

那日激烈的争吵之后,明德帝宣布休朝三日,琅琊王回到了自己的王府中。

直到三日之后,天启城大火。那天忽然不知从哪里窜出来一伙乱民,开始在天启城中四处放火,后来禁军赶到制止,可禁军之中却夹杂着一群叛兵,在城里开始烧杀掳掠,直至天启城大乱。直到羽林将军谢凌云率领一万羽林军入城,才勉强压制住了乱势。而西城门在此刻却悄然洞开,一辆马车悄悄地从琅琊王府的后门离开,马车到达西城门的时候,并没有重兵把守,只有一人坐在城墙之上。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5)

那是一个持长棍的长发男子,天启四守护之西方守护——白虎。

当年的天启四守护均是琅琊王在游历江湖时遇到的好友,可如今在天启城中十六年,他们究竟是会看重当年的情义,还是遵守对皇室的忠诚呢?

白虎没有出手,只是静静地坐在那里。琅琊王最后终于走下了车,拿起了手中之剑,用力地打了一下马身,马车冲着城门外急速冲去。白虎没有下城门,收起长棍转身离去。琅琊王则丢下了手中的长剑,转过身默默地伸出了双手,他的面前,站着当时的刑部掌刑监萧长礼。

琅琊王最后被判定为谋逆,一个最没有理由谋逆的人,却谋逆了。几乎没有人相信这是真的,但是琅琊王自入牢之日开始就保持了缄默,再也没有说过一句话,没有认罪,却也没有为自己辩驳。所以即便有人愿意替他说话,也不会有任何的帮助。更何况,就算琅琊王平日在朝中人缘极好,也没有人再敢站出来了,审讯他的天启七御史中有三人认为他无罪,第二日就被发现死在了家中。

只要明眼人就能想到,这不是谁想陷害琅琊王,只是当今天子明德帝想要他死。

就在所有人都保持缄默的时候,终于还是有一个人站出来了,却是一个身份极为特殊的人——六王子萧楚河。明德帝最宠爱的王子,当时年仅十五岁,却无论在武学、兵法甚至文学上,都被称为天才,是所有人认定的“太子”人选。可这个明德帝所生的王子,却被很多人称为颇有琅琊王年幼时的风范,而他本人也的确和琅琊王交好,琅琊王是他棋艺方面的师父。

萧楚河独身一人来到了朝堂之上,殿外侍卫阻拦,却被他一招击倒。当时朝堂震动,萧楚河在殿前站立不跪,连说十三条琅琊王谋逆案可疑之处,声音激昂,情致动人,竟有老臣在朝堂之上落下泪来。可却引来明德帝震怒,将六王子贬为庶人,流放青州。

朝臣已经不敢多言,连王子都遭到了贬黜,那么最后能阻止这件事只剩下了四个人。当时雷梦杀已经死在了南诏的战场上,天启城内琅琊王的朋友便只剩下了天启四守护。其中白虎已经表明了立场,朱雀则在八王之乱后就从天启城中离开了,玄武在此时也恰好受密令外出,只有青龙是这桩谋逆案中最大的变数。

然而李心月也保持了沉默,因为她的府邸周围,从琅琊王入狱的那一天起,就布满了十几个高手。李心月连续七日都没有踏出府邸半步,直到七日之后,琅琊王问斩。按照律法,普通的犯人获罪之后,也要等到秋后问斩,皇室宗亲更是有漫长的审判期,但是钦天监观天象,传天命,称:琅琊王之刑,不容片缓。

那一日阳光盛好,琅琊王身着白衣,手带镣铐,缓缓走向行刑台,虽临死,却风度未曾有半点丢失,依然是那个虽身处朝堂,却有江湖之气的翩翩王侯。观礼的朝臣无不轻声叹息,只有幕帘之后的君王保持着阴冷的沉默。李心月在终于才此时走出了她的府邸,李心月养剑七日,剑心诀之势不可挡,围堵她的高手们连连败退,一直就退到了法场之上。当时琅琊王站在行刑台上,白袍纷飞,李心月持剑而至,面若冰霜。

幕帘之后的君王只说了一句话:“李心月,你也要谋逆吗?”李心月却答道:“我不曾谋逆,圣上却要逼我谋逆。”君王没有说话,只是轻轻挥了挥手。天启五大监,钦天监七位天师,以及天启四守护中仅剩的那一位无极棍的主人,都在瞬间流露出了七分杀气。

天启五大监中除了瑾宣外的四人率先走上前,李心月朗声笑道:“我有昆吾剑,求趋夫子庭。白虹时切玉,紫气夜干星。锷上芙蓉动,匣中霜雪明。倚天持报国,画地取雄名。”随即拔剑,行刑台周围十丈内之人,兼被剑气所逼退。然而,就算李心月养剑七日,得剑心诀大成,却依然敌不过四位大监的联手。

可一直在高台之上抬头望天的钦天监监正齐天尘却忽然惊道:“有一剑西来,威凌于天子!”明德帝望着下方已经浑身浴血的李心月,微微皱了皱眉:“她?可她快死了。”

齐天尘身为钦天监监正,七大天师之首,平日里甚少走出钦天监,在朝臣们心中是半人半仙的人物,可此时他却神情严肃:“不是她,请圣上速速躲避!此剑之势,可摧万城!”

明德帝身为一代帝王,此刻却不惧:“什么剑,能摧万城?”“剑仙之剑。”手持无极棍的长发男子往前走了一步,“她到了。”话音刚落,只见远处闪过一道白影,正以不可思议的速度像闪电一样冲这边惊掠而来,空中云朵翻飞,仿佛仙人临世。

“盈!”羽林军大将军谢凌云看到了那个身影,抬起了手中的刀,大声喝道。刑场中的兵士们立刻拉满了手中的长弓。白影已掠至刑场之外。“破!”谢凌云用力地落下了手中之刀。

矢落如雨,黑压压的,像是白云之下,倾盆之雨!

可那身影却已掠过了行刑台,直接站在了天子台下。无极棍在此时出手了,一棍既出,无边际,无穷尽,是无终。齐天尘也出手了,他甩了甩手中的拂尘,那拂尘像是一只白鸟,忽然长出了万千羽翼,每一根羽翼却又锋利危险。现任的大监瑾宣公公也轻轻推出了一掌。

然而白衣剑客却依然不惧,只是直冲向前,若这三人不收手,她必死无疑,然而,一个人也得死!

明德帝萧若瑾!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6)

四、青龙一诺

“你是谁?”明德帝微微抬起头,剑尖抵在了他的下颌之上。来者默然不语,剑尖微微往前移了寸许。“大胆李寒衣!”瑾宣公公怒喝道,“莫不是以为自己入了剑仙境界,就真的天下无敌了?”

明德帝微微点头:“原来是雪月城的二城主,我们好像从未见过,但是我看你的眉眼,却有几分熟悉。你是下面那人的女儿?”李寒衣虽然灰巾蒙面,却依然被一眼就看出了身份,她微微皱眉,默然不语。

“你要什么条件?”明德帝终于把这句话说出了口,他身为九五至尊,有近万兵士护驾,身边站着不下五位逍遥天境的高手,却依然不得不先开口和对方谈一个条件。

李寒衣终于开口了:“下面这两个人,我要带走。”

明德帝摇头:“下面这两个人,你只能带走一个。”

李寒衣神色微微一怒,手中长剑震鸣。齐天尘叹了口气:“李城主,有些事情不是一柄剑所能解决的,还请收手。”

李寒衣目光凛冽:“齐天师,你要拦我?”齐天尘拂尘轻抚,将李寒衣的剑一点点地格开:“你父母亲将你送出天启城,便是不想让你再踏入朝堂这些事。你又何必辜负他们的苦心?”

李寒衣冷哼一声,一步踏入法场之中,一剑将四大监逼退,扶起了跌坐在中央的李心月,然后望了一眼始终静默地站立在法场中间的琅琊王。李寒衣手中寒光一闪,琅琊王手中的铁链重重地摔在了地上。“拦住他!”明德帝站了起来。

但是没有人动,七天师、五大监甚至那个手持无极棍的长发男子都没有轻举妄动。因为他们看到那个身着白衣的王爷忽然露出了一个笑容,那笑容中似乎带着几分悲哀与嘲讽,他走到重伤在地的李心月面前,凑到她耳边轻声说了几句话,随后拾起了李心月掉在地上的那柄长剑,望了一眼坐在朝堂之上的明德帝,说了此生的最后一句话。

“哥哥。”琅琊王将长剑往自己的脖子上用力一抹,鲜血喷涌。

法场中的人静静地看着这一切,那血喷涌三尺之高,染红了整个行刑台。明德帝倒退三步,整个人瘫倒在了玉座之上,长发男子收起了无极棍,转身离去,天启四守护中的白虎,那一天后,再也没有人见过他。五大监立刻喊起天子銮驾,将明德帝送回宫去,据传明德帝回宫之后,去了平清殿,在殿中不吃不喝呆呆地坐了三天三夜。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7)

而法场之上却依然没有平静,近万羽林军绕着李寒衣围成了一个圈,一点一点地向内逼近着。李寒衣一剑破空,直逼天子咽喉,乃是逆天之罪,羽林军若是放过了她,那么谢凌云也就死罪难逃了。

但是剑仙能杀多少人?昔日李心月能一剑破百甲,李寒衣身为剑仙,一怒之下能不能杀掉几千人?谢凌云犹豫着,羽林军缓慢地往前推进着。这个时候,一直没有离场的齐天尘走了下来,他拦在了羽林军和李寒衣的中间。谢凌云立刻挥手示意兵士们停下,齐天尘身为钦天监监正,官职虽然算不得多高,却绝对是天启城中最厉害的角色之一。

齐天尘只说了一句话:“以六千铁甲换陛下一诺,谢将军觉得是否值得?”谢凌云犹豫了一下后,喊来了传令官:“传令下去,三军退避,归营!”此时的李心月已经快要失去神智了,齐天尘走过去,轻抚李心月的额头,将真气度入了她的身体中。李心月慢慢苏醒了过来。

齐天尘问:“刚才琅琊王对你说了什么?”李心月摇头,不答。齐天尘也没有继续问,站起身慢慢地冲着法场外走去。李寒衣扶起李心月,问道:“母亲,去雪月城还是剑冢?”李心月摇了摇头:“去雷家堡。”

李寒衣带着母亲回到了雷家堡,可李心月却没有允许她进去,而是一个人进去见了一个人。那是雷梦杀的弟弟,雷梦臣,也就是雷无桀的叔父,至于说了什么,李心月究竟有没有见雷无桀,李寒衣却不知道。只知道李心月出来的时候将一枚令牌交给了她,若有朝一日,雷无桀有资格了,就把这枚令牌交到他的手中。

那是一枚黄金所制的精美令牌,上面雕刻着一只吞吐火焰的巨龙。李心月最后还是回到了剑冢,在那里度过了人生中的最后一段时光。法场那一日,她已受了重伤,靠着齐天尘度到她体内的那股先天罡气才勉强活了下来,其实她并不是不得不死,齐天尘既然有办法救她十日,自然也有办法救她十年。但是琅琊王在她耳边所说的最后那句话,李心月却不能告诉齐天尘。她在剑冢的剑心崖上住了十日,那是她与雷梦杀相遇的地方,十日之后,李心月闭目安然离去。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8)

她与雷梦杀相识于江湖,她是剑冢传人,原本只醉心于剑术,可雷梦杀却有天下之志,所以她随着雷梦杀来到了天启城。其实什么天启守护,八柱国,她一点也不在乎,她在乎的只有雷梦杀,可这个男人却死在了战场之上。最后她选择站在了琅琊王的这一边,不惜与明德帝决裂,也只是因为琅琊王是雷梦杀此生唯一的朋友,仅此而已。

李寒衣拿出了那枚令牌,用手轻轻摩挲着,月色如水,照射在她的手上,这个绝世的剑仙忽然觉得有些寒冷了,她转过身,发现她的弟子,同样也是她弟弟的雷无桀依然站在那里,面色沉稳,安逸。

一切都是宿命啊。李寒衣轻声叹了口气,往前走了几步,将手中的令牌放到了雷无桀的手中。

“这是母亲的令牌,从此之后就传到你手中了。”

“你就是这一任的天启四守护,东方位,青龙!”

雷无桀默默地接过了手中的令牌:“儿雷无桀,定不辜负母亲使命!”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9)

五、琅琊王死因

萧若风十六岁那年游历江湖,结交了许多风流人物。如今雪月城的城主百里东君,三城主司空长风,唐门的门主唐怜月,都是他当年的好友。他们一起诗酒江湖,闯出了好大一番名堂。后来他从江湖入军伍,领军出征,连战十三次连胜十三次,军衔一升再升,直到最后升到不能再升了,可他的军功却还越积越盛,皇帝没有办法,就给他新设了一个军职。后来整个北离的军中就只认他一个名字,北蛮的军队看到他的军旗都会绕道而行,在南诀,他被称为北离天煞将军,是老人们说故事吓唬孩子的:如果你再不听话,就让天煞将军来把你抓了去。比用妖怪啊,虎狼啊还好使。

但他本人却是个很温和的人,他从小好诗书礼仪,完全没有武人的粗俗之气,可也没有读书人的傲气,喜欢和军士们一起就着面饼子喝稀粥,闲暇时也会指导军士们武技。并且为人耿直坦荡,从军十几年,体恤士兵,十分维护,但手下也斩过七个将官。四个是因为贪污了军饷,还有三个仗着职权霸占了民女,这时候却又是再多人求情都没有用。他用兵如神,战场上杀得南诀军士一再溃退,却也爱民如子,所过之处百姓们全都敬之若神。他后来官至北离大都护,称一字并肩王,有着北离开国以来谁都没有的荣耀。

当年琅琊王平定南诀之乱,在危难关头救了整个北离,所过之处,北离百姓莫不跪礼叩拜,山呼千岁。朝野之上,所有官员对其心服口服,清官敬佩,贪官敬畏。而明德帝,虽然勉强也算得上一位明君。但是与琅琊王的战功相比,却几乎没有人能够看得见明德帝所做出的成就。当时朝野上下和天下百姓都有一个想法,想让他当皇帝,他不想当,可所有人都逼着他当。就像曾经的萧瑟也想在那间客栈中终老一生,但总会有什么事物的出现,推着他向前,作出决定!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0)

明德帝叹了口气:“当年我们兄弟一个为君,一个为帅,本以为北离国运在我们手中,可昌隆至盛,却没想到反被人拿来利用。你父帅的事情,这些年孤一直很自责。”

“你的确该自责。”萧凌尘忽然说道。

明德帝一愣,点了点头:“你说下去。”“当年的确是我父帅甘愿自污于身,甘愿赴死,以定朝纲。但是为什么,陛下你,从始至终都保持着沉默呢。我明白这是你们君臣之间的默契,你明白他的打算,他也知道你的意思。但是当年其实并不是没有第二种方法。”萧凌尘望向明德帝,目光咄咄,“你可以找出那些想要作乱的臣子,一个个地杀掉,可以和我父帅一起坚定地告诉天下,没错,龙封卷轴上写的名字就是萧若风。可那又如何?皇帝依然是萧若瑾,琅琊王依然是萧若风,这是你们的选择。谁都没有办法改变,龙封卷轴做不到,天下人也做不到。为什么不这样做呢?”明德帝沉默良久,没有回答。

萧凌尘自顾自地说了下去:“因为那样有风险。那样可能会让你的皇位不稳,可能会严重影响到天启城的稳定。那些个夺嫡之战中输了的王爷随时能够发兵天启,朝中对你不满的大臣也会借机行事。陛下,凌尘说得可有错?”

“没错。”明德帝点头,“你说得很对。所以这些年,孤一直很愧疚。孤可以骗自己说这是若风自己的选择,可以对自己说总有一天要为若风平反,在太庙中重新供奉他的牌位,但是直到你们踏入平清殿的那一刻,孤都没有做这件事情。”

“我父帅一直记得年少时和陛下的约定,可陛下后来却忘了。”萧凌尘转过了身,“我不明白陛下找凌尘是想说些什么,但是凌尘想说的便是这些,而凌尘想听的,也不是一些后悔之类的话。”

明德帝再次陷入沉默。

“如果陛下没有什么要说的,凌尘就先走了。我理解我父帅的打算,但并不代表我能原谅这件事情。我失去了我最亲近的人,不管因为什么原因,我都不会原谅。天下也好,社稷也罢,皇位也不过如此。”萧凌尘语气越来越冷,“我今日来这里,不是来叙旧,也不是来邀功,只是有些话不说不痛快,又不能当着天下人说,就只能说给陛下听。希望陛下可以谅解。”

“孤明白。孤还有一句话想问你,这一次,孤该如何选择?”明德帝缓缓问道。

“很简单,你最痛恨哪个皇子,就把位子留给他。”萧凌尘漠然道,“陛下这个位置注定是孤家寡人,活不痛快的。”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1)

六、翻案

“公公。”一个淡淡的声音忽然响起。浊心公公转过头,望向那正站在不远处的萧凌尘,那个和萧若风长得有八分相像的现任琅琊军,也就是他口中真正的大统,他急忙弯腰行礼:“琅琊王殿下。”

“公公来此,可是助我荣登大宝?”萧凌尘问道。

“正是。”浊心公公抬起头,“龙封卷轴在此,愿琅琊王殿下亲口宣布,谁才是真正的萧氏大统,北离正主。”

萧凌尘点头,转身望向众人:“诸君,可愿我拆开此卷轴。”“愿琅琊王殿下亲启龙封卷轴!”众将士高呼道。“诸君,可愿我登上皇位,称帝北离!”萧凌尘再问道。“愿琅琊王殿下即刻继位!称帝北离!”众将士再次高呼。

“众将士,你们愿追随北离皇旗,还是我琅琊军军旗?”萧凌尘三问道。这一次,却没有如山般的高呼回馈了,因为将士们也陷入了犹豫,他们甚至不知道萧凌尘所问之意,究竟何为。薛断云悄悄地从身后拿过了长弓。

萧凌尘转过身,望向浊心公公:“三位公公,可愿凌尘在此亲启。”“恭请王爷。”浊心公公朗声道。只要萧凌尘拿过龙封卷轴,只要他念出他父亲的名字,那么今日之事,就再也没有挽回的余地了。萧凌尘将继任大统,而他们,凭借着此番功勋和叶啸鹰的承诺,也将从那皇陵之地脱身而出。

“恭请王爷!”浊森和浊洛两位公公也同时跪拜在地。萧凌尘终于缓缓地向前走去。萧崇已经做好了拔剑的打算,他的一怒拔剑学自怒剑仙,他有信心在不顾性命的情况下一剑就将那龙封卷轴劈成两半。可他正准备起身,却感觉一股强大的力量从背后传来,硬生生地将他压了下去。

身后有人在阻止他!可那股力量太过强大,他连拔剑都做不到,更何况转身,所以根据无法知道究竟是谁此刻在阻拦他。萧凌尘走到了浊心公公的面前,轻轻地将卷轴拿了起来。三位老大监露出一丝冷笑。明德帝缓缓闭上了眼睛。萧羽眼中精光大盛,他等的就是这一刻,天下真正开始大乱的一刻。兰月侯猛地也一把按住了腰间长刀。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2)

瑾宣公公抬起了手,瑾仙公公则察觉到了什么,眼神中满是惊愕。萧瑟却依然一副淡淡的神色,似乎对面前发生的这一切并不惊讶,也好不害怕。萧凌尘缓缓打了开来,扫了一眼后微微一笑,却没有开口念出来,而是身后一把,两把,三把。将那卷轴撕得粉碎。就像是他的父亲当年在平清殿前做得一样,在众目睽睽之下,所有人惊讶万分的目光中,将那龙封卷轴撕得粉碎!

他一把将卷轴的木骨摔在地上,指着浊心公公怒喝道,声音响彻整座宫墙:“我萧氏皇族纵横战火四十年予以开国,历朝六代,传世一百二十三年,国运昌隆,万国朝拜。我萧氏皇族之大统,岂容你一个阉人定之!”惊变转瞬而逝。

如今场内之人,明德帝睁开了眼睛,神色依然平静。兰月侯微微含笑,按着刀柄的手终于送了开来。萧瑟则和雷无桀对视一眼,随时准备出手制住三名老太监。萧崇依然皱着眉头,却不知道接着该如何应对。萧羽的眉毛轻轻挑了挑,眼皮微微抽搐了一下。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3)

“师父当年的心愿,你们忘了,瑾威却没有忘。”瑾威缓缓地拔出了渊眼剑,指向萧凌尘,“只是没想到,我们最后依托的,却是一个废物。”萧凌尘冷笑了一下:“废物?当年你们为了一己之利,利用我父帅的军威和民心,强心将他推向皇位,以至于君臣不合,朝野震乱。我父帅为了大义最后赴死,你还想着让我最后助你们故技重施?”

“卷轴上本就写着琅琊王的名字,他就应该是皇帝。”瑾威公公沉声道。“笑话,只听说过有人想当皇帝的,没听说过有人一定要当皇帝的。我父帅不喜欢那个位置,他就是不做,你又能如何?我也不做,你又能如何?”萧凌尘向前一步,“几个太监,还想着能搅动多大的风云?我来天启,只为杀想杀之人,浊清死了,你们几个也该死了。”浊心叹了口气:“棋差一招,满盘皆输。”

“把赌注下在我的身上,本来就是一个错误。”萧凌尘傲然道,“我们萧氏皇族的心,也是你们能妄自揣度的?”一波平息之后,又是一波令人无法忍受的死寂。

众人扭头看向萧凌尘,萧凌尘却只对萧瑟笑了笑:“对你的兄弟不放心吗?还特地派了这么漂亮的姑娘来劝说我?”“你身边的人太多,我怕你会动摇。”萧瑟淡淡地说道。萧凌尘摇了摇头:“本来是会动摇的,但是这么漂亮的姑娘来了,就动摇不起来了。”一根长棍立刻抬起,姬雪冷冷地说道:“要不是留你有用,就冲你这张嘴,路上我就把你杀了。”“我有用吗?”萧凌尘苦笑了一下,“如果我有用,为什么下面的这些人,还拔着刀呢?”

他说的是宫殿下方的琅琊军。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4)

就在这个时候,雷无桀忽然一步一步地走下台阶,走到了那千军万马之前,将手中长剑一把插进了地板之中,他仰起头,红衣飞扬。一人一剑,拦此宫门?他顿了顿,忽然朗声喝道:“昔日北离八柱国之柱国大将军,琅琊军银衣军侯,雷梦杀之子,雷无桀。请,全军退避!”柱国大将军雷梦杀,亦是曾经北离军神一般的人物。

萧凌尘也纵身一跃,从平清殿之上一掠而下,将手中血龙枪插在了地上,一身鲜红铠甲与雷无桀的红衣交相辉映:“昔日北离大都护,琅琊军统帅萧若风之子,琅琊王萧凌尘。请,全军退避!”

萧瑟举起无极棍,将平清殿前一排台阶砸得粉碎,他抬起头,朗声道:“明德帝之子,琅琊王萧若风军塾学生,永安王萧瑟。请,全军退避!”

昔日在琅琊军中,最有地位的两个人,萧若风的儿子和徒弟以及雷梦杀的儿子站在他们的面前,请琅琊军退避。岂有不退之理?

“明德十六年,琅琊王谋逆之案。”“属孤误判。”“琅琊王萧若风为国为民,殚心竭虑,却惨遭奸人所害。现奸人已然伏法,旧案昭雪,赐其谥号‘达’,重入太庙,香水十年盛之不断。其子萧凌尘承其爵位,袭琅琊王,赐宣武将军,可重召琅琊旧军,并三军之外,直隶帝王。孤听信谗言,误杀爱弟,愧悔无地,每三日,赴太庙香奉,至死方休。”

少年歌行琅琊王怎么死的(少年歌行琅琊王篇)(15)

明德二十二年年初,这场被后世称为“琅琊兵变”的惊天谋逆案终于以金甲将军叶啸鹰率军退出天启城而结束。最后史书中对此的解释是,三位老大监伪造龙封卷轴,煽动昔日琅琊军旧部起兵谋反,最后琅琊军在琅琊王萧若风率领之下杀死叛党,功过相抵。而明德帝也终于承认了当年的琅琊王谋逆案乃是误判,并下罪己诏恢复琅琊王的名誉,并且进行自惩。但萧凌尘很快就表明了明德帝的误判是有原因的,当年萧若风为了防止被奸人利用,故意做了很多自污的事情,当年的天启城乱之夜也是他一手谋划的。

史书上撰写的结局是,琅琊王谋逆案昭雪,浊心浊洛浊森三位老大监,以及掌剑监瑾威被当场诛杀,掌印监瑾言下落不明。萧凌尘则继任琅琊王位,掌琅琊军。这场声势浩大的叛乱,最后战死者算下来却只是百来人,的确算是一桩奇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