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风浩荡,岁月川流。那些曾经年轻的生命为了什么理想,而不惜抛头颅、洒热血?
情牵苏区,心系百姓。当年的革命先辈和他们的后代对闽东倾注了怎样的深厚感情?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大型纪录片《红色闽东行》在观众中产生了怎样的热烈反响?
敬请收看《红色闽东行》系列
第二十二集:《不忘初心再扬帆》
解说词节选
【版权所有,严禁抄袭】
每年的清明节或国家公祭日,宁德各地的干部群众都会前往烈士陵园缅怀先烈、祭祀英灵。春和景明的日子里,人们不会忘记那些历史深处的往事。
长风浩荡,岁月川流,松柏长青,英魂不朽。
那些曾经年轻的生命,怀揣着让自己的同胞不再蒙受苦难的信念,在追求理想的道路上百折不挠、继往开来。是他们,点燃了闽东革命的星星之火;是他们,历尽了千辛万苦,冲出了枪林弹雨,终于迎来了新中国的曙光。
“独有英雄驱虎豹,更无豪杰怕熊罴。”1932年,年仅18岁的叶飞根据福州中心市委的安排,只身来到闽东,开始了艰苦卓绝的革命历程。在闽东,他频频遭遇生命危险,屡屡面对革命挫折。他把磨难当作考验、于逆境中战斗成长,与许多战友共同经历了闽东革命根据地初创、发展、繁荣的过程。即使在苏区沦陷的危急时刻,他沉着应对,力挽狂澜,使闽东成为党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中的15块游击区之一,最终摆脱困境走向胜利。
1983年秋,曾志离开闽东近半个世纪之后,第一次回到这片红土地。正是在曾志等老一辈革命家的呼吁和努力下,闽东革命老根据地的地位得到中央确认。
1994年,曾志出席闽东苏区创建60周年纪念活动,为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开通程控电话剪彩。
1931年,18岁的阮英平参加革命。1938年,阮英平和陈挺前往延安学习,当面向毛主席汇报了闽东苏区的情况,这成了阮英平革命生涯的重要一笔。
1983年,阮朝阳与母亲一起,回到了父亲最早参加革命的闽东故土。时隔30多年,乡亲们的深情厚谊,阮朝阳记忆犹新。
同期声:阮英平儿子 阮朝阳
一介绍我是阮英平的儿子,一个老头就很激动就抓住我,门口是人山人海,他们说是阮英平的儿子来了就是要见见你,老人家就摸着我的脸唉呀回来了回来了,我不懂这个话,但是可以体会他那种心理,真是感情。
2017年10月,范希建从福州来到寿宁岗垅。这里是他的父亲范式人以及其他革命先烈投身革命的地方。为了实现父亲的心愿,他经常说的一个词就是---“还债”。
同期声:范式人的儿子 范希建
如果我能起到一点作用,帮助乡亲们的话,我觉得也是我父亲的心愿,所以我也应该来还这个债。
每次回到寿宁,范希建都会和村民一起,用最传统的方式缅怀父辈们挥洒热血建立的功勋。这不仅是感念先辈筚路蓝缕开辟新天地,它还隐含着乡亲们对美好生活的热切期盼。
据党史部门统计,闽东红色遗址遗迹多达391个,全国级和省、市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30多个。23条乡村红色旅游线路,遍布闽东全境,有的已经被列为全国红色经典旅游线路。这些红色历史遗存,成为一种固化的革命史,成为地方优秀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深深根植于闽东干部群众的心坎里。
追寻革命足迹,弘扬闽东之光。作为宁德市“打造红色文化精品”的重点文化工程,大型纪录片《红色闽东行》全景式地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峥嵘岁月。从嘉兴南湖的红船,到星火燎原的闽东;从兰田暴动的枪声,到跨越山海的征程;从十字架上的铮铮铁骨,到百丈岩上的纵身一跃;从北上抗日的烽火,到迎接共和国的曙光……这些气壮山河的历史事件和英雄人物,传递了催人奋进的精神力量。
观众:“原来我们闽东有这么多的红色故事。”
观众:“他们的无私、坚定、勇敢,也激励着今天的我。”
观众:“宣传了闽东的红色文化,坚定了人民的文化自信。”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今天,当我们走进“闽东苏区首府”柏柱洋的革命遗址,登上巍峨入云的蕉城百丈岩,瞻仰屏南千乘桥旁的北上抗日群雕,漫步宁德东侨的长江支队纪念园,耳边仿佛响起革命先辈集结出发、奋勇杀敌的呐喊。这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这奋进新时代的滨海新城,这璀璨夺目的“闽东之光”,必将鼓舞着一代又一代的闽东儿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将信仰的力量嵌入闽东的历史血脉,汇聚成“开发三都澳 建设新宁德”的磅礴力量!
(全剧终)
观看高清版本,请点击下方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