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古歌土家族传统古歌,流传至今尚有《打猎歌》、《梯玛神歌》、《摆手歌》等古歌全用土家族语演唱,而以《摆手歌》最为有名《摆手歌》是土家族人民进行摆手活动时伴唱的歌,内容广泛,主要有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生产活动、狩猎活动等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语言、文学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价值,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土家族的民歌)

湖北省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

传统古歌

土家族传统古歌,流传至今尚有《打猎歌》、《梯玛神歌》、《摆手歌》等。古歌全用土家族语演唱,而以《摆手歌》最为有名。《摆手歌》是土家族人民进行摆手活动时伴唱的歌,内容广泛,主要有人类起源、民族迁徙、生产活动、狩猎活动等。对研究土家族的历史语言、文学和风俗习惯具有重要价值。

挖土锣鼓歌

是土家族人民相聚协作进行挖土薅草劳动时伴以锣鼓所唱之歌。很早之前,土家族人民挖土、薅草时,有互相换工、帮工进行协作的习惯,集数十人或百余人在一块地里劳动。两名歌手面对伙伴,一人打鼓,一人敲锣,随着锣鼓声的起落,对歌助兴。歌词内容有引子、请神、扬歌、送神四部分。引子、请神、送神唱词内容固定。扬歌,是挖土锣鼓歌的主要部分,它既有固定内容,也有即兴而作的唱词,题材广泛,用一问一答盘歌形式唱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或唱生产生活内容,表扬勤劳者,批评偷懒者。劳动者则随着锣鼓声和歌声飞舞锄头,干劲倍增。永顺县土家族聚居地区至今尚有唱此锣鼓歌的习惯。

仪式歌

是土家族举行婚丧喜庆仪式时唱的歌。过去土家族每逢丧葬大事,请土老司主持祭祀活动。死者洗澡穿衣,即由土老司唱《溜床歌》,内容是安慰亡者安息于地下。出葬前,唱《告别词》,唱拖儿带女的苦难一生,嘱咐儿女和睦,当好家,做好阳春,死者暗地里保佑他们六畜兴旺,家发人兴。这种古老的唱词,后来发展为老人去世后所唱的《孝歌》。《孝歌》分行堂和坐堂两种。行堂是唱者围绕灵柩边走边唱;坐堂是唱者围坐在灵柩前唱。形式有单唱、联唱、对唱等几种。其内容有唱亡者生平,亦有请亡、送亡及二十四孝等,以示对亡者的悼念之情。现在永顺农村唱《孝歌》的活动仍普遍流行。

在喜庆方面,建新房有上梁歌、华堂歌、踩门槛歌、热火坑歌;娶亲有拦门歌、闹新房歌、搬帐子歌;生小孩有望月歌、十朝歌、满月歌。这些歌词内容大都为祝福、喜庆之类。新中国建立后,上述仪式歌的歌词增添了歌唱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新内容。

哭嫁歌

哭嫁歌的形成与发展,与土家族妇女在旧社会长期悲惨命运相连,经历代相传,其内容不断被加工丰富。旧社会,土家族姑娘出闺前一月或半月就开始哭嫁,内容有哭父母、哭叔伯、哭哥嫂、哭姐妹、骂媒人、哭梳头、哭戴花、哭辞祖宗、哭上轿等。哭嫁歌反映了土家族女青年对自由婚姻的向往,对封建包办婚姻的控诉。如“骂媒人”一段:“门槛被你踩溶了,黄狗见你吠哑了,饭碗被你舔缺了,屋檐瓦被你望落了,桌上好吃的被你都吃了,吃了尝了骗我爹娘,逼我许给别人了!”《哭嫁歌》尤以“哭父母”最为感人,它由衷地倾吐了父母的养育之恩和与父母难舍难分的骨肉之情。而陪哭的有的是安慰,有的则是互相吐苦情,情意绵绵,真切诚挚,句式灵活多样,是土家族民间文学中的珍宝。建国后,土家族姑娘获得了婚姻自由,哭嫁歌内容与往昔大不同,但哭嫁这种形式至今还在一些村寨流行。

情歌

是土家族男女青年恋爱所唱之歌。内容可分初恋歌、热恋歌、接郎歌、望郎歌、离别歌、相思歌、反抗歌等。按其形式有叙事长歌,有四句一首或五句一首的短歌。如“高坡起屋不怕风,有心恋郎不怕穷,只要两人情谊好,冷水泡茶慢慢浓。”群众中善于唱情歌的歌手,他们即兴抒情,一唱就是几天几夜。

此外,县内土家族中还有盘歌、儿歌和劳动号子,有的情意缠绵、委婉曲折,有的豪放雄壮、粗犷激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