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辞手法一:比喻(1)定义,我来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修辞基础知识?以下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修辞基础知识(关于修辞的知识点)

修辞基础知识

修辞手法一:比喻

(1)定义

定义:即“打比方”,根据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之间的相似处,用一种事物来比方另一种事物的手法。

(2)作用

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3)例句

1.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云彩喻为羽毛)

2.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水仙花喻为仙女)

3.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春风喻为母亲)

4.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小河喻为蓝绸子)

修辞手法二:拟人

(1)定义

把事物人格化,将本来不具备人动作和感情的事物变成和人一样具有动作和感情。

(2)作用

赋予事物以人类的行为特点,生动形象地表达出作者的情感,让读者感到所描写的物体显得更活泼、亲近,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3)例句

1.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

2.秋天迈着沉稳的脚步缓缓地向咱们走来,又悄无声息地走开。

3.它脱下破旧的外衣,又开始新的生活;它贪婪地吮吸着春天那清新甜润的露珠儿,慢慢地长出逗人喜爱的嫩枝绿叶。

4.街上十分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

修辞手法三:夸张

(1)定义

为达到某种表达需要,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扩大或缩小。

(2)作用

揭示本质,给人启示;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读者联想,引起共鸣。

(3)例句

1.哇,好大一棵树,都要顶到天了。

2.整个教堂挤得连根针都插不下。

3.这花真香,十里之外都能闻到。

4.华山可真险,陡峭的岩石似乎都摇摇欲坠。

修辞手法四:排比

(1)定义

利用意义相关或相近,结构相同或相似和语气相同的词组(主谓/动宾)或句子并排(三句以上),达到一种加强语势的效果。

(2)作用

用排比来说理,可收到条理分明的效果;用排比来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用排比来叙事写景,能使层次清楚、描写细腻、形象生动。行文更有节奏感,琅琅上口,有极强的说服力,能增强文章的表达效果和气势,深化中心。

(3)例句

1. 家是停泊的港湾,家是幸福的源泉,家是生活的动力,家是温暖的依靠,家是心灵的乐园!

2. 我爱小草,爱他默默无闻的精神,我爱他顽强不屈的品格,我爱他顽强的生命力,我更爱他直面挫折的勇气。

3. 微笑是一股清泉,洗净人们心灵的污浊;微笑是一缕阳光,融化心与心之间的坚冰;微笑是一束鲜花,吹散浊臭留下芳香;微笑是一串风铃,奏出人们心灵的华美乐章。

4. 母亲是一棵大树,为我们遮风挡雨;母亲是停船的港湾,给予我们温暖;母亲是一根蜡烛,牺牲自己来照亮我们前进的路;母亲是天使,伴我们成长,带来无尽的爱与希望

修辞手法五:借代

(1)定义

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多数为名词。使用时,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文义通顺。并且,借代一般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

(2)作用

恰当地运用借代可以引人联想,使语句拥有形象突出、特点鲜明、文笔精炼、具体生动的效果。

(3)例句

1.她希望长大以后当白衣天使。(指代医生护士)

2.为了明天的面包和昨日的债务,我不得不辛苦地工作。(指代生活)

3.那对兄弟竟为了争玩遥控飞机而打起架来,双方都挂彩了。(指代受伤)

4.小明这次又拿了满江红的成绩单,回到家又要挨一顿骂了。(指代不及格)

修辞手法六:通感

(1)定义

通感就是把不同感官的感觉沟通起来,借联想引起感觉转移,“以感觉写感觉”。

(2)作用

能突破语言的局限,丰富表情达意的审美情趣,起到增强文采的艺术效果。

(3)例句

1.他说起话来像蜜糖一样甜。(听觉和味觉)

2.那些芦苇高高低低地晃动着,如同鼓点有节奏的击打。(视觉和听觉)

3.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触觉和听觉)

4.花里带着甜味,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视觉和嗅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