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松做了行者,夜走蜈蚣岭,杀了飞天蜈蚣王道人。这是武松行走江湖时杀的最后一个人,凑满了施耐庵“想要”的二十二人。从此,武松再也没有出手伤人,即便是攻打曾头市的时候,也没有具体写到武松砍杀过一个士兵。

这倒不是因为武松做了行者便不再开杀戒了,假如是因为皈依佛门而不再杀人,为何又要拿蜈蚣岭王道人来试刀呢?而杀了王道人之后,武松为何长时间封刀而不再杀人了呢?

因而,武松夜走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人就非常值得一读了。这其中,便隐藏着诸多令人“细思极恐”的隐喻,一段大明王朝的历史就深藏其中。

那么,《水浒传》中的蜈蚣岭究竟是个什么所在,武松为何要在这里杀了王道人,这个飞天蜈蚣究竟又是何方神圣呢?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1)

明月下的蜈蚣岭究竟在哪里

这件事,还要从血溅都监府的故事说起。

武松因为醉打蒋门神,帮助施恩夺回快活林而遭到报复,八月十五中秋之夜被栽赃陷害。张都监、张团练、蒋门神三人一心想弄死武松,却没想到武二爷武功高强,在飞云浦杀了四个暗算他的杀手,折返身潜入都监府。

这一天,离中秋节恰好两个月,是十月十五的夜晚。书中写道,这个夜晚“一轮明月挂青天,几点疏星明碧汉”。武松在明月之下,血洗都监府,所杀之人与月半明月相对应,就是十五人。

武松血洗了都监府,逃到十字坡,张青、孙二娘便把他打扮成了行者。我在以往的文章中解读过,武松就是神秘头陀,神秘头陀就是武松。此时,武松已经是回归本尊,做了真正的行者。因而,张青便介绍他去二龙山入伙。武松之所以去二龙山,是因为这座山上有一座宝珠寺,行者当然要去寺院里挂搭了。

武松离开了十字坡,直奔青州二龙山。书中交代,武松在十字坡将息了三五日,还是十月天气。但是,武松走了五十里路,来到蜈蚣岭时,却是“月从东边上来,照得岭上草木光辉”。

中秋之夜遭陷害,十月十五杀十五人,将息了三五日又是明月之夜,所有的符码,都是指向了“明”字,也就是大明王朝。莫非,蜈蚣岭也是大明王朝的一个去处?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2)

武松来到岭上,只见一个坟庵,开着窗户,窗前有一个先生,搂着一个妇人看月调笑。这件事与武松有何相关呢?没想到,武行者却是怒从心头起,恶向胆边生,便先拿一个道童祭刀。然后,以一对雪花镔铁戒刀大战那位先生,十数个回合之后,便将那先生砍杀在蜈蚣岭上。

杀了道人,武松便叫出坟庵里的女子,问了情况,那女子说,她是蜈蚣岭下张太公家女儿,这庵是她家祖上的坟庵。那个被斩杀的道人,姓王,绰号飞天蜈蚣。

这就是武松夜走蜈蚣岭,明月下斩杀飞天蜈蚣的基本情节。而在这个故事中,施耐庵为何又要写明月之下的故事,莫非是为了看得更明白些,好施展武功吗?

王道人原本是来张太公家借宿的,他害死了张家的人,却把这个女儿掳掠到蜈蚣岭,住在了张家的祖坟庵里。这又是为什么呢?

原来,坟庵暗指的就是南京明孝陵。孝陵,是朱元璋和孝慈高皇后合葬之处,怎么又跑到蜈蚣岭来了呢?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3)

蜈蚣岭隐藏了朱棣的身世

假如从文本逻辑角度严格地解析,“武松夜走蜈蚣岭”这段故事完全可以不写。没有这段故事,恐怕也不会对武松的形象和传奇造成任何影响。但是,若是从武松背后的故事来解读,那么,这段故事就是“武十回”真正的大结局,大收篇。

上文讲到,武松原本就是神秘头陀,做了行者,武松便回归了本尊。于是,武松便要去二龙山宝珠寺挂搭了。这是武松后来为何拒绝宋江好意,与宋江分手的原因所在。然而,这只是武松去二龙山入伙的一个原因,更深层次的隐喻,则是要为武松的“历史真面目”定格。

武松是天伤星,暂时不杀人,日后必定要大开杀戒。因为,二龙山上有一个与他共同抱有去边上搏杀的好汉杨志。更是因为武松与鲁智深,加上操刀鬼曹正一道,隐喻靖难之役的大推手,大明王朝的黑衣宰相姚广孝。

这个隐喻,我也曾经解读过,此处不再重复。总而言之,结合武松明月之夜杀人,“武十回”故事的背后,隐藏的就是大明王朝靖难之役。

梁山好汉一人多面,施耐庵在书中随时转换他们的角色。武松在景阳冈打虎,打的就是潘金莲这只虎。王婆说,潘金莲生于戊寅年,是属虎的,新年恰好九十三岁。这句话所隐藏的,就是洪武三十一年朱允炆登基,第二年,也就是建文帝九十三岁(二十二岁)时,爆发了靖难之役。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4)

靖难之役爆发的直接原因就是削藩,而武松杀嫂,杀的就是“藩”字。因而,武松的身上也有燕王朱棣的影子,贴着朱棣的符码标签,他在“武十回”中隐喻的就是燕王朱棣。

武松的“武”,就是朱洪武的“武”,“松”,则是朱洪武下一辈,也就是“木字辈”的皇子们。武松的哥哥是大郎,他是二叔。阳谷县的故事中,有一段郓哥跟武大郎借麦桴,暗示潘金莲偷情的情节。武大郎当时对郓哥说,我屋里又不养鹅鸭,那里有这麦稃?

武大郎的这段话,其中有两个隐喻,这里,我讲其中一个。喂鹅鸭的应当是“麦麸”而不是“麦桴”,施耐庵偷换字眼,着重讲的就是这个“桴”字。桴,说的是房屋的次栋,也就是第二栋,此处可以理解为“二房”。那么,武二叔就是二房的。

朱洪武的长房是朱标一脉,岂不就是“武大”吗?因而,施耐庵在书中多处暗示,朱棣不是嫡子,他不是孝慈高皇后所生。这便是朱棣不能被选为皇位继承人的原因所在,尽管后来的明史等很多资料都说朱棣是高皇后所生五子之一,但这段历史的亲历者“施耐庵”却不是这样说的。因而,便写了一段蜈蚣岭坟庵前杀道童、道士的故事。

武松夜走蜈蚣岭,同样隐藏着朱棣的身世,这段故事,就是阳谷县故事的延伸和归结。怎么回事呢?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5)

揭开蜈蚣岭飞天蜈蚣之谜

飞天蜈蚣挟持了张太公的女儿,霸占了张家的坟庵。其实,隐藏的是朱元璋。

朱元璋原本是红巾军将领,小明王韩林儿的部将。1356年,朱元璋攻克南京。韩林儿以朱元璋之功,于1361年封他为吴国公。1364年,朱元璋自称吴王。这不就是“蜈蚣岭”,飞天蜈蚣吗?

很多史学家对朱元璋曾经做过吴王,却不以“吴”为国号感到十分不解。其中,便有学者认为,朱元璋之所以不以“吴”为国号,原因就是张士诚做过吴王。而张士诚这个吴王,却是被朱元璋灭于吴地,因此,“吴”便成了一个不详的符号,当然不能以此为国号了。

喜爱我解读《水浒传》的朋友曾跟我讨论,蜈蚣岭的故事,是不是暗示朱元璋霸占了张士诚的地盘呢。因为施耐庵曾经做过张士诚的幕僚啊。

其实,施耐庵根本就不可能做张士诚的幕僚,《水浒传》的作者至少活到了朱棣迁都北京之后,书中有朱棣派人去北平营建禁城的“记载”。因而,蜈蚣岭的故事,与张士诚没有半分钱的关系,说的就是朱家内部的大火并。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6)

那么,是不是说朱棣涉嫌谋杀了朱元璋呢?不是,因为,这个蜈蚣早已升天了,他早就进入了“坟庵”。武松杀的是“王道人”,也就是主持王道之人。《水浒传》中的“王道”,就是违背“天道循环”伦理的皇位传承,以及因此而爆发的皇室内部大火并,甚至是大屠杀。

武松蜈蚣岭杀飞天蜈蚣王道人,是背叛了朱元璋立下的孙子做皇帝这个王道,朱棣要夺皇位。

在杀王道人之前,武松拿一个道童祭刀,这个细节,暗藏的就是建文帝确实是被燕王杀掉了。历史记载中,就有建文帝的旧臣谴责朱棣弑君篡位。而在“三打祝家庄”等故事中,施耐庵多次以隐晦的笔法,暗示朱允炆并没有逃出南京城,朱棣寻找建文帝不过是虚张声势。

蜈蚣岭、王道人、道童,这几个符码所隐藏的玄机,已经基本上揭开了。但是,王道人为何挟持的是张太公的女儿呢?这其中,便有另外一重含义了。

王进在逃难途中,借宿史家村,见到史太公时,便谎称自己姓张。林冲在朱贵酒店,也称自己姓张,林教头的老婆还是姓张。这是为什么呢?

武松为什么要杀蜈蚣王(武松为何夜走蜈蚣岭)(7)

因为,这其中就隐藏着燕王朱棣的身世——究竟是怎么回事,咱们下次再讲。

参考资料:《水浒传》、《明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