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常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小到个人家庭的进步,大到国家民族的发展,经过时间的洗礼,那些时光萃取的文明痕迹其实一直都在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护城河成就的水城,大运河繁荣的古都
比如,今天一提起聊城,熟悉的人都会马上想到“江北水城·运河古都”,为什么这简简单单的几个字,能给人以如此高的认同感呢?我想,或许是因为“江北水城·运河古都”这八个字,将聊城这座水城从无到有,从普通到繁荣,从平凡到传奇的时代脉络总结的恰到好处吧!
古时的防御工事,今天的旅游胜地
聊城,地处冀鲁豫三省交汇处,自古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古往今来,这里留下了数不尽的烽烟往事和人文佳话。明洪武二年,出于防御蒙古贵族统治集团复辟的军事需要,时任东昌卫守御指挥佥事的陈镛将宋熙宁三年所建土城改建为砖城,在城外开挖护城河,在城内修建余木楼,形成了完备的军事防御体系。
这条护城河的建造,起初是为这座平原城市争取到易守难攻的战争优势。历史的车轮必然的选择了明朝的胜利,护城河保卫的这座城池幸免于战火的荼毒。后来,历朝历代的守城军民不断的将这条护城河加宽加深,这就有了我们今天眼前碧波荡漾的东昌湖,来聊城旅行的游客,都会来这里拍照留念!
本来是无心插柳,却胜似巧夺天工
六百多年前的陈镛应该不会想到,他的防御工事会成就一座绝无仅有的城市。由土城改建而成砖城,奠定了后来水上古城的基本格局。水域面积不断扩大的湖泊环绕在古城的周围,“城中有水,水中有城,城水一体,交相辉映”的城市风貌大放异彩。
后来的水城人小心翼翼的守护着自己的家乡,仿佛这座偶然天成的城堡,不仅是生活的伊甸园,更是心灵的庇护所。所以,赶上兵荒马乱人们就加固城防,到了太平盛世人们就粉饰雕梁。渐渐的,在无数能工巧匠的不断改进中,水城不仅越来越坚固,也越来越美丽,一座巧夺天工的江北水城由此而来!
大运河的机遇成就帝王的梦想,绽放商人的荣光
人们总说福无双至,可聊城却偏偏就双喜临门!还是在明朝,燕王朱棣成为皇帝后定都北京,京杭大运河因为漕运的崛起迎来了它黄金时代,改道后大运河给聊城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临清贡砖滑行在大运河这条传输带上,建成了至今巍峨鼎立的紫禁城。一条条南来北往的商船,在聊城境内的运河闸口间走走停停,留下了富可敌国的巨额关税。
有了路,有了人,就有了贸易和集市,也就有了商人和故事!魏氏熏鸡寄托的牵挂,山陕会馆象征的团结,舍利宝塔照亮的希望......运河的经过,为聊城带来了“南有苏杭、北有临张”的繁荣。南来北往的客商,四方游历的学子,出巡天下的帝王......全都聚集在了这座运河岸边的城市里,运河古都的使命应运而生。
天时地利的选择,光荣时代的徽章
繁盛时期的京杭大运河,就这样把聊城推到了“江北一都会”的风口浪尖。历史发展的需要让京杭大运河在这里留下浓墨重彩的足迹,再加上得天独厚的人文环境和地理位置。占尽了天时地利的优势资源,聊城成为闻名遐迩,永载史册的商业大都会是必然的结果。
回首千年,无数的商业巨贾、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用中华民族的睿智和胸襟在这里创造了璀璨的运河文明。绵延千里的京杭大运河,见证着时代变迁,传承着中华文脉,也为聊城赢得了“运河古都”这枚闪耀的时代徽章。
如今,在聊城这座“护城河成就的水城,大运河繁荣的古都”里,城和水的情谊早已难分你我的交融在一起。在那些桨声灯影里,隔岸相望的高楼大厦里,谈笑风声的才俊欢颜里,“江北水城·运河古都”的传奇仍在继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