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11.1 子曰:“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
【译文】
孔子说:“先学习礼乐再去做官的,是淳朴的平民子弟;先做官再去学习礼乐的,是卿大夫子弟。如果要我选用人才的话,我主张选用先学习礼乐再做官的人。”
【注释】
(1)《正义》:“古用人之法皆令先习礼乐,而后出仕,子产所云‘学而后入政’者也。夫子以先进于礼乐为野人,野人者,凡民未有爵禄之称也。春秋时,选举之法废,卿大夫皆世爵禄,皆未尝学问。及服官之后,其贤者则思为礼乐之事,故其时后进于礼乐为君子。君子者,卿大夫之称也。”
(2)许仁图《子曰论语》:“《礼运大同篇》反对世袭乱制,主张选贤与能,孔子所用之人,是学而优则仕的先进礼乐者,而较不喜世袭后进礼乐的为官者。”
【解读】
此篇主要是讲孔门弟子之言行,首章所谓“先进”“后进”者,即指其弟子也。这两种类型的弟子,前者虽然是“野人”,也就是没有爵位的平民子弟,但因为是先学习礼乐再去做官的,所以是“先进分子”;后者虽然是“君子”,也就是有世袭爵位的贵族子弟,他们有特权可以先做官,学习礼乐却有可能落后,所以就成了“后进分子”。这里衡量一个人是否先进的标准,很显然就是“礼乐”本身。正是基于这个标准,孔子最后才说:“如用之,则吾从先进。”盖儒门强调“学而优则仕”(19.13),孔子希望所用之人,都是先进于礼乐的人,而不管其出身如何——这是孔子思想的进步处。
这里值得思考的一个问题是:孔子为什么对“后进于礼乐”者不喜欢呢?或曰:不管“先进”“后进”,如果掌握了礼乐,不都是一样做事吗?其关键当在于,一个人如果还没有掌握礼乐就先去做官,是有可能给社会造成危害的。唐文治说:“郑子产之言曰:‘学而后入政,未闻以政学者也。’此政治家之名言。民人、社稷,非尝试之具,未能操刀而使割,伤己以伤人,圣门之所大戒也。”(《论语大义》)换句话说,这里可能隐含着一个“德”与“位”是否相配的问题。《周易·系辞下》曾借孔子之口说:“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少而任重,鲜不及矣。《易》曰:‘鼎折足,覆公餗(sù),其形渥,凶。’言不胜其任也。”不具备相应的德能,却像鼎卦九四那样身处大臣之高位,焉能不“折足覆餗”,搞得自己狼狈不堪呢?孔子用人之深心,或当由此悟入也。#阅读海淀#
《论语易解》作者,孙福万教授,1964年生于山东省临清市,现为国家开放大学教授,中国成人教育学会、中国教育技术协会学术委员。1986年山东大学哲学系本科毕业;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哲学#系外国哲学史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长期从事哲学、教育学及远程教育研究及教学工作,曾在英国、比利时、马来西亚等国的多所大学或机构访问或学习,并在本校负责哲学引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管理学、教育学等课程教学。著有《远程教育哲学导论》、《敝帚集》,《远程教育百词辨析》、《远程教育概论》和学术论文多篇。
孙·教授的《论语易解》是他潜心十年的力作,以《#周易#》精神逐章解读《#论语#》,是一部比较全面而系统的以《易》解《语》,以《语》证《易》的学术性著作。书中提出了诸多新见解和新认识,对于弘扬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具有重要推动作用。本书的重点在于对《论语》的解读部分,书中大量汇集引用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对于研究者来说是一部很好的学术性参考资料。同时,对《周易》和《论语》的爱好者来说,也是一部很好的普及性读物。好,我就说到这,隆重向您推荐孙福万教授的《论语易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