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断探索创新的刘老师

1985年年底我回老家丰南县后,组织上要安排我去文(化)教(育)局,可按职务安排副局或股级职务。因我喜欢画画,积极要求去文化馆美术组上班。上班后就开始与全组人员一起筹备"丰南县1976、7、28抗震救灾十周年成果展"。之后,刘老师给我打电话,说他87年后转为画院山水画创作室专门画画了。我到北京画院去进修,他可帮着联系,不收费用。吃住可与他在一块。因我当时刚到地方,想做出些成绩以后再去,当时没去。87年文教局领导找我谈话,要让我当馆长,因看到地方上关系复杂,我又不会来事,推辞不干。只愿在美术组搞创作。我喜欢美术创作,多次建议成立丰南书画院,得到了县委书记王士义的支持。在为陈大远(中国对外展览公司原总经理,曾住七国大使,40年初在丰南教过书)、李远(唐山画院院长)举办二人诗书画展。后又在北京西坝河国际展览中心举办。当时影响很好。借此机会,随后要成立丰南书画院。刘老师得到信息后,告诉我在县级办画院的全国还没听说过。乡下人对画感兴趣么,别费力不讨好。但我决心己定,要为家乡做点贡献。1989年率先成立了丰南书画院,聘请陈大远、管桦为艺术顾问。王书记题名做成牌匾。本想提高本地书画作者艺术水平,创作出好作品参加全国书画展览,提高丰南知名度。但与主管局长想法不一致,因此与局长闹僵。这时有人给我出主意说告他,有人建议躲开他,说人家官员之间互相都有来往,上级能为这小事斥训局长吗?这样我决定躲开他到北京画院学习。当时刘老师在外地联系不上,转过几层关系,找到了原文化部副部长仲秋员,他给王明明(副院长),写了封介绍信,王院长看过我的作品后说李起先生的山水画很厚重,问我跟他学可以不,这样,我在1991年10月进入北京画院学习。刘老师从外地回院后,见面我向他诉说了在单位的情况,地方不如部队。(那时他住画院进门后东则房间,南边是画室兼会议室,老师们讲课就在那,会议室南则下台阶是一大画室,不管哪位老师的学生都可在那画,大家谈笑说闹。会议室往南走过主楼下去是餐厅厨房,学员可买票在那里就餐。)接着他也向我诉说了烦心的事:认的干儿子跟刘勃舒学画去了。我说转移多师不很好吗?他说画院有这么多高手他不学,偏跟只会画法单一高职位的人学,领导不一定画的好,在职时大家吹捧,没职位时就没人问了,说着又摇头叹息:可惜我在他身上下的心血呀!我劝他以后别在认干儿子了,哪位学生对你好就耐心多教点,再说了,亲儿子还有不听话的呢,不要因这事影响情绪。

1993年我要在中国美术馆办个展,请他写一点评论,以便提高知名度。他说:我名气小,给你找个名气大的我好友陈绶祥(中国画研究院副院长)写。画展时,宣传部副部长刘德友、陈昌本、原副部长仲秋原与著名画家宋文治、邹佩珠、韦江凡、张凭、王迎春、张道兴、赵俊生、董辰生、王文芳、李起、王挥春、王中年、贾浩义、等很多老师和名家看了画展并签名合影留念。《中国画》、《美术》、《迎春花》等画刊和20多家报刊选登了作品和评论文章。陈绶祥写的评论和多幅画作选入《中国画》1993年总61期。刘老师回京后见我说:这下你又一夜成名了,比在部队那次好,这次是画。那次有政治因素。我劝他,你一专业画家怎不办一个展,展示一下作品?我这是回去让排挤我的人睁开狗眼看看。他说你咋不留在北京发展呢?你看多少外地的宁可租房摆地摊也不回去,县城与北京没法比。我坚持要回县城,我不服输。

1994年我租了房开了画店,买了块3分地皮盖了个独体楼独门独院。以后再去画院刘老师已搬到宿舍楼,还是一间直筒房,厨房、侧所、待客、住室全在一间,南边一窗户,外有阳台。我再去画院就与他住在一床上,晚上他让我先睡,他在地板上铺块毡子眯眼合十打坐。我说我胡噜打的响,影响你念经分神。他说:没事!在我身边打闹都影响不了。那时他也学易经八卦,看风水。还拿出一套《奇门遁甲》给我显白,我说这书可有年号了,你从那淘换来的。他说弄这套书可费大劲了。

由于开画店又到乡村买些瓶瓶罐罐摆在一起卖,加上我是县美协主席在唐山市是常委,喜欢画的人都喜欢到我那买东西。很快就很红火了,有时我也到画院买一些老师们的作品摆出来增加挡次。由于动静很大,县人大主任退休后找到我,让我再办画院(我回单位后,原画院闹矛盾四分五裂),不想再回原画院就组建了丰南书画研究院。画院聘请管桦、董辰生、刘占江、李起、王文芳、王培东、王学仲、旭宇、杨再春……为艺术顾问,中纪委胡凤勤为法律顾问,我为院长,原人大主任为书记。成员是当地书画作者,李起和王培东老师参加了开幕式,管桦和县委副书记揭牌(王学仲题字),刘占江老师在外地未来,回京后寄来书法和画作各一幅以示祝贺。

著名画家刘占江人物画(画家李印启忆刘占江先生)(1)

著名画家刘占江人物画(画家李印启忆刘占江先生)(2)

刘老师于1999年搬入通州张家湾瓜厂村与北京画院六位画家买的地皮盖房。以后我去看他,瓜厂村一进西路口右手边一门卫拉开挡杆,我们顺右边在刘老师家门口停下,刘老师前边是赵志田老师家。一进院很宽阔敞,进门一花坛,左右是厢房,花坛后是五间相通的正房,正房东侧是锅炉房,从锅炉房过去北边是菜园有两三分地,园北是围墙,菜长得油绿旺胜。进正房后一画案背西面东,东一隔间是卧室,门后挂着画的《岩龙》,我问他:这画怎又挂这了?他说关上门,一坐床上就看到了,能回忆一些当兵时的事,还是军营好啊,单纯!由于给他带了一个画缸又大又重,求县委办主任派一辆车拉着,主任也很想要张画就跟去了。刘老师看到画缸非常高兴。当我说出主任派的车,很想得到一幅墨宝,刘老师爽快的拿起笔画了一幅《红花鸽子》,画好后我也想要,给主任画了再开口不好意思了。更不能夺人所爱,就反复说画的这好那好,刘老师一听:别说了,给你画一幅同样的。这样我又得到刘老师一幅墨宝。

著名画家刘占江人物画(画家李印启忆刘占江先生)(3)

瓜厂村地处偏僻,那时连小饭馆也没有,刘老师亲自到房后拔菜为我们做菜,并说他不吃荤,我给主任解释,老师信佛,鸡鸭猪鱼等活物的肉都不吃。由于刚得到画正高兴,主任忙说:这就很好!别客气,最爱吃你做的这小薄饼了,大饭店厨师都没您做的好。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