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

去成都出差的时候,最大的一个遗憾就是在宽窄巷子看到很多人在排队采耳,无奈赶时间被迫放弃。没办法,这对一个耳朵油脂多的来讲当真是巨大诱惑,虽然掏耳勺早已成为随身必备,但也只能叫应急,喝过瘾而言相差甚远。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2)

掏耳朵这事儿本身不难,可要谈到舒服或者彻底,怕是没谁敢说靠自己做得到。要不然“采耳”也称不上手艺流传到现在,更不用说耳内略有耵聍,要到劳烦儿科医生的地步,好在“科技让生活更美好”这事儿终于不是一个口号,智能可视的掏耳勺出现了。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3)

如果仅从外观上看一眼,有多少人不会把这个铝合金外壳的工艺品同掏耳勺联想到一起?说是一个精致的手电可能都比说掏耳勺可信。不要紧,任何产品经过科技的洗礼,尤其是近几年智能穿戴设备井喷式发展以后,没有什么不可能。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4)

当“蜂鸟采耳”给掏耳勺这个熟悉到不能再熟悉的小物件穿上科技的外衣以后,体验也发生了质的飞跃,金属的外衣下除了科技加持。充电底座、收纳仓、开盖即开机...怎么看好像都受到了AirPods的交互影响,高大上。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5)

无线充电底座除了本职工作以外还增加了收纳的功能,不同体验设定的5对耳勺隐藏在内,旋开可得。耳勺数量众多但功能上有很大差异,以适应不同体质需求,更可以家庭分组使用,从清理到按摩统统搞定。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6)

整机摆放再桌面上,科技感十足,丝毫不会因为功能的本质在桌面上显得格格不入。正反两端都可放置,正这放呼吸灯亮起进行充电,倒置提起直接就开机使用,交互细节体贴入微。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7)

可视掏耳勺这种产品自从问世以来,一直因为体积和材质问题受到部分用户诟病,这只M9 Pro可以说是在外观和体验上都进行了针对性的升级。比如体积更小巧,机身实现智能温控(机身32度,耳镜25度),可视分辨率更高、耳勺更有弹性等等,让掏耳朵除了轻松更加温柔。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8)

在传统工具上提升使用效率的同时,体验也随着升级,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在使用主体的同时增加周边配件。对于采耳的常用工具,几乎从未在掏耳勺的套装里见过,一直以为这都是手艺人自己打造的,没有工业标准...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9)

虽然也在消费上付出了代价,但对于sir这种追求享受的人而言,当真是刚需。银针马尾、银针鹅毛、银针鹤毛,三个修长的组件,提供舒爽的按摩,从耳廓一直舒展到内耳道,轻轻痒痒,掌握好入耳的长度,自助按摩好不自在~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0)

作为入耳的东西,很多人还是会有些疑问,耳道的直径本身很小,火柴身型操作起来尚且困难,这玩意儿确实可行吗?就算能看到耳道内部结构,可视手机上看晃动厉害,有用吗?且咱们一步一步解开这个疑团。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1)

首先,正确理解智能的意义,就是其中包含有重要的科技成分。300万像素的内窥镜,在6颗LED灯的帮助下能够轻松看清內耳环境,4轴智能定向陀螺仪保证了独立操作不晃动,清晰捕捉到目标位置,通过华为海思芯片流畅的把画面展示到眼前。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2)

其次,手机屏幕作为有效的可视途径,更能参与携同操作。设备一次连接手机以后,按着底部的菜单示意图进行需要的操作。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3)

具体示意如图,为了避免视觉洁癖同学抗议,大家重点看功能就好。操作过程,拍照,录制均可~这个有什么用?不知道头条知名的“耳科赵医生”是否有人认识,那何止网红啊~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4)

至于使用效果的具体情况,感触这种东西相对难以言表,只能个你说:你看,这灯光,够不够亮,应该不怕抹黑吧。PC 硅胶的耳勺端,又量又清晰,坚决不用担心刮伤。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5)

至于这个清晰度,且问是否能够看清手机屏幕上的英文字母?很负责任的讲,300万的分辨率虽然和手机摄像头没法比,可在耳内的视觉效果足以清晰到让你数汗毛。更不用说裸露在耳毛丛林重的些许杂物,你要做的只是选用对应的耳勺把它挖出来而已。

可视掏耳勺几元(在路边摊1元就行)(16)

在路边一块钱就可以买到的日常小工具,套上科技的外壳变贵了可能并不是所有人都容易接受。可从体验的角度出发,这又恰恰是那种用了就回不去的刚需,尤其是那些经常用棉签掏耳朵却不得解痒的朋友,还是考虑一下,毕竟有活动的时候还是很香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