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路不走是什么哲学理念(见路不走和第一性原理)(1)

一、天道

不管是文化艺术还是生存艺术,有道无术,术尚可求。有术无道,止于术。你的前途在哪里?就在无明众生,众生没有真理真相,只有好恶,你才有价值。觉悟天道,是名开天眼。

你需要的是什么?你需要的就是一双天眼。一双剥离了传统、宗教、政治、道德、文化之分别的眼睛,然后再如实观照政治、文化、传统,把被道德、文化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随便你怎么写怎么拍都是新意和深度。

用道眼看与用人眼看一样吗?不一样,什么叫特殊感觉?什么叫立意要高、挖掘要深?那不是挖地沟,想挖多深就挖多深,也不是爬楼梯,想爬多高就爬多高。不在那一道上,你就不会看到那一道的真相。立意要高、挖掘要深,充其量是一个揣测和猜想的版本,不得究竟。

前一段说要我们开天眼,如何才能开天眼呢?把被道德、政治、文化颠倒的真理真相再颠倒过来。也就是说,把约定俗成的看法颠倒过来,众生认为好的其实是坏的,众生认为坏的,其实是好的。

查理芒格说:反过来想,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

总是反过来想,质疑约定俗成的看法,但如果只是停留在猜测和揣度的层面,那还是不在那一道上,不究竟。

如何才在那一道上?

要在那一道上,前提就是觉悟天道。觉悟天道,又名开天眼(像是车轱辘话,其实蕴含着典型的中国智慧)。

《金刚经》:须菩提,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否?须菩提白佛言:不可以三十二相见如来。何以故?如来所说三十二相,即是非相,是名三十二相。

禅宗认为,真理是无法用语言表达的,言语道断,心行处灭。

禅宗是反逻辑的,而今天的世界是建立在理性和逻辑的基础上。丁元英所谓的不在那一道上,这个道是无法用逻辑表述清楚的。逻辑能表述清楚的,就不是那一道。 只能是揣测和猜想。

如何在那一道上?只有悟道的人,才知道如何在那一道上。

见路不走是什么哲学理念(见路不走和第一性原理)(2)

二、见路不走

“实事求是是个很大的概念,很原则,很宽泛,只是你听多了,不觉得它神道了,不觉得神道并不表示你就真懂了,更不表示你就能操作了,就像好多人在说实事求是的时候,其实实事求是根本不关他的事,他那样说只是想表示他是明白人。见路不走是‘见路非路,即见因果’的意思,跟‘见相非相,即见如来’是一个道理。见路不走是实事求是的执行和具体,更具提示性,更容易理解和操作。”

“啥叫路呢?成功者的经验、方法叫路。路管不管用?管用,不管用早没人走了,它管借鉴、模仿、参照的用。但是我们说它有漏,不究竟,因为成功者的经验是他那个条件的可能,你不可能完全复制他的条件,完全复制了,也就不是你的人生了。见路不走就是提示你,不要拘于经验、教条,要走因果,只有因果是究竟的,是无漏的。那咱说是人就会有错,但你至少有了这种意识,比起唯经验唯教条就少出点错。啥叫命运呢?除了不可抗拒的外力之外,剩下的不就是多出点错与少出点错的区别嘛。”

“如来是啥呢?这得从因果律说起。什么条件产生什么结果,这是规律,这个规律是怎么来的呢?不知道,因为说来就已经错了,有来必有去嘛,而因果律无所从来,也无所从去,人们就用如来这词来表述这种性质。‘见相非相,即见如来’的意思通俗点说就是透过现象看本质,这里的如来当真相讲,往大里说就是了悟得道的意思。”

“见路不走不是让你跟别人一样的,也不是让你跟别人不一样的,它不以一样不一样为判断,它是让你立足自身条件以自身条件可能为判断。”

“这不是抬杠,你不能说我的手就不是手。说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是由经验归纳出的教条,不为错,也很管用,用来判断面条很方便,但是我们说它有漏。实相是什么呢?是软硬度,是薄厚宽窄,是给面团做功的方式和方向,是面的结构……总之只要你满足了好吃的面条所要求的那些条件,不管你是用机器的方式还是用人工的方式,它都出那个结果,这取决于你需要哪种方式,如果你是大规模的连锁店,机器方式的产量、成本和质量的稳定性就有优势。如果你的思维被束缚在手擀面比机器面好吃的教条里,你这个好吃的面条要想实现大的市场系数就很困难。”

“人是最愿意走捷径的,比如谁谁的成功之路,他以为别人成功了,他照搬过来也会成功,那就危险了。唯经验、唯教条,这东西害人呢。甭管是谁的经验教条,一碗面条你去唯唯还没啥,可要放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那后果就不得了了。”

见路不走的本质是实事求是,是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不要拘于经验和教条,要走因果。寻找真因是见路不走的关键。

见路不走是什么哲学理念(见路不走和第一性原理)(3)

三、第一性原理

两千多年前, 亚里士多德对于第一性原理是这样表述的:在每一系统的探索中,存在第一原理,是一个最基本的命题或假设,不能被省略或删除,也不能被违反。

硅谷钢铁侠埃隆·马斯克告诉大家:“我相信有一种很好的思考架构,就是第一性原理,我们能够真正地去思考一些基础的真理,并且从中去论证,而不是类推。我们绝大多数时候都是类推地思考问题,也就是模仿别人做的事情并加以微幅更改。但当你想要做一些新的东西时,必须要运用第一性原理来思考。”

他成功的秘密是运用了第一性原理作为思考的框架:打破一切知识的藩篱,回归到事物本源去思考基础性的问题,在不参照经验或其它的情况下,从物质或世界的最本源出发思考事物或系统。

马斯克小时候很怕黑,但当他了解到,黑暗只是缺乏400到700纳米波长的可见光光子时,他忽然觉得,因为缺乏光子而感到害怕,实在有些愚蠢,从此就再也没有畏惧过黑夜。这就是一个第一性原理主义者的逻辑思维:从物理学角度看世界,一层一层拨开事物的表象,看到其中的本质,然后再从本质一层层往上走。

在制造电动车特斯拉的过程中,最大的成本来源于电池组件。研发团队发现电池组件成本要600美元千瓦时,但马斯克把电池分解为碳、镍、锌、钢等金属材料,而这些原材料在伦敦金属交易市场只需要82美元千瓦时,这就是说,电池成本高昂的直接原因,并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原材料的组合方式。于是,马斯克通过和松下公司合作,重组电动车的电池,一举将电池成本降到全行业的最低水平。

开发火箭的时候,马斯克又对火箭进行了拆解,他开始思考组成火箭的材料有哪些?通过拆解火箭的制作原料,他发现制作火箭的原材料包括航空用铝合金,还有钛、铜和碳素纤维,而这些材料的市场成本仅仅是火箭整体开发费用的2%。 也就是说,火箭真正的成本不在于原材料,而在于这些材料的组合搭配方式。

人们思考问题的时候,习惯采用类比思维,比如买的会去分析过往每期的中奖号码,试图找出规律。股民们则分析股票周期,经济周期,房地产行业分析喜欢和美国、日本同时期的变化趋势相比,试图找出中国市场的未来走向。

类比思维在一个跨度长,发展缓慢的时代也许管用,但是在有乌卡时代之称的现在就不再适用。乌卡时代,即VUCA ,指的是易变不稳定(volatile)、不确定(uncertain)、复杂(complex)、模糊(ambiguous)。

见路不走是什么哲学理念(见路不走和第一性原理)(4)

四、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

所谓天道,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可遇而不可求。

中国传统的、直观的、反逻辑的思维方式,对今天的人来说段位太高。悟性是很稀缺的元素,看看禅宗传播千年,又有多少人觉悟了天道?而中国社会又进步了多少?

一开始就从本源入手,这是终南捷径,但也是一条死路。

芸芸众生需要的是另外一条道路,一条更具操作性的道路。

见路不走的方法论相比于丁元英的天道更具有操作性,见路不走的本质就是因果律,就是寻找真因。

寻找因果关系是人类认识世界的本能。

远古时期,人类还出于蒙昧状态时,把闪电归因于电母,打雷归因于雷公,一切无法理解的现象都归于因诸神。这是在建立一种基本的因果链,虽然是错误的。不过,直到今天,人类的思维范式并没有太大变化。

但见路不走作为方法论还是存在缺陷,因为这个概念很容易让人陷入“非要不一样”的思考误区,对别人的经验和教条全盘否定,为不同而不同。就像叶子农评价罗家明一样:

“因为他是要做高人的,甭管啥道理先别妨碍他做高人再说,这时候甭管啥道理都会被歧读,只要你还有颗做高人的心,你就会这样,由不得你自己。这时候见路不走就不再是实事求是了,而是我要跟你不一样我的是高人的,高招儿的,这就背离了条件的可能。罗家明的判断力是不足以判断苏联政局的,他的资金能力也不足以支持他做那样的赌局,但是他放大了他愿意放大的,缩小了他愿意缩小的,不栽跟头还等啥?”

第一性原理或许差强人意。

把第一性原理运用到我们做事情的过程当中,就是我们在解决事情时,要回归到事物的本质上去。我们可以给一件事情建立模型,通过科学、逻辑、严谨的方式,得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实现创新。

当你了解到第一性原理,剩下的就要靠你去使用工具。如果你不开始使用这种工具,看再多思维方式的文章都没有任何鸟用。

有一个简单的公式:

成就=核心算法×大量重复动作

核心算法就是思维范式,在这里就是第一性原理 演绎法,通过刻意的大量的重复练习,从而实现颠覆式创新。

世界上读书的人很多,思考的人很多,但真正动手的人很少。假设想出同一个创新想法的人有1000个人,其中有100个人去论证想法怎么变成行动步骤,100个人中只有10个人去动手实现,最后可能只有1个人成功。

见路不走是什么哲学理念(见路不走和第一性原理)(5)

五、不断搜集。

任何一个原理或定律,都不可能解决世界上所有的问题。因此,如果出问题的地方不在你的第一性原理的体系中,那么采用第一性原理的思维方法,是找不到解决方案的。

怎么办呢?

不断收集。

第一性原理是一个定律,或是一个模型。搜集得越多,那你能解答的问题也就越多。

巴菲特最重要的伙伴查理·芒格就曾说过,他热爱学习,尤其是跨学科学习,通过这种方式他搜集了100多种思维模型,他就是用这些模型来制定投资策略的。

感谢芒格给我们指出了一条捷径,培养第一性原理思维的捷径就是跨学科学习!

不要只看商业书籍,其实每个学科里都散落着大智慧,物理学的牛顿三大定律、生物学的进化论、经济学的看不见得手……

看似与商业不相干的定律,都是很好的第一性原理,认真反复推演之后,一定能发现适用于你的思维模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