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黑豆老末儿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1)

图片来自网络

近些日子,一度令无数人难以接受的北大高材生吴谢宇案件有了新进展,那就是吴谢宇交代了弑母的动机。

报道中说 吴谢宇供述弑母是为了帮妈妈解脱,原因是父亲去世后,母亲无法从痛苦中走出,自己想帮助她走出痛苦未能成功;还说他自母亲走后,自己以母亲的名义向亲戚借钱是为了报复亲友。吴谢宇的这番说辞不管真实与否,从中呈现出来的都是一个非正常人的思维和行为。

原本,他有着出众的智商和天赋,凭着自己对知识的努力学习成为了北大的高材生,还有着出国的机会,这是多少学子羡慕的呀!实际上他完全已经可以开始用自己所学 去回报社会、用自己的成就和真正的孝心慢慢地帮助母亲恢复一度失去的幸福感,但是他没有,他让自己变成了一个魔鬼。他的所言所行完全看不出他是正常人,从报道中根本感受不到他对母亲和社会的爱的感情,更谈不上对社会对家庭健康的责任感!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2)

图片来自网络

如果说吴谢宇事件给大众一个云山雾罩的难以置信感,那么上海复旦大学给黄洋下毒的林森浩则明显是因为心理狭隘、阴暗或者过度的自私心,也可以说他读了这么多年书,心中对家庭对社会的责任感依旧非常淡漠!

今年6月8日,衡水一中袁同学因为纠纷用刀捅伤了同学叶某,救治无效死亡,他也身陷囹吾。这种视他人生命于不顾的行为,无论如何也难以说明他读了十几年书,已经学会了对生命的尊重!

这类发生在校园中的自伤、伤人事件每年都有发生。

每一次案件凸显的都是人性中的自私和狭隘,看不出他们读了多年的书,除了输入进一脑子知识外,还增加了什么样的人性!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3)

图片来自网络

近两年多,我一直在思考北宋朝大学问家张载所说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也许有人说我们本就是普通人,用不着思考这么大的问题。我原本也这么想,可是为了把自己的孩子教育好,我们是需要一个大的心胸的,就是没有能力去做出张载这么大的学问,可是我们如果向大人物的心胸气度看齐,那么我们的孩子就会接受一个了不起的家庭教育。

现在固然是太平时代,可太平时代的孩子读书,难道就只是为了一个好工作、为了一个多挣钱吗?这也未免太过于功利、太过于短视了!我们也需要帮助孩子树立起一个类似张载所说的志向。

每一个了不起的人物在他儿时或者未成年时也都是普通的一个人。

这几天读到清华赫赫有名的校长,也是清华任期最长的校长,梅贻琦先生的有关文字,从梅先生的故事中看到了那个时代那些留名至今的读书人的共同。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4)

图片来自网络

梅先生生于1889年,他的一生正是清末民国初年中国社会最动乱的时代,百姓可谓是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普通百姓来说,乱世时期,吃饭都是问题。

梅先生的先人在天津素以急公好义、多义举、不贪不义之财、习文多才、重教育闻名,所以尽管梅先生自小家贫,兄弟姊妹十人,其父亲依然送其兄弟姊妹读书,且都学有所成,在各自的行业里做出了一定的成就,不仅为家庭尽到了自己的责任,更多的是为国家为社会尽到了自己的责任,这在梅先生的一生中得到了充足的体现。

南开中学的创办者张伯苓曾强调:“德育为万事之本”,梅贻琦张伯苓的学生。梅先生对儿女的德育体现在生活的点滴之中,对孩子们很有耐心,但并不娇惯,不许孩子们挑食,吃饭时给每个孩子一小盘菜,不适合孩子吃的东西就不给,喜欢吃的可以再添,但是自己盘里的菜则不能剩下。他对孩子们的要求和他的观念一致,孩子们从小养成了好习惯,成年后如果生活困难才能更好地适应。

梅贻琦校长这个认识和我们很多家长的观点并无二致,不过能像梅先生一样做到的家长真的是屈指可数,尤其是现在。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5)

图片来自网络

一个孩子的家庭社会责任感使命感和处事为人的进退,就是在这种点点滴滴的日常生活中孕育而成的。一个人的生活观念不仅是体现在其个人家庭生活中,也同样体现在他的工作中。1931年12月3日,梅先生在就职清华大学校长的演说中这样讲:

我们要向高深研究的方向去做,有两个必备的条件,其一是设备,其二是教授。设备这一层,比较容易办到,我们只要有钱,而且肯把钱用在这方面,就不难办到。可是教授就难了······我们的智识,故有赖于教授的教导指点,就是我们的精神修炼,亦全赖有教授的inspiration······

我在想,我们要教育好孩子,也有两个必备的条件,第一是物质基础,第二是明智的家长。物质基础在现在的一般家庭都已不是问题,可是家长做到明智可真的很不容易!孩子们的全面健康成长,必定有赖于家长的养育基础,孩子的精神世界,更是有赖于家长的有意教养!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6)

图片来自网络:清华图书馆

做为家长,我们不能仅仅看到自己孩子的一点一滴,还要尽可能地多了解那些为社会创造价值的人的教育经历以及他们对子女的教育观点和案例。如不这样,我们就容易陷入一种唯成绩论,唯名校论,容易忽视了他的全面发展。看看我们的周围,很多家长和孩子之间,除了成绩、分数、学校,就不知道还有什么可聊了。

我想大凡出问题的孩子的家长大多是自己把自己和孩子圈在了这个狭小的圈子里,而忽视了孩子需要一个更高尚的精神追求,且孩子还需要一个这样的英雄偶像做为榜样!

现在的家庭聊天,很多是升职、工资收入、谁和谁之间的矛盾纠纷、人和人之间相处时,自己如何高明,别人哪里不对,或者是家庭的一些是是非非,要么是做什么发了大财、请客吃饭等,再就是互相交流自己的不吃亏原则和方法,对于一个未成年孩子来说,尽管都是需要认识的内容,可并不是必须要认同的或者知道的,这里面的负面信息多于正面价值。

孩子看到就是父母展示给他的东西。在这样的斤斤计较、是是非非生活环境中,我们培养起来的孩子又怎么能踏踏实实地读书为人呢?

如果林森浩在成年之前学会了包容和大度,如果衡水一中的袁同学不过度计较和同学之间的是非纠纷,如果吴谢宇······

可惜世上没有如果,不过对于很多家长来说,都有机会把这些如果变成自己的事实行动。向

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独立(全力培养孩子不啃老不伤人不自伤)(7)

图片来自网络

梅贻琦父亲身为秀才,在他很小时就养成了读书的好习惯。梅贻琦自幼熟读经史,15岁被送到严修家塾,在这里张伯苓做为教师,强调“德育为万事之本”,学校设有修身、读经、国文等近十门课程,对学生的管理和要求都极为严格。

与之相比,现在的家长对孩子的功课和作业抱怨不已,动不动还有家长因为作业把老师告到教育局的现象。不仅家长对教育的心态变了,连带着老师对学生的教育也越来越被动。可惜的是孩子们没有深厚的根基,处在老师不敢管、家长管不好,只好被外物环境拉着走,浮躁和过分自我是比然的。也就有了 越来越多的自伤、伤人事情。

在物质丰富、科技繁荣的今天,做为家长,在教育子女的过程中,如果能够自觉地向那些值得尊重的人物、为社会创造出价值的人物看齐,家长自己先学习他们的心胸和气度,那么养育出的儿女自然就会青出于蓝胜于蓝的自豪!

结束语:

家长养育儿女,不仅仅是衣食住行;家长教育儿女,不仅仅是功课分数成绩;还一定有更多更广的内容,其中向教育界的成功人士,比如读书,比如向赫赫有名的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先生等人的学习,也是一种教育。

欢迎大家关注“快乐庭院”,以便及时看到更多的有关孩子教育问题的相关学习内容!也欢迎大家留言讨论,做思想的碰撞,共同学习家庭教育内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