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美食南瓜糕(风味记忆从窝瓜到南瓜)(1)

讲述人:霞,广告公司职员,来莞16年

风味产地:河北张家口

每次看到有关留守儿童的报道,我都会愣一会儿神,仔细想想,我小时候也差不多是留守儿童。当时家里孩子多,妈妈想干活贴补家用,就把1岁半的我送到了乡下奶奶家。

后来家人回忆起那一段总觉得对不起我,“刚会走路,还吃着奶,就硬生生送走了”。我自己倒不觉得有任何创伤感,电影镜头般的记忆里都是那个河北小山村的好,尤其印象深刻的是一大碗山药炖窝瓜。

山药和窝瓜都是当地的称呼,老家那边的山药,就是土豆,而窝瓜,就是圆形的南瓜。这两样都是当地物产,山药可以储存,四季都有,窝瓜则要等到秋天才有。

眼看着爷爷春末在院子菜地里种下白胖的窝瓜籽,出芽之后,弯曲的藤蔓恣意生长,在旁边支一根木棍让藤一直往高处爬。等到金灿灿、毛茸茸的花开了,爷爷会把一朵花摘下来,放在另一朵花里,还会用细草叶封一下口。不久,花托下结出嫩绿的小瓜蛋,盼收获从那一刻便开始了。老家的气候比较冷,已经成形的窝瓜也要等待很久,直到窝瓜皮变得又老又硬,指甲很用力才能掐出一道痕,那时的瓜肉才配得上五花肉和山药。

等待了一年的大餐。五花肉加葱姜花椒大料炝锅后,和山药、老窝瓜开始耳鬓厮磨地相处。一道美味中的各路食材,总是在刹那间相遇,还带着陌生的惊慌,“炖”这种做法,可以让食材尽可能相容。出锅时,切块的山药和窝瓜都变得没了棱角,土豆很沙,窝瓜很面,表皮带着肉香,慢慢咀嚼后透着柔和的甜,怎么都吃不腻。

自己超爱吃窝瓜甚至全村人都知道。这里有个段子。爷爷常去住在山腰上的三爷爷家聊天,黄昏时分晚饭熟了,奶奶就派5岁的我,穿过大半个村子,去三爷爷家喊爷爷回家吃饭。通常我就站在他家院子里大喊,但只要屋里回喊“有炖窝瓜”,我就颠儿颠儿地跑进屋里去,有次竟然一口气把一海碗山药炖窝瓜里的窝瓜全部吃掉,5岁的小孩由此吃出了名声。

大学毕业后,我到了中原,那里有细长条的山药,据说那才是正宗的山药;那里管窝瓜叫南瓜,而且主要是长的,产量大,价格便宜,像地瓜一样是饥荒年代的充饥之物,食材丰富后大家把南瓜抛在脑后,更没有土豆炖南瓜这种吃法。

又过了一些年,在东莞一家餐厅里,我吃到一碗南瓜糊。这时已进入全民养生时代,南瓜因健康食品之名傲然挺进餐桌。

南瓜糊如今是我们家的保留菜,小孩的同学来家里,个个都会爱上它。

估计小孩长大后,记忆菜品是这道南瓜糊吧。

记者 段利华 文/图

,